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衣道人正易心法四

陽卦多陰,陰卦多陽,陽卦之宮奇,陰卦之宮偶。

三陰三陽之卦以相錯對應而驗之,陽對陰,奇對偶皆合符契也。

其間25宮之夬姤與26宮之萃升,必有易位訛也,31豐旅與33渙節,亦有錯位者。此必傳授之誤,孰能正者將共樂之。

再將三十六宮奇偶、陰陽相應統計表列之於後,以茲探討:

周易六十四卦三十六宮排列陰陽奇偶

相應表

第二十七章

每卦之體,六畫便具,天地四方,是為六虛。

陳希夷消息曰:初爻為地,上爻為天,二爻為北,五爻為南,四爻為西,三爻為東,天地四方,每卦之體,皆具此義,是為六虛。大傳:變動不拘,周流六虛,正謂此耳!學者不悟,謂六虛天地四方乃六畫也,殊不知六畫乃天地四方之象,此謂紙上功夫,不知落處也。

霍斐然隨錄附記曰:此章將六爻配空間方位,成為一立體模式。還有配時間的模式。有以世爻為準,陽世則起子數至世爻上,陰爻持世則起午,數至世爻止,謂之月卦。例如否卦是三爻持世,於是初爻起午,二爻起未,三爻是申,申是七月月建,故否為七月卦。又例如泰卦,同樣是三爻持世,三爻屬陽,故從初爻起子,二爻醜,三爻寅是世爻,正月建寅,故以泰為正月卦,餘同此例。

第二十八章

乾坤六子,其象與數,乾坤之位,皆包六子。

陳希夷消息曰:象謂坤上中下加三乾畫,便生三男,以乾卦上中下加三坤畫,便生三女。乾坤之體皆在外,六子皆包容於其中也。數,謂若畫乾數三,巽離兌四,震坎艮五,坤六,坤數六,震坎艮七,巽離兌八,乾九,乾坤之策皆在外,六子皆包於其中也。此象之自然,有不可得而容心者。

霍斐然隨抄附記曰:象與數,原為一體,有象即有數,有數即有象。易學言數之最為著者,不過天地之數,天地即乾坤,乾坤即天地,乾坤天地即陰陽奇偶,數之宗在一,數之用在積,卦有陰陽,數有奇偶,天地之數五十有五,大衍 之數五十,小衍之數唯五,參伍以變,參天兩地而倚數也。易數之說各有不同,我以陽順陰逆綜之,則八卦之序儼然明亮。即:

乾 兌 離 震 巽 坎 艮 坤

1 2 3 4 5 6 7 8

此亦乾坤包六子,離坎居群中,與先天序不同,妙義見真容。

第二十九章

爻數三百,八十有四,以閏求之,其數吻合。

陳希夷消息曰:爻數三百八十又四,真天文也,諸儒求合其數而不可得,或謂一卦六日七分,或謂除震離坎兌之數,皆附會也。倘以閏求之,則三百八十四數自然吻合無餘欠矣。蓋天度或盈或縮,至三年乾坤之氣數始足於此也。由漢以來不悟,惟真人得其說。

霍斐然隨錄附記曰:陳希夷消息欲證384爻為年週期之日數,以閏年之數合之,誠然有合之者,亦有385日一年,則又欠而不合。實則方法錯亂,則與易學體系不符。京房卦氣說是將六十四卦中坎離震兌取出配二十四節氣,一爻一節氣,餘六十卦則一卦六日七分(一年365又四分之一日)分值一年之中,從中孚卦起。邵康節先天圖同一方法,所同者,同樣取出四卦,餘六十卦配甲子一週,只不過取出之卦不同而已。他是用先天圓圖除去乾坤坎離餘六十卦依先天圖序,五日一卦候,一卦一甲子,不免割裂整體。然,此實應用之難題,甲子六十一週,八卦六十四一週,八卦與甲子實難齊一,何以致用乎!我以為,周天之數,周易者當以卦為一整體,不妨均分,或不一定均分,當以整體為完整也,若配甲子,不妨以960日一週期,蓋甲子十六週,易卦十五週,以年則960一週。有所謂七元甲子者,此則為十六元甲子。

