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浪3?我拥三位一体核能力!30年前外媒怎样评价我核力量建设!

巨浪3?我拥三位一体核能力!30年前外媒怎样评价我核力量建设!

中国巨浪3型导弹已进行试射

具备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

巨浪3?我拥三位一体核能力!30年前外媒怎样评价我核力量建设!

相比于陆基发射洲际弹道导弹,部署于核动力潜艇的潜射洲际弹道导弹在核反击作战中的价值更加明显,包括美国在内的核大国在发展核反击力量之时,都更专注于海基核打击力量的发展。作为三位一体核打击体系当中的重要一环,发展完善的潜射弹道导弹很显然符合中国的国家安全需求。


巨浪3?我拥三位一体核能力!30年前外媒怎样评价我核力量建设!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研发了巨浪1型潜射弹道导弹。但是客观来讲,和其他国家同期的潜射弹道导弹相比,巨浪1型2000公里上下的射程很显然落后了很多,也不可能满足中国的战略需求,因此中国又发展了巨浪2型潜射弹道导弹。


巨浪3?我拥三位一体核能力!30年前外媒怎样评价我核力量建设!


近日有外媒称,中国在上个月月底进行了一枚巨浪3型潜射弹道导弹的试射,据称,“导弹是从一艘改进型的032潜艇上发射的,美国相关机构密切监视了导弹发射,美方利用导弹预警卫星观测到了这次试射”,而且,美国国防部的这名官员还表示,“该导弹未来将装备在中国的新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上。”


巨浪3?我拥三位一体核能力!30年前外媒怎样评价我核力量建设!

资料图:中国潜射弹道导弹发射画面


巨浪3?我拥三位一体核能力!30年前外媒怎样评价我核力量建设!

根据公开的信息,巨浪2型潜射弹道导弹在射程上已经达到8000公里上下的水平,而这个打击距离对于中国的海基核反击力量发展来说,也只能是勉强够用。而随着东风41为代表的更先进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展,中国也在多年前开始了更先进、射程更远的巨浪3型潜射弹道导弹的研发。根据相关的推测,巨浪3型潜射弹道导弹系的射程可达1万公里以上,这与上世纪90年代服役的三叉戟II D-5导弹已十分接近。

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相关国家反导系统研发部署的不断推进,如何更好地维护本国的战略安全就成了很多核大国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未来巨浪3服役后,其与096型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的配合很显然能够满足我国对战略安全的需求。


好了,看完了。现在,让我们来穿越回将近30年前,看看美媒对“巨浪”的评价。以下这篇报道原载英国《简氏防务周刊》1989年4月15号,反映了西方观察家对中国核力量建设的近期看法,现译出供参考。本刊发表此译文,并不表示我们赞同或证实报道的观点和内容。


巨浪3?我拥三位一体核能力!30年前外媒怎样评价我核力量建设!

上世纪80年代,《航空知识》有一个叫做【海外谈中国】的栏目。在那个信息传播并不便捷的年代,《航空知识》每期选登国外媒体对中国武器装备发展的观点,让读者有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这是一篇来自1990年第2期《航空知识》的文章,题目为《中国的核力量建设》。时隔20余年,在《航空知识》60年之际,我们重新找出这篇文章,再回头看一看当年的中国。


巨浪3?我拥三位一体核能力!30年前外媒怎样评价我核力量建设!



巨浪3?我拥三位一体核能力!30年前外媒怎样评价我核力量建设!


巨浪3?我拥三位一体核能力!30年前外媒怎样评价我核力量建设!


在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25年后,它已经储备了相当规模的核装备,其中包括地基和海基的洲际弹道导弹以及战术核武器系统。

虽然中国的核武器相对来说不那么先进,但是显然其军事首脑以他们的核部队拥有有效的第二次核打击能力而自豪。

中国的核威摄因素主要是地基核力量,然而潜艇发射核武器系统正在逐步建立起来,空军也已经有了少量的核军备。

西方消息灵通人士估计:中国已经拥有120架载核武器轰炸机,即西安制造的老式轰6(苏联图-16“獾”);50枚中短程战术核弹道导弹;中程和6种型号远程战略弹道导弹。这些战略导弹包括地面机动的“东风”3型(CSS-3);有效射程10000公里,具有射达美国能力的“东风”5型(CSS-4);射程3000公里的固体燃料潜艇发射的“巨浪”Ⅰ型(CSS-N-3)。


巨浪3?我拥三位一体核能力!30年前外媒怎样评价我核力量建设!

