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國與北宋的戰爭,造就了北宋後世的態度,奠定了一個女人的地位

今天小編想和大家聊一聊,一場特別的戰爭,當時北宋為了收復後晉時期石敬瑭割讓給遼國的燕雲十六州,準備的相當充分,宋太宗派遣20多萬大軍,兵分好幾路,希望能夠一舉打勝遼國,從而解決多年來頭疼的問題,可是戰爭的結果並不理想,北宋從此就得了害怕遼國的病,戰略上從進攻也變成了防守為主。

遼國與北宋的戰爭,造就了北宋後世的態度,奠定了一個女人的地位

其實這場戰爭的開始,是因為遼國政權的變動,當時遼景宗率兵親征,可是戰爭打得並不順利,他鬱鬱寡歡,帶著人去遊獵,突然間得了急病,沒能治好,僅僅35歲便死了。

遼國與北宋的戰爭,造就了北宋後世的態度,奠定了一個女人的地位

北宋皇帝見遼景宗死了,覺得這是一個機會,於是加緊佈防,想要趁遼國虛弱的時候,拿下本該屬於自己的國土。而遼國那邊,新上任的小皇帝年紀很小,朝廷大權只能暫時讓太后接管,這位太后可不簡單,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承天太后。

遼國與北宋的戰爭,造就了北宋後世的態度,奠定了一個女人的地位

關於這位太后,歷史上還有一個著名的傳說,,遼景宗病重,快死的時候,召集來大臣文武百官,說以後如果軍機大事有不能決定的,就聽皇后的,這足以說明當時的皇后在遼景宗心裡的地位。這位皇后就是以後的承天太后,名字叫做蕭綽,小名叫燕燕,從小便展示出了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能,深受父親蕭思溫的寵愛,後來當了貴妃,也一路順遂的得到了蕭景宗的寵愛,最後當上了皇后。

遼國與北宋的戰爭,造就了北宋後世的態度,奠定了一個女人的地位

再來說說這場戰爭,持續的時間相當的長,但初期,蕭太后剛剛掌握國家權力,所有的人都七上八下的,連她自己也向大臣們哭訴,孤兒寡母的,契丹貴族的勢力又非常的強盛,外邊兒北宋又步步緊逼,這樣該如何是好?就在這時,大臣韓德讓,耶律斜珍,連忙表示忠心,有他們在,有什麼可以擔憂的?

遼國與北宋的戰爭,造就了北宋後世的態度,奠定了一個女人的地位

大臣韓德讓本來是一個漢人,後來因為種種原因,祖上變成了遼國貴族的奴隸,到了韓德讓這一代,地位雖然有所提高,但還是進入不了遼國的貴族核心,但是憑藉著自己的出色才能,和對遼國的忠心耿耿,他很快便得到了太后的賞識,關係也非比尋常起來。

遼國與北宋的戰爭,造就了北宋後世的態度,奠定了一個女人的地位

有野史記載,太后後來下嫁了韓德讓,韓德讓死的時候,皇帝和皇后都去哭靈,韓德讓本身確是沒有子嗣後代的,太后體恤他,將皇族成員過繼給他,以至於世世代代,遼國貴族必有一個過繼給韓家。種種跡象表明,韓德讓的身份地位在當時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一點也引起了北宋的重視。

遼國與北宋的戰爭,造就了北宋後世的態度,奠定了一個女人的地位

負責打聽雙方情報的官員得知這件事情後,快馬加鞭跑回北宋,告訴北宋皇帝這件事,皇帝聽說後,非常高興,大臣們也覺得這件事非常的離奇,太后與大臣私通,遼國內部必然憂患重重,肯定有不少遼國貴族會趁機起兵造反,那麼那個時候便是北宋北伐的最佳時機。事實卻遠非如此,遼國的文化並不像中原文化那般,丈夫死去之後,女子是可以再嫁人的,在他們眼中,跟誰結婚沒有什麼差別,再說韓德讓很有才能,他的智慧加上太后的人脈,一定能夠鎮壓住遼國的反叛勢力,這對於國家是一件好事。而且對於韓德讓的漢人身份,契丹人也沒有那麼在意,只要認同契丹文化,他們便覺得就是同胞,這種以文化認同為主的觀念,在當時的北宋並沒有人瞭解,於是簡單的憑藉中原儒家思想,用儒家道德去約束別人的行為,在戰爭的角度上,可以算是消息誤傳了。這場戰爭打的很艱難,著名的楊家將,楊業便是在這場戰爭中被抓了去,因為他誓死不投降,在受傷的情況下,依然拒絕吃飯,不願意苟活,最後壯烈犧牲。

遼國與北宋的戰爭,造就了北宋後世的態度,奠定了一個女人的地位

小編總結,雍熙北伐,是宋遼戰爭過程中,宋朝的第二次進攻了,但是結果依然敗退,這個不理想的結果,對北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不僅是對雙方的形勢來說,對內政來講也是如此,因為這次的失利,宋朝對遼朝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從一開始都很憤怒,一定要打下來,變成了後來的不敢打,害怕再次失敗,直到很多年之後的檀淵之盟,雙方簽訂了條約,雙方才在大體上實現了和平的局面。而對於遼國來說,蕭太后憑藉著這次戰役,在遼國收穫了極高的名聲,成為了遼國曆史上有名的女性執政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