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丨看歷史 解讀安徽省會的幾番變遷!

安徽自1667年正式建省以來,至少有8個城市成為省會或者臨時省會,這其中的變遷恰恰折射了中國近現代史上時局的變化。從安徽省會的變化可見時代變遷的脈絡。

精品丨看歷史 解讀安徽省會的幾番變遷!


“安徽省”的由來

在中國的眾多省份中,“安徽省”只能算是個年輕的省份。

說起“安徽省”就不能不提及“江南省”。“江南省”設於1645年(清順治二年),省府駐地江寧(即今南京)。其前身是明朝的“南直隸省”。所轄範圍大致相當於今天的江蘇省、上海市和安徽省。這應該是當時全國最富裕的省份之一。

富裕到什麼程度呢?清初時,每年僅江南一省上繳的賦稅額就佔了全國所收賦稅總額的近三分之一,經濟帶動文教,每期科考,江南一省的上榜人數則佔了全國的近一半,於是民間便有了“天下英才,半數盡出江南!”一說。而狀元,多出在蘇州府和徽州府。

精品丨看歷史 解讀安徽省會的幾番變遷!

1667年,安徽省正式建立,省名取自安慶府和徽州府的首字。後來簡稱“皖”,因安慶境內有皖山(天柱山)皖水。古皖山清水秀。“皖”又作“脘”,始見於《詩經·小雅·大東》:“皖彼牽牛”句,其義“美好貌”。因此,“皖”就是明亮美好的意思。

精品丨看歷史 解讀安徽省會的幾番變遷!


8月30日,這應該是安徽省的“生日”。

最初“省會”在南京

要追問建立安徽省後的“省會”在哪,只能說是在南京。

所以,建省後的安徽學子參加鄉試,都是去南京赴考。

這裡面有個背景。考慮到當時的局勢,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清廷將江南省一分為二,分為:“江南右布政使司”(治所蘇州)和“江南左布政使司”(治所江寧)。

1667年,取“江寧”和“蘇州”二府首字的合成,改“江南右布政使司”為“江蘇布政使司”,建“江蘇省”;取“安慶”和“徽州”二府首字的合成,改“江南左布政使司”為“安徽布政使司”,建“安徽省”。但因當時仍為守土的省官——安徽布政使司仍寄駐江寧城南的故江南布政使司舊址,這時政治影響力大的安慶城只能視為安徽省的臨時省會。

最初省會有四城候選

為什麼安徽省正式建立了,地域範圍也明確了,卻不在本省範圍內明確一個省會呢?

建立省會當然是一個省乃至一個國家的政治大事。新立的安徽,省會城址有四個候選,各有利弊。如交通比較發達的太平府治(今當塗縣城關鎮)距江寧太近,且城市規模不夠,發展前途不大;當時的政治中心安慶府城位置、規模均不甚理想;廬州府治(今合肥市)雖居皖省腹地,但當時以水陸交通為交通主渠道,不僅規模不夠,又無險關可據,因此難以控馭全省;徽州府治(今歙縣徽城鎮),它是當時的經濟中心,但因偏於皖南山區,更不能作為政治中心。其餘各府、州更不具備條件。

所以,清代康熙、雍正二朝,為便總督控馭蘇、皖兩省財賦和地方政務,安徽布政使司仍寄治江寧,安慶府只作巡撫、按察二司駐地。

時代給了安慶怎樣的發展?

省會設在南京,往返辦事,畢竟路上要花費不少銀子。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的10月6日,乾隆正式批准將安徽布政使司遷治安慶府治。安慶正式成為安徽省的省會。

精品丨看歷史 解讀安徽省會的幾番變遷!


安徽建省後,沿長江一線及江南的徽州地區是經濟發展重心,地域商幫——徽商,在中國商界稱雄數百年。安徽也一直為全國富碩的省份之一,每年所上繳的賦稅額一直可排在全國前十位。

作為省會的安慶,更是得到長足發展。中國第一個近代軍事工業企業——安慶軍械所在安慶建立,一時間,容閎、徐壽、華衡芳等一流的科技專家們雲集於此,製造出了中國自己的第一臺蒸汽機和第一艘機動輪船。這事的意義很大,它標誌著安慶,乃至於安徽是整個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開端。

隨後,安徽省的第一座發電廠、第一座自來水廠、第一家電報局、第一部電話、第一條官辦公路、第一個飛機場、第一個現代圖書館、第一所大學、第一張報紙……都誕生在這裡。

最突出的是文藝的發展。古皖文化、禪宗文化、戲劇文化和桐城派文化在這裡交相輝映,眾多的藝術家從這裡走向全國。光緒年間,陳獨秀在安慶舉辦藏書樓演說、創辦《安徽俗話報》,第一次試舉起新文化的旗幟。

這個時期的安慶,與武昌、江寧並稱為“長江三巔之城”。

精品丨看歷史 解讀安徽省會的幾番變遷!


