辣椒種植常面臨以下4種病害,學會認病提前防治可增加產量品質!

辣椒是我國大面積種植的主要蔬菜種類之一,但是廣大菜農朋友種植過程中,無論是露地種植,還是溫室種植,都面臨著多種病害、生理障礙的威脅,大大影響辣椒的品質和產量。下面就介紹幾種常見辣椒病害及防治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辣椒疫病

辣椒疫病從苗期到成株期均可發生,莖葉枝果都可染病,是陰雨季節高溼條件下常發病害,莖部染病明顯收縮、凹陷,潮溼時可見白色黴層,枝條發病潮溼時會軟化腐爛,上部葉片脫落,最後死亡。果實多在蒂部發病,最早為水漬狀並迅速向周邊發展,然後病果開始腐爛,最後脫落。

辣椒種植常面臨以下4種病害,學會認病提前防治可增加產量品質!

防治方法

(1)控制田間溼度,通過在畦面覆蓋地膜,行走行鋪撒稻殼、麥秸、粉碎過的玉米杆,膜下滴灌或暗灌,及時有效的通風以降低田間溼度。對於露地栽培,要注意選擇排水良好的地塊進行栽培,雨後及時排水。

(2)藥劑防治,移栽前施藥,採用藥液噴施幼苗整株和根部土壤的方法,可選用精甲·百菌清、甲霜·錳鋅、氯溴異氰脲酸、福美雙等藥劑交替使用,連噴三次,能夠有比較好的防治效果。

2、辣椒青枯病

辣椒青枯病發病症狀大致是頂部葉片萎焉,然後下中部葉片凋萎。發病植株最早是白天萎焉,晚上恢復正常。一般來說生病植株大約可持續五天左右枯死。但枯死植株仍然保持綠色,維管束變褐至全部腐爛,無惡臭,切一小段放入水中,清水變渾有乳白黏液,這兩個特點與枯萎病發病症狀是有區別的。

辣椒種植常面臨以下4種病害,學會認病提前防治可增加產量品質!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選用抗病良種,選用抗病良種,定植健壯種苗。

(2)調整土壤酸鹼度,結合整地,撒施適量石灰,一般畝施石灰50~100千克,使土壤PH值呈微鹼性,抑制病菌生長。

(3)增施磷鉀肥,適時補充硼鈣等中微量元素肥,促進維管束生長,增強抗病能力。雨後注意排水,及時檢查,發現病株立即拔除並燒燬,撒石灰消毒病株穴。

(4)藥劑防治,發病初期用熒光假單胞桿菌每隔4天左右進行噴藥,連噴三次。發病嚴重的植株,建議把病株拔掉,把病株周圍消毒,其它病株可以使用氯溴異氰尿酸等藥劑植株噴淋結合灌根進行治療。

3、辣椒炭疽病

炭疽病是露地辣椒常發的一種病害,主要是發生在夏秋光照較強,日灼容易發生的季節發生嚴重,主要為害辣椒果實,感病初期病斑為水漬狀,褐色,長圓形或不規則形,擴大後病斑凹陷,出現不規則形環紋,環紋上密生黑色或橙紅色小粒點(分生孢子盤)。潮溼時病斑周圍有溼潤狀變色圈,乾燥時病斑常幹縮極易破裂。

辣椒種植常面臨以下4種病害,學會認病提前防治可增加產量品質!

防治方法

(1)加強田間管理

選擇適齡壯苗進行定植;施足有機肥的基礎上,配合使用氮、磷、鉀肥,在日照強烈的地塊,有條件的可以採用遮陽網等方式進行遮陽,防控日灼病的發生,就能有效避免炭疽病的發生。在陰雨季節來臨前,也要提前噴藥進行預防。

(2)藥劑防控

在發病初期,可以使用代森鋅、甲基硫菌靈、苯醚甲環唑、氟菌·肟菌酯等藥劑進行防控,每隔五天一次,連噴2~3次。

4、辣椒臍腐病

臍腐病又稱頂腐病或蒂腐病,主要為害果實,被害果實於花器殘餘部及其附近,初現暗綠色水浸狀斑點,後迅速擴大,直徑2~3釐米,有時可擴到近半個果實,患部組織皺縮,表面凹陷,後期隨著病情加重,病斑處容易被腐生菌侵染,出現黑褐色的黴層。

辣椒種植常面臨以下4種病害,學會認病提前防治可增加產量品質!

發病規律及防治方法

臍腐病在高溫乾旱的條件下容易發生,所以夏秋季節發生比較嚴重,但是通過近期的調查發現,臍腐病仍在許多地區大面積危害,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

目前臍腐病普遍認為是缺鈣引起的,主要是由於植株鈣元素補充不足或遭遇高溫乾旱環境造成的鈣元素吸收受阻引起。

所以為防治臍腐病的發生,首先要採用地膜覆蓋可保持土壤水分相對穩定,並能減少土壤中鈣質等養分的流失,栽培上要掌握適時灌水,尤其在結果後及時均勻澆水防止高溫為害,如果田間溫度過高,還可以通過噴灑泥漿、使用遮陽網等方式進行遮陽,避免田間產生高溫乾旱的環境。

其次,要及時補充鈣元素,可以在坐果後噴灑1%過磷酸鈣,或0.1%氯化鈣,或0.1%硝酸鈣等,隔5~10天1次,連續噴施2~3次,能夠有效避免臍腐病的發生。

以上是實踐經驗總結而成,請大家批評指正。如果大家對於“辣椒常見病害防控”有什麼建議或措施,歡迎大家在“寫留言”處發表自己的觀點。更多的辣椒病害防治方法,請關注“農業洞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