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挖掘李家山古墓,其中一文物有17萬8000餘枚,專家卻不想要了

專家挖掘李家山古墓,其中一文物有17萬8000餘枚,專家卻不想要了

文 | 韋爵爺

專家挖掘李家山古墓,其中一文物有17萬8000餘枚,專家卻不想要了

雲南有個李家山,此處是古滇國國王及王公大臣的陵墓所在地,考古專家對此處進行挖掘的時候曾得到一件文物,這件文物放在曾經的古滇國那可是個寶貝,只是專家卻搖搖頭,似乎有點後悔不想要的意思,因為這件文物總共出土了17萬8000餘枚。俗語說物以稀為貴,因此一下子就拉低了這件文物的檔次。

這件文物是什麼呢?其實就是古滇國的貨幣——海貝。當時古滇國缺少銅材,百姓就用海貝當作貨幣來用。1972年,我國考古專家對古滇國的墓地進行了保護性挖掘,在此次挖掘中出土了數千件精美的文物,像銅牛虎案、騎士場面貯貝器等,其中數量最多的就是古滇國的貨幣,也就是海貝了。這些海貝看上去很漂亮,而且不生鏽,不怕水浸,因此保存的也非常完整。

專家挖掘李家山古墓,其中一文物有17萬8000餘枚,專家卻不想要了

古滇國的貨幣海貝,其實跟現在的我們見到的海貝沒什麼太大的區別,你可以拿它當作裝飾品,也可以把它磨碎了當貝殼粉餵豬。不過如果回到幾千年前的古滇國,那這些海貝可就是真金白銀了,隨隨便便一袋子海貝就夠你舒舒服服的吃頓滿漢全席。

有人看到這裡可能要動歪腦筋了,既然這些海貝那麼值錢,自己去海邊撈不就成了?當然,事情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麼容易,因為想得到那些海貝就只有一種方式,那就是出國或者在國外商人手中拿商品換。而在古滇時期,路上不是悍匪就是各種兇險,能成功從外面弄到海貝的機率少之又少。

專家挖掘李家山古墓,其中一文物有17萬8000餘枚,專家卻不想要了

這次專家從這個古墓當中一共收集了差不多17萬8000枚海貝,這確實是件很難解決的問題,用於博物館展覽一般十個八個就夠了,如果存放在倉庫中,這麼多海貝不僅會佔很大地方,而且還需要安排專門的人去保護,如此一來就需要一筆不小的開銷。

不過古滇國的海貝雖然不那麼討人喜歡,裝這些海貝的青銅貯貝器倒是很多成了一級文物,總給人一種“買櫝還珠”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