省會的第一次臨時搬遷

1851年1月11日,歷史上發生了“金田起義”,隨後,建立起了“太平天國”。

1853年2月9日,太平軍自武漢順江東下,衝破清軍宿松防線,向安慶推進。

這時的安慶已成孤城。安徽巡撫蔣文慶、布政使李本仁和狼山鎮總兵王鵬飛的3000兵困守城內。咸豐嚴諭欽差大臣琦善施救,但琦善反奔向武漢。另一欽差向榮也未救援。這一月的17日,安慶城裡一片緊張,江面上也是瀰漫著恐怖氣氛。午後,太平軍渡江進攻安慶。安慶知府傅繼勳逃跑。

夜裡,太平軍大軍入城,殺死巡撫蔣文慶。

這一年的4月24日起,省會遷到廬州府(今合肥)。直到1862年,又將省會遷回安慶。

時局動盪省會幾番變遷

精品丨看歷史 解讀安徽省會的幾番變遷!


民國創始,安徽省會仍定於安慶。

這期間,政局變化,有幾屆政府曾短時間將省會臨時設在新興的交通樞紐蚌埠。如1914年6月30日,袁世凱任命軍閥倪嗣沖任安徽督軍等省級軍政行政長官,官邸就設在蚌埠。1925年7月至1927年春,北京政府的幾任省府機構也設在蚌埠。

1938年初,日本侵略軍進犯長江流域,從上海沿江西進。國民政府安徽省政府聞風恐慌,匆忙將省會遷駐六安縣(今為市),同年6月12日,安慶陷入日軍之手。

六安作為臨時省會,時間也僅從1月13日至6月27日。這一年的6月27日,臨時省會又遷到立煌縣城金家寨(今已沒入梅山水庫),一直到抗日戰爭勝利。這期間,也有幾番搬遷。1943年1月2日,日軍進犯立煌(金家寨),省政府匆匆忙忙於3日遷至葉集,5日又遷至霍邱李家圩,呆到了19日。

抗戰勝利了。1945年安徽省政府移出金寨,國民黨安徽省主席李品仙不願再遷回安慶,蓋因安慶城內的進步分子太多,他深感頭痛,因而將省會遷駐合肥。直至1948年8月,再次南移安慶。

解放戰爭打響,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安徽省政府自1949年2月由安慶遷駐蕪湖,至此,安慶作為安徽省會的歷史全面結束。隨著形勢的發展,3月下旬,省會遷到屯溪(今黃山市屯溪區),直至4月28日屯溪解放。

安徽一度“無省無省會”

據史籍記載,其實早在安徽沒有完全解放的時候,中共就開始著手重建工作。

在1949年2月16日,中共中央華東局即發出通知,準備在合肥成立中共安徽省委、省人民政府,領導人員都已經敲定。但同年4月3日,華東局又向中共中央回覆:“由於要集中主要幹部負責城市工作,由於主要幹部僅夠配備,因此決定,暫不成立安徽省委,而分開成立皖北區黨委和皖南區黨委。”迫於形勢,安徽建省的進程被延緩了。

解放後,全省作為一個整體行政區域出現了短暫的中斷,由一省變成兩個行署,即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皖北行署成立於1949年4月15日,一級行政駐地在合肥;皖南行署成立於1949年5月13日,一級行政駐地先在屯溪,同年遷往蕪湖。二者均直屬華東局。

1951年12月20日,根據華東軍政委員會的決定,皖南、皖北兩行署先行在合肥市辦公,醞釀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1952年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撤銷皖北、皖南人民行政公署,成立安徽省;8月2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在合肥市正式成立,兩行署正式結束。合肥成了新安徽的新省會。

“合肥不錯,為皖之中”

建國之時,作為人口不足5萬的小縣城,同時在以水運為主要交通的年代,合肥雖然位於安徽地理之中心,但卻遠離長江和淮河這兩大貫穿安徽的主要水系,交通相對閉塞。因而在20世紀50年代恢復安徽省後不久,安徽的不少省領導都有把省會遷到條件較好的沿江城市蕪湖的想法。

為什麼主張遷到蕪湖而不是有幾百年省會歷史的安慶?有人認為是因為有了陳獨秀,安慶就是一個相對敏感的城市。對此,安徽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翁飛博士認為,是因為撤銷不久的皖南行署駐地蕪湖,安慶就不予考慮。

1958年,毛澤東利用視察安徽和為新建立的“安徽大學”題校名的機會,以書信的形式向當時的安徽省委書記曾希聖明確了他的態度:合肥不錯,為皖之中。偉人一錘定音,合肥作為安徽省會至今。(周玉冰)

精品丨看歷史 解讀安徽省會的幾番變遷!


“ 以人物帶動人文,用文章傳遞文化 ”,徽臉文化,致力於發揚安徽文化,宣傳安徽人物。為徽文化代言,打造安徽文化第一微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