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風把今天的新海宜吹漲停了?

先來感受一下新海宜今天強勢漲停的畫風:

什麼風把今天的新海宜吹漲停了?

新海宜,2011年以來,主業一直搖擺在LED、大通信、新能源,甚至電商平臺、遊戲產業等各個方向之間。2018年半年報,短期償債壓力和主業空心化兩大隱患已經擺上了臺前。

中報顯示,新海宜流短期面臨償還壓力的有息負債,包括短期借款10.3億元,以及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4.5億元,合計將近15億元的短債償還壓力擺在眼前。

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都降到了1以下,分別為0.8和0.71。更糟糕的是,整個上半年,新海宜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淨流量只有6000萬。

期末賬面貨幣資金2.9億元,遠不足以償還15億逼近的短期債務,就這2.9億,其中還有1.7億因借款質押、出具匯票保證金等原因,受到限制。

儘管資金捉襟見肘,新海宜卻“慷慨”地把5個億的資金,拱手送給了上游佔用。

什麼風把今天的新海宜吹漲停了?

2018年中報,新海宜賬面上有5億預付賬款。其中4.7億,給了一家2016年8月才成立的公司——寧波鴻孜通信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年報,這家公司也是2017年末新海宜預付賬款第一名。

寧波鴻孜,母公司上海鴻孜企業發展有限公司。最近,這家公司的兩個自然人股東楊鑫和劉清,正在和宏達新材商談交易後者實際控制權的事情。

從宏達新材公告的信息來看,自然人楊鑫在專網通信領域神通廣大,這可能也是新海宜不得不拱手送上寶貴的5億資金的原因。

在整個A股市場涉專網通信業務的上市公司中,還有兩家像寧波鴻孜一樣,在專網通信行行業以上游供應商自居,佔資不費吹灰之力的公司,且與寧波鴻孜關聯不淺,知更君會另文討論。

但是奇怪的是,新海宜2018年上半年,一分錢專網通信業務收入也沒有。公司稱,專網通信業有獲得訂單,但卻未確認收入。

要知道,2014年新海宜切入專網通信行業以來,這個領域貢獻是“芝麻開花節節高”。2015年實現了9億銷售收入;2016年專網通信產品銷售收入達到了11.7億,佔全部營收比重61.77%。2017年,有所下降,為8.7億,但也佔了營收的50%以上。

一個佔據營收半壁江山的板塊,說沒收入就沒收入了,一分錢都沒有。

業務說不給就不給,資金說佔就佔,要知更君說,新海宜所謂要打造的三主業板塊之一——“大通信”板塊的命運——能做不能做,能做多大,需要墊資多少,能賺多少錢,基本攥在別人的手心裡。

新海宜其他幾個領域的主業,也在大幅縮減。2018年上半年,LED產品,從2017年年報的3億元收入,劇減為7000萬;通信網絡配線系統,收入從10個億年收入,劇減至2900萬。

什麼風把今天的新海宜吹漲停了?

新海宜說,因為母公司戰略轉型,調整產業結構,主動放棄了利潤率較低的業務。

但新海宜並沒有鬆口LED行業。雖然營收劇減,新能源節能行業的LED,仍然被放在第二大板塊的位置。

多戰場作戰的結果是,2018年上半年,新海宜營收只有1.9億元,同比驟降七成,歸母淨利潤只有1300萬。

去年,新海宜歸母淨利潤全年虧損1.1億。

怎麼虧的呢?這要說到新海宜雙主業戰略的另一條腿——新能源汽車。

2016年,新海宜參股生產新能源純電動物流車的陝西通家,湖南泰達卻向新海宜承諾:陝西通家2016年、2017年扣非淨利潤分別不低於1.5億元和4億元。

結果,2016、2017年陝西通家實現扣非淨利潤分別僅為2051.56萬、-8805.75萬,合計虧損6754.19萬。陝西通家大股東湖南泰達需向新海宜支付的業績補償款2.35億,一直未支付,導致新海宜2017年大幅虧損。

近兩個月,新海宜不停在釋放好消息,好消息一是,新海宜已經取得了陝西通家的絕對控股權 ;好消息二是,2.35億業績補償款,有望在2018年收回;好消息三是,陝西通家獲得4萬臺新能源汽車定單,其中2018年交付的1萬輛,預計可確認國補收入3億元;2019年交付的3萬輛,預計可確認國補收入約6.3億元。

不知道新能源汽車銷售跑量,是不是新海宜今天漲停的原因。但韭菜們別忘了,新海宜可是算了補貼沒算虧損。在新能源汽車行業成本高企,國補政策退坡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車老大比亞迪獲得將近9個億政府補助,但扣非後,仍然虧損6.73億元。陝西通家又能怎樣?

畫餅不能充飢,遠水解不了近渴,新海宜先要著手解決的,還是短期償債壓力。

什麼風把今天的新海宜吹漲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