第三十章

二十四爻,求之八卦,畫純為疊,是為閏數。

陳希夷消息曰:一歲三百六十而爻數三百八十四,則是二十四爻為餘也。以卦畫求之,是為疊數,何以言之,夫既有八卦矣,及八卦互相合體,以立諸卦,則諸卦者,八卦在其中矣。而別又有八純卦,則其合體八卦為重複,而二十四數為疊也。十一三百六十為正爻,與每歲之數合,而三百八十四與閏歲之數合矣,則是閏數也,豈惟見於數,亦見於象,人知者蓋鮮矣。

霍斐然隨錄附記曰:一回歸年之週期時間是三百六十五日五小時四十八分四十六秒。如果全部化為秒數則為31,556,926秒,用六十四卦平均之,每卦得493,076秒,尚餘62秒。按秒即5日16時57分56秒。又按每卦六爻,每爻值82179秒(尚餘2秒),即爻值22小時49分39秒。若以一日計算,則一日共86400秒,用六十四卦均之,每卦1,350即22.5分。不與干支體系相同也。

第三十一章

一歲之數,三百六十,八卦八變,其數已畫。

陳希夷消息曰:乾姤遁否剝晉大有,八變而復乾,則天地之氣盡。坤復臨泰大壯夬需比八變而復坤,則地之氣盡。震豫解恆升井大過隨,八變而復震,則雷之氣盡,艮賁大畜損睽履中孚漸,八變而復艮,則山之氣盡,坎節屯既濟革豐明夷師,八變而復坎,則水之氣盡。離旅鼎未濟蒙渙訟同人,八變而復離,則火之氣盡。巽小畜家人益無妄噬嗑頤蠱,八變而復巽,則風之氣盡。兌困萃鹹蹇謙小過歸妹,八變而復兌,則澤之氣盡。凡此八卦各八變,八八六十四數,則天地雷風水火山澤之氣無餘蘊矣,是為一義。

霍斐然隨錄附記曰:此章謂八卦八變其數已盡,蓋盡其三百六十日之數,承前文而來。餘則認為天地定位,天動地靜,天盤旋轉一週,猶上下卦相重,而六十四卦錯綜之情狀皆從此產生。是一日一周天,一年一周天也。一月一周天,是月亮繞地運行之數。

第三十二章

數成於三,重之則六,其退亦六,是為乾坤。

陳希夷消息曰:夫氣之數,起於一,偶於二,成於三,無以加矣,重之則為六也。然,三,少陽也,六,太陽也。三春也,六夏也,從乾之數也,是為進數,其退亦六。三,少陰也,六太陰也。三秋也,六冬也,此坤之數也,是為退數。三畫為經卦,六畫為重卦者,凡此而已。

霍斐然隨錄附記曰:進數為陽,退數為陰。乾天數三為進,坤地數六為退,此理誠然也。

第三十三章

凡物之數,有進有退,進以此數,退以此數。

陳希夷消息曰:大抵物理其盛衰之數相半。方其勝也,既以此數,及其衰也亦以此數。若一歲十二月春夏為進數,秋冬為退數。晝夜十二時自子為進數,自午為退數。人壽百歲,前五十為進數,後五十為退數,子為進數,醜為退數。細推物理無不然。世儒論數,但衍為一律,殊不知陰陽進退之理,惟真人獨得其說。

霍斐然隨錄附記曰:真人,是指麻衣道者。數有陰陽奇偶,加減乘除加乘為陽,減除為陰,加為少陽,乘為老陽;減為少陰,除為老陰。陰陽老少錯綜,加減乘除雜算,豈僅一進一退而已。但亦指出其對應之大綱。

第三十四章

凡具於形,便具五數,五數既具,十數乃成。

陳希夷消息曰:凡麗形於氣者,必圓,圓者徑一而圍三,天所以有三時者,以其氣也。凡麗於形者必方,方者徑一而圍四,地所以有四方者,以其形也。天數三,重之則六,地數五,重之則十,何謂十,蓋有四方,則有中央為五,有中央四方,則有四維,復之中央是為十也,非特地為然,凡麗於形,便具十數,皆若此也。

