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与北宋的战争,造就了北宋后世的态度,奠定了一个女人的地位

今天小编想和大家聊一聊,一场特别的战争,当时北宋为了收复后晋时期石敬瑭割让给辽国的燕云十六州,准备的相当充分,宋太宗派遣20多万大军,兵分好几路,希望能够一举打胜辽国,从而解决多年来头疼的问题,可是战争的结果并不理想,北宋从此就得了害怕辽国的病,战略上从进攻也变成了防守为主。

辽国与北宋的战争,造就了北宋后世的态度,奠定了一个女人的地位

其实这场战争的开始,是因为辽国政权的变动,当时辽景宗率兵亲征,可是战争打得并不顺利,他郁郁寡欢,带着人去游猎,突然间得了急病,没能治好,仅仅35岁便死了。

辽国与北宋的战争,造就了北宋后世的态度,奠定了一个女人的地位

北宋皇帝见辽景宗死了,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于是加紧布防,想要趁辽国虚弱的时候,拿下本该属于自己的国土。而辽国那边,新上任的小皇帝年纪很小,朝廷大权只能暂时让太后接管,这位太后可不简单,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承天太后。

辽国与北宋的战争,造就了北宋后世的态度,奠定了一个女人的地位

关于这位太后,历史上还有一个著名的传说,,辽景宗病重,快死的时候,召集来大臣文武百官,说以后如果军机大事有不能决定的,就听皇后的,这足以说明当时的皇后在辽景宗心里的地位。这位皇后就是以后的承天太后,名字叫做萧绰,小名叫燕燕,从小便展示出了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深受父亲萧思温的宠爱,后来当了贵妃,也一路顺遂的得到了萧景宗的宠爱,最后当上了皇后。

辽国与北宋的战争,造就了北宋后世的态度,奠定了一个女人的地位

再来说说这场战争,持续的时间相当的长,但初期,萧太后刚刚掌握国家权力,所有的人都七上八下的,连她自己也向大臣们哭诉,孤儿寡母的,契丹贵族的势力又非常的强盛,外边儿北宋又步步紧逼,这样该如何是好?就在这时,大臣韩德让,耶律斜珍,连忙表示忠心,有他们在,有什么可以担忧的?

辽国与北宋的战争,造就了北宋后世的态度,奠定了一个女人的地位

大臣韩德让本来是一个汉人,后来因为种种原因,祖上变成了辽国贵族的奴隶,到了韩德让这一代,地位虽然有所提高,但还是进入不了辽国的贵族核心,但是凭借着自己的出色才能,和对辽国的忠心耿耿,他很快便得到了太后的赏识,关系也非比寻常起来。

辽国与北宋的战争,造就了北宋后世的态度,奠定了一个女人的地位

有野史记载,太后后来下嫁了韩德让,韩德让死的时候,皇帝和皇后都去哭灵,韩德让本身确是没有子嗣后代的,太后体恤他,将皇族成员过继给他,以至于世世代代,辽国贵族必有一个过继给韩家。种种迹象表明,韩德让的身份地位在当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一点也引起了北宋的重视。

辽国与北宋的战争,造就了北宋后世的态度,奠定了一个女人的地位

负责打听双方情报的官员得知这件事情后,快马加鞭跑回北宋,告诉北宋皇帝这件事,皇帝听说后,非常高兴,大臣们也觉得这件事非常的离奇,太后与大臣私通,辽国内部必然忧患重重,肯定有不少辽国贵族会趁机起兵造反,那么那个时候便是北宋北伐的最佳时机。事实却远非如此,辽国的文化并不像中原文化那般,丈夫死去之后,女子是可以再嫁人的,在他们眼中,跟谁结婚没有什么差别,再说韩德让很有才能,他的智慧加上太后的人脉,一定能够镇压住辽国的反叛势力,这对于国家是一件好事。而且对于韩德让的汉人身份,契丹人也没有那么在意,只要认同契丹文化,他们便觉得就是同胞,这种以文化认同为主的观念,在当时的北宋并没有人了解,于是简单的凭借中原儒家思想,用儒家道德去约束别人的行为,在战争的角度上,可以算是消息误传了。这场战争打的很艰难,著名的杨家将,杨业便是在这场战争中被抓了去,因为他誓死不投降,在受伤的情况下,依然拒绝吃饭,不愿意苟活,最后壮烈牺牲。

辽国与北宋的战争,造就了北宋后世的态度,奠定了一个女人的地位

小编总结,雍熙北伐,是宋辽战争过程中,宋朝的第二次进攻了,但是结果依然败退,这个不理想的结果,对北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是对双方的形势来说,对内政来讲也是如此,因为这次的失利,宋朝对辽朝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一开始都很愤怒,一定要打下来,变成了后来的不敢打,害怕再次失败,直到很多年之后的檀渊之盟,双方签订了条约,双方才在大体上实现了和平的局面。而对于辽国来说,萧太后凭借着这次战役,在辽国收获了极高的名声,成为了辽国历史上有名的女性执政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