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日簡史》看危與機

《今日簡史》是赫拉利的簡史三部曲之一,前兩部在國內火得不得了,連作者到中國做巡講都一臉蒙圈 — 怎麼這麼火啊?閒話少說,先說這本書給我們帶來的一危一機兩個消息吧!

注:以下內容加入了個人的理解和推演,並非原文陳述

好消息 — 未來三十年給我們帶來真正改變的企業還沒有誕生

看到這一條,相信包括我們在內的所有有志創業的人都躍躍欲試、時不我待,好像萬億市值就在不遠處等著我們。但如果從投資角度來看待這個好消息,那就還是進行指數投資吧!因為現在我們所買的無論多麼牛的科技股未來三十年大概率會被新企業所顛覆,但自帶新陳代謝功能的指數還在。

壞消息 — 未來三十年我們大概率會失業

真是很搞笑,前面剛剛心潮澎湃的準備創業,後面就一記悶棍說我們大概率會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失業是大概率的事件,而且還說:

1、這一波被人工智能替代是不分藍領和白領的,而且對白領的衝擊更大,連藝術家都不放過,現在機器人在算法化巴赫作曲的風格(套路)之後,作的曲比巴赫還巴赫。

2、未來大部分人都失去了被剝削的價值,寫到這裡,我也是一身泠汗,所以還是要珍惜當下的工作。不要說未來了,我們現在就沒有我們想的那麼重要,其實離開我們,世界照樣運轉。

《今日簡史》還提到在以下兩個產業會有巨大的機遇

一、意義產業

我以前認為“意義”這個詞很“雞湯”,很沒”意思“;但現在我認為”意義產業“絕對是未來最大的產業(沒有之一)。

《今日簡史》預測未來我們將會分化為少數的神人階層和多數的閒人階層並對前景很悲觀,雖然未來我也會成為閒人階層的一員,但我並不悲觀,我認為“閒人階層”同樣也會是“有意義階層”。

“有意義階層”:一生奔波、記憶永存,也就是在世時不停的折騰,而離開後留下了永存的記憶,歷史上只有王侯將相才可能成為“有意義階層”,但現在不同了,隨著技術的進步以及記憶的平權,小意義也是意義,小作品也是作品,小確幸也是幸福,我們凡人也可以成為“有意義階層”。

具體落地到未來的場景:

未來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創造有意義的作品,這些作品最終會演變為記憶;

未來街邊是記憶銀行,我們需要定期去存儲和上傳有意義的記憶;

未來醫院ICU病房首要目的是搶救有意義的記憶。

二、數據安全產業

我們每個人在互聯網上都有“數字化身”,現在幾乎每個APP都可以認為是“間諜軟件”,都在悄悄的記錄我們,這一方面會給我們帶來便利,這些APP越來越智能化了;但另一方面會給我們帶來隱私困局,更為可怕的是我們的“數據盲區”會越來越大,我們只看得到那些投其所好的推送信息,就像當年袁世凱每天所看到的特製版《順天日報》。

實際上,數據資產也是我們資產的一類,但現在我們在互聯網上的數據並不屬於我們,而是成為了互聯網巨頭坐擁的“油田”,任由它們免費開採和加工,在它們的商業模式中,商業利益永遠大於我們的隱私,所以我認為未來能夠幫我們拿回“數據主權”的技術和產品將是下一個萬億市值的“蘋果”。

從《今日簡史》看危與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