霍斐然隨錄附記曰:數與形具,有象則有數,象數一體,如影之與形也。易之論數,乃十進位制,半之則五,倍之則十也。此河洛據此而設。然易之用在測其得數,非通過運算而後得,乃直測其得數,是佔其數而非算其數也。故數之機微通天地運鬼神,此易數與世數有別也。

第三十五章

大衍七七,其一不用,凡得一數,理自不動。

陳希夷消息曰: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掛一而不用,不用之義,學者徒知一為太極,不動數而不知義實落處也。何則,一者數之宗本也,凡物之理,無所宗本則亂,有宗本焉則不當用,用則復亂矣。且如輪之運而中則止。如輅之行而大者,復如綱而有網,而網則提之如器之有柄,而柄則執之如元首在上,手足為之舉。如大將居中而士卒為之役,如君無為而臣有為。如賢者尊而能者使,是知凡得一者宗也本也主也。皆有不動之理,一苟動焉,則其餘錯亂而不能有所施設者矣。

霍斐然隨錄附記曰: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其一不用,不用之一,故如希夷所言,此易知也,然其用何以必取四十九乎?這四十九數,不論佛或道術皆有所論,其數有神通之妙,法師學法,亦謂四十九日方成。占卜布策,亦用四十九莖,其原因是這個數字是一個奇數,一分為二時必然是一個奇一個偶,不是左奇右偶就是右奇左偶,同時又是七數的平方,故此數有其一定數術上的意義。至於大衍,是對小衍而言,大衍之數五十,小衍之數則是五。為什麼?因為有大衍就應有小衍,大衍是與小衍相對的,大衍之數與小衍之數相加就等於天地之數,天地之數是一個整體。從這一個整體分而為二,就產生大衍和小衍,大衍是整數,小衍是尾數。衍,即演。有的學者比如朱熹對大衍的解釋與天地之數割裂,孤立地或另找途徑來屈盡其說,都不自然通順,主要是沒有認識到易學數理的全體,不能不以河圖中五乘十得出五十之數,作為大衍數之來源解,將其它八個數丟在一邊,不與大衍之數發生關係,此說者不明整體,非易數也。

第三十六章

策數六八,八卦定數,卦數占卦,其理自然。

陳希夷消息曰:八卦經畫二十四,重之則四十八。又每卦八變,六八四十八,則四十八者,八卦數也。大衍之數五十者,半百,一進數也。其用四十九者,體用之全數也。五十除一者,無一也,易無形埒是也,四十九卦一也者,有一也,易變為一也,一不用者,數之宗本也。不可動也。用四十八者,取八數變以佔諸卦也。一變為七,七變為九,此之謂也。今筮者,於五十數,先置一於前,乃揲之以四十九,或先取其一,卻於四十九數中,除一而終合之,是二者皆全用四十九數,曾不知本卦之本數也。以至於誤置一於八卦數中,遂有五與九之失也。且以揲之寄數,但論其多少,而五與九則無損益多少之數,而於陰陽正數亦自無礙。揲法不取其正數而取其餘數,蓋從簡便也。簡便謂一見多少即知正數陰陽多少,若待視正數則煩難矣,更無五十全數,分而為二以象兩,謂止於四十九數中分而為二也。掛一以象三,掛謂懸,謂於四十九數中懸掛其一而不用也。筮法一揲得五與四。四謂之三少,得九與八,八謂之三多,二揲則五與九矣,但得三個四,亦謂之三少,得三個八,亦謂之三多,方初得五與九也,而老陽之策三十六,老陰之策二十四。及次正得四與八也。而陰陽之策數如前,則是五九,故無損益多少之數,而於陰陽之策,正數亦自無傷也。因知四十八數而誤用其九,斷然明矣。或者,又謂揲法得奇偶數,殊不知二揲則五與九已盡。所以觀其餘數,而不觀其正數,特以從其簡便也。

霍斐然隨錄附記曰:陳希夷之消息疑有未通。麻衣六八,名曰策數,四十八數是也。但這個四十八數是從何而來,並且叫策數,又是八卦定數,還用這個數來占卦,讚揚這個數理還很自然。按“八卦經畫二十四,重之則四十八”。這是說八卦每卦三爻,八個卦則有二十四爻,重之即重卦,八純卦,每卦六爻,因之六八共四十八,所以叫八卦數。但是,又“每卦八變”之句何處著落呢?後面有“用四十八者,取八變以佔諸卦也,一變為七,七變為九,此之謂也。”此說未明,是否是用四十八以占筮,自然與《周易》筮儀之說不合,待再研究之。

