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要让西湖大学5年内比肩清华,你觉得能办到吗?

夜丶未明


一旦教育家离开课堂当了教育明星,一旦科学家离开实验室成了媒体宠儿…越是人声鼎沸,越是言过其实。而教育一旦和商业联姻,教育家科学家立即被铜臭污染,离开虎头蛇尾的结局也就不远了。

这是历史的规律,不信可以用实践检验。

西湖大学背后是阿里牵头的各大财团企业的财力支持,是杭州举一城之力的万众期待,可是要想建立世界一流的企业,英国用了400年,美国用了200多年,如果仅仅是财大气粗重金挖人,如果仅仅是许诺丰厚福利,聚之以利,实在是看不出大学精神在哪里,世界一流出路何在?


普罗旺斯的茶花


施一公关于西湖大学5年内比肩清华说法,曾引起很大的轰动甚至争议,至于能不能办到,目前还很难说,不过我们倒是可以先看看施一公已经办到的事情,也许对回答这个问题有所启发。

1.施一公头顶三个院士头衔,身兼三个职务——他办到了

施一公不仅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而且还是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此外,他还担任三个职务,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校长助理、北京市卫计委副主任(挂职)。

2.施一公获得无数大奖,功成名就——他办到了

施一公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全球知名的结构生物学家,曾获国际赛克勒生物物理学奖、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谈家祯生命科学终身成就奖、瑞典皇家科学院爱明诺夫奖(该奖第一次颁给中国科学家)等多个国内外大奖。2017年9月9日,施一公荣获“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并获得获得100万美元奖金。



3.施一公科研成果丰硕——他办到了

据统计,2009年至今,他在世界三大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7篇,获得多项重大突破。他在多个生物学领域的新发现,为开发新型抗癌、预防老年痴呆的药物提供了重要线索。

4.施一公给本科生上课,手把手教学生做实验——他办到了

施一公除了带研究生,每年给本科生授课将近100个课时。除了传授知识,他还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已有18位博士从他的清华实验室毕业,其中绝大部分选择了出国留学,继续从事科学研究。

施一公的学生杭婧,清华大学医学院2012级直博生,共发表SCI论文4篇,震惊了学术界。

5.施一公放弃优越的条件,毅然决然回国——他办到了

普林斯顿大学最高级别的终身讲习教授,学校分子生物学系的领军人物,国际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全职回国,受聘为清华大学终身教授。

6.施一公任职西湖大学,请辞清华大学副校长——他办到了

施一公说,如果继续担任清华大学副校长,既是对母校的不负责任,也不利于他为西湖大学的教职团队做出榜样,所以请辞清华大学职务。2017年12月7日,施一公曾公开提出:西湖大学将于2018年正式成立,至2019年末,拥有教授师资力量规模超过洛克菲勒大学。在教师科研水平上,很可能成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5年后,教师科研水平比肩东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成为亚洲一流,加入世界一流大学的团队;15年后,在各项指标上和加州理工相媲美,成为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最好的大学之一。

施一公在这么多的事情上都做得近乎完美,很多方面都办到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怀疑,在西湖大学的发展上,有什么是他办不到的呢?


吴山天风HR


我认为一切皆有可能,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 有雄厚的资金作为支持。如果在西湖大学的行政楼大厅里看到宣传版面,你就明白西湖大学的创始捐赠人都是些什么人了,几乎都是大公司的老总、CEO。有句老话说的好:“有鬼能使鬼推磨”,有雄厚的资金作为后盾,这就是西湖建校的基础。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是一流的水平。
  2. 从建校开始就定位明确,方向明确,目标清晰。西湖大学的定位就是:高起点、小而精、有限学科。重点培养优秀的拔尖创新人才。
  3. 大学之大不在于大楼之大,而在于大师之大。西湖大学邀请了导师队伍实力雄厚,在行政大楼的另一面宣传板上,排出了学校的师资队伍,从施一公、陈十一、潘建伟等。强大的导师队伍就是具有强大吸引力的磁石,可以招收更优秀的人才!不仅如此,海外的很多高端人才也具有强烈的回国报效祖国的愿望。
  4. 西湖大学重视是的学术的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这里,少了很多不应该有的风气,这里的科研环境,科研水平,科研氛围都是一流的。
  5. 当然,离不开国家对民办教育政策的大力支持和鼓励。在2017年1月18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文件,重视对民办教育,尤其是民办高等教育的支持。
  6. 西湖大学坐落的城市——杭州市市政府对西湖大学大力支持。

教育苦行僧


西湖大学5年内想比肩清华是不可能的。

施一公教授的学术成果确实卓著。他是三院院士,从回国到现在发表了17论文到世界三大顶级期刊,是国内首位艾夫诺明奖获得者,是奖金最丰厚的未来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但是能他让西湖大学从0到比肩清华吗?香港大学会是第二个香港科技大学吗?香港科技大学建校非常晚,发展快。建校时间大概在1991年,而在2001的时候根据一些权威机构认定其某些方面位列亚洲第一,可以说非常棒了。

香港科技大学位于国际化大都市,资金充足,区位优越,可以说条件得天独厚了,西湖大学再怎么发展速度很难超过香港科大。

而目前香港科大跟清华比起来怎么样呢?QS,泰晤士,世界学术排名清华大学的国际排名往往高于香港科大。香港最好的大学香港大学这几年的排名已经输给了清华大学。换句话说,清华大学已经超过香港大学,港科大更不在话下。

发展了快30年的香港科技大学都不如清华,那么发展5年的西湖大学就可以超清华,这也太痴人说梦了。清华是综合性大学,要说西湖大学在某一方面超过清华还是有可能的,但要说整体超清华根本没戏。


俊世科客


施一公要让西湖大学5年内比肩清华,这个绝对办不到!清华大学作为一个办学历史超过100年的名校,不管西湖大学采取什么样的手段,也不是五年内就可以比肩的!