巨浪-1潜射弹道导弹


虽然这些武器是以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的技术水平为基础制造的,但中国的下一代核武器已经在向先进的水平发展。

分析家们预计,具有固体燃料、多弹头、射程更远和精度更高的战略导弹将可能在90年代中期研制成功。

据中国报纸报道,其战术核武器系统也正变得愈来愈高级,特别是处于研制中的有超音速、超低空、超视距和自动精确制导能力的巡航导弹。

1988年9月,“巨浪”Ⅰ型导弹从Xia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上水下发射成功,据信仅有这一种导弹在服役。

中国海军首脑声称,这次水下潜艇发射导弹的成功是海基核威慑力量实战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西方观察家们说:主要的技术问题,尤其是在导弹发射时潜艇的不稳定性,已推迟了上述发射计划。

观察家们预计,中国的核弹道导弹重点不会从“陆基”转移到“海基”。因为中国已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花费在陆基系统;另外,组建导弹潜艇部队所需的巨额费用被认为是一个主要的抑制因素。

鉴于美国和苏联的反潜作战能力比较强,中国虽相对地拥有少量的导弹潜艇部队,但其上只装备了数目有限的射程仅为2000~3000公里的导弹,因此就更需要接近美国或苏联的海岸,从而会很容易被探测到并受到攻击。

中国被认为将建立一支拥有4艘Xia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舰队。据来自中国方面的消息,每艘潜艇上将装置20个导弹发射管;但西方观察家们却认为,每艘Xia级核潜艇只能装置12~14个导弹发射管。

与西方大量的有关核战略学的文献相比,或者与数量较少的苏联战略家的著作相比,中国公开出版的战略分析文章很少。这主要是因为核战略脱离了常规战略范畴;而制定核政策又是由中国共产党高层决策的。

可是,自从邓小平出任国家领导职务以来,中国国内讨论军事战略问题的气氛就开放得多了。

在全面核战争仍旧被认为是禁区的时候,中国的核战略家们一直在考虑战术核作战以及如何使其完善并用于常规军事作战,尽管没有官方证明中国拥有战术核武器。

虽然对中国是否拥有上述的核武器有些怀疑,但在发展战术导弹技术和使核武器小型方面中国确已取得一些成就。观察家们说:近来的地下核试验已包括20000吨级以下的低当量核爆炸。

自1988年9月的低当量地下核试验后,有人推测中国已试验过中子武器。北京的《光明日报》报道这些试验是“第三代核武器的试验”。

最近发表在中国防务刊物上的一些文章,讨论了中国是否需要发展中子武器的储备。这些文章强调指出:制造中子武器的技术问题并不难解决;但是生产这种武器的费用昂贵,每一件中子武器大约需花费100万美元;鉴于经费预算的限制,中国没有能力生产必要数量的某些材料,特别是氚。

然而,这些文章指出中子武器和战术核武器适用于中国的防御,它们主要适用于对付苏联的装甲部队侵犯。文章还认为,未来的战场将在人烟稀少的内蒙古或新疆,这就使放射性尘埃散落被限制在这里而污染危害较少;另外,只用少量的中子弹部队就将减少对几千辆坦克的需求,因而可节省几十亿美元。


巨浪3?我拥三位一体核能力!30年前外媒怎样评价我核力量建设!

“东风”3型战略导弹整装待发

模拟核攻击和化学攻击的陆地与海上演习现在在中国定期举行。近5年以来,中国导弹部队(第二炮兵)已进行了120多次演习。

在中苏边境地区进行的这些演习的规模,已变得更大和更高级。1988年10月,所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作战部队集结在一起,检验他们的作战能力。这是自从中苏关系紧张以来中国进行的最大一次防化军事演习。

保卫东北工业中心的沈阳军区,已经把它的重点从研究在核环境下的分区域防御作战转移到研究更复杂的集团军机动作战,其中包括研究在核攻击下的部署。

这些准备措施表明,中国的军事参谋人员认为,涉及苏联的一场未来战争从开头就将是大规模的,并使用核武器。

向现代核防御的不断努力,反映了北京方面长期以来所持有的观点——莫斯科仍然是其最大威胁。可是,多数中国战略家相信在今后20年内中苏之间不会发生大规模冲突;更有可能的是发生在中国境内的较小规模的一般冲突,因此,“人民战争”学说虽然没有放弃,但却已找到了更变通的战略。

最近的一些演习表明,中国不排除核武器或化学武器被使用的可能性。1988年7月,假想从来自中国东部海面的一艘航空母舰上起飞的24架轰炸机,在中国的一个海军基地上投下了一枚5000吨级的核炸弹和100余枚化学弹药,击毁三分之一的军舰。这种情节意味着假想敌来自一支太平洋的海上力量。只有美国拥有如此能力的航空母舰。

二个月后,《解放军报》报道了一次在西藏的化学战演习。中国人民解放军回击了使用化学炸弹和地雷的“敌人”。显见,假想敌是印度。

皎剑、徐葵译自《简氏防务周刊》 冷欣校
巨浪3?我拥三位一体核能力!30年前外媒怎样评价我核力量建设!


航空知识2019年度预订火爆开启

这是一本悟空的杂志,2019你约了吗?

巨浪3?我拥三位一体核能力!30年前外媒怎样评价我核力量建设!


巨浪3?我拥三位一体核能力!30年前外媒怎样评价我核力量建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