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電大唐合併,能產生什麼價值?

华电大唐合并,能产生什么价值?

【無所不能 文|能豆君】一則華電將和大唐合併的傳言,風行輿論。至今沒有確認,點燃了坊間對電力企業合併重組新的期待。

自去年神華和國電重組合併成國家能源投資集團後,中核和中核建也完成合並。今年以來,發電企業人事變動頻繁,但原先傳聞的各種收購組合節奏放慢。隨著經濟去槓桿,降低國企負債率也成為國企目標。

在此形勢下,能源央企重組的一個目標是降低槓桿率,實現整合效應。華電和大唐看不到這方面的效果。甚至偏離原先煤電一體化、化解煤電矛盾的思路。

2018年財富500強排行中,華電營業收入2006億元,員工11萬,位居第382位。大唐集團營業收入1710億元,員工10.01萬,位居454位。並無特別優勢。

根據企業官方網站的資料,華電集團2017年裝機容量14827萬千瓦,發電量5123億千瓦時,資產總額7984億元。

中國大唐集團截至2017年底在役及在建資產分佈在全國31個省區市以及境外的緬甸、柬埔寨、老撾等國家和地區,資產總額達到7266億元,在役發電裝機1.42億千瓦。

如兩者合併,資產總額超過1.5萬億,裝機規模2.9億千瓦,超過國家能源集團2.25億千瓦的裝機規模。但是相比神華和國電合併降低負債率至62.9%的明顯效果,華電和大唐負債率都高企,在80%左右。

截至2017年底,華電負債率80.8%,大唐負債率79.96%,根據其債券半年報披露的數據,至2018年6月末資產負債率為79.91%,雖然有所下降,但依然維持在較高水平,難以滿足通過合併降低負債率。

如果華電和大唐合併,兩家的資產總額差距不大,無法真正降低負債率。作為發電企業,華電和大唐都佈局煤炭、煤化工,其中華電在天然氣發電、天然氣上游等領域較為領先,在國內涉足頁岩氣勘探開發,在海外佈局天然氣接收站,華電水電裝機規模也領先發電集團。大唐煤化工多次遇到挫折,在五大中表現不溫不火。

今年9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加強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約束的指導意見》提出,國有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到2020年年末要比2017年末降低2個百分點左右。國企的合併如果連這個目標都難以實現,有什麼動力和理由為了合併而合併?

華電和大唐都是傳統的發電企業,雖然都有涉足煤炭,但規模都一般。截至2017年底,華電煤炭產能5580萬噸/年,控股煤礦32處,投產4個千萬噸級煤礦,自有航運船舶35.6萬載重噸。大唐煤炭業務體量較小,沒有具體數字,可能在千萬噸以下,截止到2016年底,大唐煤業註冊資本72.81億元,總資產190.72億元,淨資產66.51億元,資產負債率66.70%。這意味著無法通過煤電一體化化解煤電矛盾。

合併的消息沒有確認,這兩家企業的人事變動都特別頻繁。

10月31日,華電集團董事長趙建國到齡退休,總經理溫樞剛暫時主持工作。

今年8月初,年滿63歲的中國大唐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陳進行已到齡退休,該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陳飛虎開始暫時主持大唐集團全面工作。而更早些時候,大唐集團副總經理、黨組成員李小琳離任,後以絲路規劃研究中心常務副理事長的身份公開露面。

7月份,華能集團總經理、黨組副書記黃永達到齡退休。這些職位,至今沒有接任者。發電集團、煤炭企業、工程公司都是之前傳聞重組的主角。

神華和國電合併之前,一家缺董事長,一家缺總經理。合併之後正好配齊董事長和總經理。目前猜想也有依據人員空缺,但華電和大唐合併在之前重組的傳聞中很少見。

不過,可能隨著國企改革的思路變化,煤電企業重組的思路也有變化。一切皆有可能,做大規模,降低負債率,提高效率是永遠的目標。

投稿郵箱 | [email protected]

找能豆君 | icaixinenergy ; icaixinenergy2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帳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