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說漢族與匈奴同源,那麼說的話漢武帝是不是“防衛過當”了

司馬遷說漢族與匈奴同源,那麼說的話漢武帝是不是“防衛過當”了

(司馬遷,今陝西韓城人)司馬遷遊歷全國,深究民族淵源,深知民族之爭皆生存所引起,對匈奴的少數民族的生存環境有同情,偏愛民族融合,不喜民族爭鬥,對李陵投降報同情。太史公書生意氣,不理解民族利益衝突已經是你死我活的鬥爭,後五胡亂華,唐突厥戰爭,蒙古滿清入關都證明漢武帝徵匈奴。

司馬遷說漢族與匈奴同源,那麼說的話漢武帝是不是“防衛過當”了

恰是漢民族形成和傲立世界之林的根源,否則,中國如中東,如古羅馬,如今之歐洲至今仍四分五裂,或如非洲,至今如斯。人類活動至少10萬年了,漢匈分界附近,先秦時犬戎等戎族與華族融合很深,秦滅犬戎後,渭北逐步為華族為主體,漢代為漢族。夏后氏淳維華族奔戎,周族不窟奔戎,漢李陵投匈奴,歷朝歷代,華族奔戎連續不斷,匈奴戎族投漢不計其數。

匈奴還分南匈奴北匈奴,南匈奴基本被漢化,北匈奴文化差異還是很大的,而且一路西去與多民族多種族混血,這外貌還真不好說。匈奴以及蒙古對歐洲最大的貢獻應該是送去了高智商的DNA,讓歐洲人聰明瞭起來。對日本也類似。

司馬遷說漢族與匈奴同源,那麼說的話漢武帝是不是“防衛過當”了

匈奴是那個時代草原民族的統稱,他們中肯定也有中原遷徙過去的民族,也有當地的蒙古人種,也有西邊遷移過來的高加索等人種,你認為時間長了面貌有改變根本不可靠,西漢到現在2000多年了,蒙古人和漢人大體輪廓基本沒變。

司馬遷說是夏朝後裔,確有夏人遷移到大漠,但他們只是其中的一個民族,如果他們統治了大漠,就可以說匈奴是夏後裔,可從當時統治大漠的匈奴貴族看,不像是中原人,應該還是大漠原住民或西部高加索白人混種,事實上,在原始的大漠,憑的是武力,從中原遷去的夏人後裔相對孱弱,很難居於統治地位。

司馬遷說漢族與匈奴同源,那麼說的話漢武帝是不是“防衛過當”了

但匈奴後來和西漢打仗,倒自稱是夏人後裔,一方面是傾慕漢發達文化,附庸風雅,另一方面是因為打不過西漢,套近乎,想進入河套富裕地區。

蒙古人沒有歷史文字記錄,最早的記錄中是唐朝室韋部落是蒙古人的直系祖先,室韋是柔然人和宇文鮮卑的混血後裔,柔然人是拓跋鮮卑南下中原後統治地出現權力真空而產生的草原民族,應同拓跋鮮卑有同源關係,鮮卑是東胡被匈奴擊敗後逃到鮮卑山而產生的民族,該民族的最早記錄是東漢的光武帝時期。

因此蒙古人主要是東胡系的後裔,不過宇文鮮卑的血源同匈奴人有一定的關係,草原民族強者為尊,匈奴被東漢和鮮卑聯軍擊敗後,留在原地的匈奴宇文部自稱鮮卑。

司馬遷說漢族與匈奴同源,那麼說的話漢武帝是不是“防衛過當”了

不管是不是同源,但兩千年滄海桑田,匈奴所處惡劣環境令他們眼紅農耕文明,到漢武時已是漢胡不兩立。除惡必須務盡,以幾十年時間的窮兵黷武,才能讓後世長久太平!是匈奴人主動犯我強漢,殺人越貨,姦淫擄掠,太史公的書生意氣應該去教化匈奴人勿同根相煎,而不是阻止漢武帝“防衛過當”!

其實用人種學來說,漢族是屬於蒙古人鍾,漢民族的遷移路線就是從西北高原和走廊地帶不斷向東南大平原轉移

其實只要知道匈奴的龍圖騰崇拜就知道了,匈奴聖地取名龍城,就是一個例證,當然在生存環境惡劣的情況下,也衍生出了長生天的神靈崇拜,實際上與中原的蒼天崇拜差不多。

司馬遷說漢族與匈奴同源,那麼說的話漢武帝是不是“防衛過當”了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中國的漢族和現在越南的主體民族京族也是同根同源,越南人的主體京族原本就是中原遷過去秦朝士兵,魏晉時期的士大夫和唐朝時逃難到安南的中原人士和當地駝越人結合的產物。其中魏晉時期逃到安南的士大夫在當地起主導作用,現在越南第一大姓阮就是魏晉時期阮氏家族逃到安南避難,最終形成安南第一大姓。

司馬遷說漢族與匈奴同源,那麼說的話漢武帝是不是“防衛過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