第三十七章

五行之數,須究落處,應數倍數,亦明特時。

陳希夷消息曰:天一生水,坎之氣孕於乾金,立冬節也。地二生火,離之氣孕於巽木,立夏節也。天三生木,震之氣孕於艮水(山高地厚泉水出焉),立春節也。地四生金,兌之氣孕於坤土,立秋節也。天五生土,離寄戊而土氣孕於離火,長夏節也。凡此皆言其成象也。天一與地六合而成水,乾坎合二水成於金,冬至節也。地二與天七合而成火,巽離合而火成於木,夏至節也。天三與地八合而成木,艮震合而木成於水,春分節也。地四與天九合而成金,坤兌合而金成於土,秋分節也。天五與地十合而成土,離寄於己而土成於火也,凡此皆言其成形矣。夫以五言相成數,雖兒童亦能誦,要其義,實老壯亦不知落處也,是謂之盲隨古人,何以見易乎!以致先天諸卦,初以一陰一陽相間,次以兩陰兩陽相間,倍數至三十二陰、三十二陽相間。太玄諸首,初以一陰一陽相間,次以三陰三陽相間,此其理何在哉?以時物推之,自祖父子孫,有眾卦之漸。自正二三四五六月,有微盛之滋,皆數之明理也。

霍斐然隨錄附記曰:此章論五行與八卦兩種體系的結合,而戊己寄於離中,此不自然者也。有作坎中寄戊,離中寄己。總之,須能對稱,確不均稱。蓋因卦數八而五行之數五也。餘則以為,每卦皆具十數,每數皆具八卦,每卦皆有十二時,每時皆有八卦,在乎應用所觸,其法密而妙,妙而周。皆從陰陽錯綜,參天兩地而倚數也。具體用法載拙著《周易八卦組織結構之研究》中。

第三十八章

卦位生數,運以成數,生成之數,感應之道。

陳希夷消息曰:生數謂一二三四五陰陽之位也,天道也。成數謂六七八九十,剛柔之德也,地道也。以剛柔成數而運於陰陽生數之上,然後天地交感,吉凶葉應,而天下之事無能逃於其間矣。

霍斐然隨抄附記曰:易用十進制之數,河圖者,十個基本數據之道也。陳櫻寧先生曰:“河圖洛書,乃丹金之正宗。”此簡易之妙也。欲知其究竟,則非希夷所謂紙上功夫,乃體證能把握陰陽之道也。首當明其一,次當知其十,所謂得其一萬事畢者此一也。所謂萬兩黃金不賣道,十字街前送故交者,此十字也。然,此十字街前非下乘所指腎前臍後為小十字,和山根內,兩耳中為大十字之說也。十者不在身外,亦不在身內,即陰陽相交之所,天人會合之地也。一者,非數目中相對之一,乃身心中統一之一,大而無外,小而無內,實不知一之為多少也。然則天一生水之一,非前之所謂一,亦在前之所謂一中也。若進一步落實,天數地數何指?天者,其位在上也,人之頭部是也;地者,人之頭部之下皆地也。生水在天,是謂玉液,上池之水也,生而所用,當滋土而生物,故入坤地之下是為地六以成之也。地生二火,是坤地陽氣來複,活子時景到,藥生當即採,歸壺昇天,取坎填離也。天三生木,日出東方,光耀下土,地八以成之也。地四生金,運入天宮,是為天九成之也。天五生土,第十成之,其道成也。功夫五步,各有景候;條理井然,未敢輕率詳釋也。一二步得者多,三四步得者少,五步知者稀。下手、轉手、隨手、了手,皆與他法不同,此法至簡至易,只在一與十間耳。