首先,清华大学每年招生的巨大优势就不是西湖大学能够比拟的。中国的大学的招生是分批次进行的。清华大学作为中国数一数二的名校,在招生时,不仅有政策的支持,同时也是学生和家长趋之若鹜。而初出茅庐的西湖大学,无论宣传工作做得多好,投入有多大、配备的师资有多强。在招生政策上和学生及家长认可度上,都难以望清华大学的项背。因此,如果没有好的生源,西湖大学就没有办法去比肩清华大学!

其次,西湖大学虽然一直宣称从全世界招收最顶级的教师,但是由于西湖大学建校历史太短。因此,不可能建立起自己的校园文化。这样的情况下,其教师队伍再强,也不可能在短期形成如清华大学那样强烈的合力。因此,虽然花钱可以卖最好的仪器设备、招收最好的教师;但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与清华大学比肩的一流大学。


地震博士


朱清时创办南科大时也是豪情满怀,国人也是期待突破僵化的教育体制,结果几年后朱教授黯然离去,南科大也泯然众人矣。 施一公挟国内外学术威望创建西湖大学,画五年超北清之图,胆识可嘉,但理想主义色彩浓厚,根本没把国情放在第一的位置,殊难实现。 首先,在中国,教育可不是纯粹培养人才的行业,所以政府严控教育,绝不可能有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 其次,北大清华等少数高校是举国之力打造的名校,体现着教育制度,代表着政府形象,也是政绩所在,试想,如果西湖大学真的在不长时间内超越北清,会说明什么重大问题,大家都懂的。 第三,名校也不是只要有钱,花钱挖人就可建成那么简单,管理、办学理念的形成和落实、顶尖学术水平的达到、与中央和地方沟通搏弈、让社会接受等等方面都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


集卡赢奖


这样的话,中国的很多大学早就成为世界一流了。

这个施一公,真学者还是假教授,不得而知,单单从他这个目标来看,就是一个投机者。且不论清华北大在世界的地位,这位大师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把一个刚成立的大学变成世界性大学。这是一位学者应该做的和说的吗?简直就是一个斯文败类。

众所周知,做学问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卧薪尝胆,当下中国,就是这样的败类,假文人,太多了,弄得文不像文,武不成器,假大空,坑害了国家,贻误了战机。

现在,把学问当买卖做,在社会上已成风气,做学问,需要平心静气,耐得住寂寞,你行吗?


哈尔滨通


只有一个办法可以办到:1.花巨资招聘国内外世界一流大学老师(最低也得是世界前50位以内的大学博士毕业,并且至少发表过10篇以上高质量论文),放心,只要薪资够高没有办不到的事。2.每年只招生每个市前10名或者每个省前100名或者参加过国家级及以上级别学科竞赛并取得个人前三名成绩的学生。只要奖学金足够丰厚(每学年至少达到7位数),并且学费全面。只要办到以上两点即可轻松超过北大清华。说白了就是个师资和生源,最重要的是生源。如果把专科三批的学生放到清华北大校园里,把各省的前200名放到某某某职业技术学院里,四年之后社会上就会开始流传:谁谁谁家的孩子今年没考好,也不想复读了,只能去读个北大清华这种学校将就一下了!哎呀你看谁谁谁家的孩子,今年考了749分,读某某某职业技术学院都没问题了,真是了不得!学校只是个名字,厉不厉害是生源决定的!


骑一鞍前


不要觉得北大清华是很牛逼的学校,严格说起来,如果扣除名气和历史,这个学校的师资以及真正的实力,甚至还不如很多省内的一流大学,众所周知,北大清华有地域保护措施,这个学校半数以上的学生都是北京本地的,用其他大学称呼他们的话,叫做痴傻呆。

之所以这么说,就是因为这些所谓的北大清华高材生,成绩甚至不如二流大学,而换一个方面说,另外的半成学生,那真是大浪淘沙,精英中的精英。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北大清华在世界大学的排名一直很低。

以前北京清华是搞学术的,现在是搞金钱和权力,一半痴傻呆花钱给另一半的精英创业,这就造就了一个圈子。

再说西湖大学,那走的是研究生路线,纯粹的研究学术。

如果西湖大学能够摒弃门户之见,前途不可限量,当然了,五年肯定是不现实的,但如果让他们发展50年,中国第一大学的头衔不见得是谁的。


颢清琴清的老爹


西湖大学?没听说过。施一公?也没听说过。西湖大学是个什么大学?假定有这个大学,假定它已经在实力上超过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但要达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威望,也还要五十年到一百年时间。中国的顶尖大学那么容易当吗?那是需要历史积淀的。说出“五年比肩”的话,这不是大学的水平,这是小学的水平!

为什么这么说?你要将一流顶尖大学取而代之,那不是钱能解决的问题。那你首先要出大师,出人才,出国家栋梁之才。而这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只有一个大学在现代史上,为国家培养出了大量的栋梁之才以后,才能说是比肩或超越。否则,你怎么比肩超越?至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百年来都培养了那些国家栋梁之才?谁都能够如数家珍,我就不敢赘述了。就请大家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