若以占卦用數而論,則參天兩地而倚數之訣盡矣,惜乎千古無其人道破,學者不得其條理,今用圖形以明之,是露端倪知其機也。

易數圖

陽 陰

上 五 上 上 六 上

陽 四 七 陰

中 三 下 下 八 中

二 九

下 一 十 下

卦位有三爻,卦性有升降,乾坤者上下之位,坎離者升降之樞,離上而坎下,水火之性必然。震上而巽下,艮上而兌下,此八卦升降之性,以見數理上下之位,陽卦奇,陰卦偶,數之自然,理之當然。參天者,三分法也,兩地者,兩分法也。參天兩地合之,是參五以變也。如陽中之上陽五也,陽中之上陰四也,如卦值復,是為上坤下震,坤為陰,統成數也,震為上陽其性升,其數位在七,故曰七日來複也。略示一隅若此。

第三十九章

一變而為七,七變為九,即是卦妄,宜究其實。

陳希夷消息曰:沖虛經曰:易無形埒,易變而為一,一變而為七,七變而為九,九者究也。復變而為一。蓋卦爻自一變、二變、三變、四變、五變、六變至七變,謂之歸魂而本宮之氣革矣,更二變而極於九,遂復變為一而返本也。學者不悟經意,從溺空泛說,失之甚矣。

霍斐然隨錄附記曰:“一變為七,七變為九,九復變為一”,見《列子》和《易緯》中,陳希夷用京房卦序遞變來解釋,但仍未說通,一變為七,這可以巧合其數,但七變為九,九復變為一,又說不通了。這是一個難解的題目。因為這是講的數理,只能用數理來解釋,方合原意,但在《列子》《易緯》中確是用事理或物理來解釋,都是不合原意的,故麻衣指出“即是卦妄,宜究其實”。究竟該怎麼解釋呢?尚未見確解。

第四十章

名易之義,非訓變易,陰陽根本,有在於是。

陳希夷消息曰:易者,大易也。大易未見氣也。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循之不得,故曰易,易者希微玄虛,凝寂之稱也。及易變而為一,一變而為七,七變而為九,九復變而為一也。一者,形變之始也。清輕者上為天,重濁者下為地,沖和氣者中為人,謂之易者,知陰陽之根本,有在於是也。此說本於沖虛真經,是為定論。學者茫然不悟,乃作變易之易,是即字言之,非宗旨之學也。唯揚雄為書擬之曰太元頗得之道家,亦以日月為古之易字,蓋其本陰陽而言也。

霍斐然隨錄附記曰:麻衣以易之名原根於陰陽為易,說文:易從日從月之義也。但說文有兩說,另一說為從日從勿。勿同物,又未嘗不可雲;日光下見萬物之象為易。易曰: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第四十一章

易道彌滿,九流可入,當知活法,要須自悟。

陳希夷消息曰:易之為書,本於陰陽,萬物負陰而抱陽,何適而非陰陽也,是以在人惟其所入耳,文王周公以庶類入,宣父以八物入,斯其上也。其後或以律度入,或以歷數入,或以仙道入,以此知易道無往而不可也。苟惟束於辭,訓則是犯法也,良由未得悟耳!果得悟焉,則辭外見意,二縱橫妙用,唯吾所欲,是為活法。故曰學易者當於羲皇心地中馳騁,無於周孔言語下拘攣。

霍斐然隨錄附記曰:麻衣提出易道彌滿,九流可入,意為九流皆可應用,當知活法,要須自悟,是很重要的論點,讀者在於應用,當抓住其主要綱領,深入領悟,皆有妙趣,不論醫卜星相,九流三教,無不可通者,易家獨到,無可無不可也。八卦是邏輯事物之符號,亦易學之基礎也。學者固當深究八卦之然與所以然,勿囿於文辭可也。

第四十二章

世俗學解,浸漬舊聞,失其本始,易道淺狹。

陳希夷消息曰:羲皇氏,正易春秋比也。周孔明易作傳比也。左氏本為春秋作傳,而世乃玩其文辭,致左氏孤行而春秋之微旨泯矣。易之有辭,本為羲皇發揚,學者不知,借辭以明其畫象,遂溺其辭,加以古今訓注,而襲謬承誤,使羲皇初意不行於世,而易道於此淺狹矣。嗚呼!

霍斐然隨錄附記曰:麻衣,希夷嘆易道之流於淺狹,因學者死於辭句之故,和舊解之訛誤也,是故提出學問當窮源徹底,獨立思考,不盲從古人,首當在於落實應用,重在實踐,這是正確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