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能打敗強大的唐朝,為何在宋朝翻不起浪?

簡華義


誠邀,如題。吐蕃幹得過盛唐朝,卻打不過弱宋的根本原因在於,打贏盛唐的是吐蕃帝國,被宋朝欺負的是吐蕃部落,這再一次說明了團結就是力量。

吐蕃打敗唐朝的戰鬥發生在,大唐爆發安史之亂,唐朝調河西、隴右、西域等地軍隊的精銳東援,西方軍備空虛。而吐蕃卻是早在幾百年前松贊干布的帶領下就統一了的昌盛的帝國,吐蕃趁唐朝內亂乘虛而入,攻佔河隴、西域之地。吐蕃強盛時期全國人口近千萬,其對外作戰也是動輒出動十幾萬和幾十萬兵力。史書中關於吐蕃出動四十多萬兵力作戰的記載在安史之亂前就有兩次。

那麼宋朝面對的吐蕃呢?

公元869年,手工匠人首領韋·闊竭勒登從康氏區率領起義軍向衛藏挺進,席捲拉薩一帶,取得巨大勝利。同時吐蕃王室之間也發生內亂,禍起蕭牆,於是偌大的吐蕃帝國變成了大大小小數十個部族,老虎變成一堆貓咪,自然不能與中原王朝抗衡。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這個問題可以不考慮宋朝的因素,因為宋朝實在和這個問題不搭邊。

眾所周知,北宋自高梁河一役後,早已丟掉了開疆擴土之心,契丹是無法逾越的鴻溝在那裡擺著,李元昊在西夏的崛起,也是宋朝頭疼的問題。



吐蕃在經過後期的分裂與戰亂,早已沒有了隋唐時期的實力,各個小群體的分散,早已沒有了一戰之力。

由於北方契丹和西部的大夏兩國國家的存在,吐蕃基本被他們兩國瓜分,唯一流傳下來的青塘地區,後來也被北宋奪取,可以說松贊干布的子孫後代,在隋唐以後,再也沒有出過一統雪域的明主。


直到滿清時期,滿清皇帝對藏傳佛教的推介,才使西藏這個被漢家兒女遺忘多年的兄弟,又一次回到了身邊,對中國現有版圖來說,滿清的功績不可不說,內蒙、西藏、新疆這幾個地區都是在滿清時期,真正併入了中國的版圖。所謂真正意義,並不是漢唐時期名譽上的歸屬,而是真真實實併入的國土。

我是通遼人,希望我的回答可以讓你滿意,請你關注


大通遼人


吐蕃能打敗強大的唐——嗎?


強大不是你無能了一輩子,忽然一天雄起幾小時就算強大了。真正的強大是無能幾小時,剩下的時間裡都很正常,該雄起的時候就雄起。


吐蕃國東打唐朝,北打回鶻,西打阿拉伯,南打印度,四面開戰,的確雄起一時,但是嘛……

但是之後就轉折了。雖然唐朝自己爆發了安史之亂,吐蕃趁機崛起,一度拿長安,極盛一時,但是與唐朝打了幾十年後,結果公元802年,10萬精銳部隊在於唐朝交鋒中盡數覆滅,然後就……自己崩潰了。

吐蕃雄起一時是佔了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面的歷史巧合。

地利:高原地形,利於防守。

天時:氣候溼潤,農業發達。唐朝內亂,走想衰敗,無暇西顧。

人和:偶然出現政治強人。

然而,由於歷史文化積澱太淺,過渡的膨脹導致在遇到重大失敗時無法調整對策,內部矛盾重重,於是在之後歲月裡重新迴歸了割據。


當然從氣候角度上來說:唐朝末年之後,氣候轉冷,高原對氣候更加敏感,物產再也支撐不起一個吐蕃帝國,所以,吐蕃只能迴歸原始狀態。


首席國士


吐蕃發源於現在的西藏山南、頌讚乾布時統一了青藏高原、他的曾孫赤松德贊時吐蕃版圖最大、甚至佔領了兩次唐朝首都兩次、有人說因為安史之亂、吐蕃才吊打唐朝、其實當時的吐蕃也因為佛教太興盛、戰鬥力大大不如鼎盛時、吐蕃法律規定、十個人養一個和尚、沒人更田、沒人當兵、到處都是寺廟、而寺廟有自己的農田和財產、也不需要交稅、所以吐蕃安史之亂之前已經大不如了,但還是照樣打敗唐朝、西域之地完全落入吐蕃之手、還打到長安、立了一個金成公主的侄子唐朝皇帝、最後雖然吐蕃人扯了、但唐蕃之間簽了“清水條約”感興趣的可以百度上查、但吐蕃人天生怕熱、(當年頌讚乾布想創作現在的藏文字)專門從全國找了不少聰明小孩到古印度學習、但因為印度太熱、大部分到了印度就熱死了、還有幾個受不了印度的天氣和生活習俗、也回吐蕃了、只有桑布扎才完成學業、回吐蕃創立了現在的藏文字)受不了內地天氣撤回了、佔領印度也是北方也是因為這個才撤回去了、比如大北川之戰後把薛仁貴打得丟盔卸甲、南詔也投靠吐蕃、在唐朝吐蕃兩三百年之間基本上吐蕃攻、唐朝守、唐朝主動攻擊一次也在大北川慘敗。

宋朝時的吐蕃不是唐朝時的吐蕃、宋朝時吐蕃已經分裂了很久,這種情況一直到元朝才結束、吐蕃滅亡也是因為佛教勢力太大、吐蕃末代贊布朗達瑪、因為滅佛、想改變吐蕃的現狀、而被護佛和尚給刺殺了,從此吐蕃到處發生了動亂之中、個個地方形成割據勢力、也無法跟東邊的唐朝和西邊的大食耗下去了,而宋朝時的吐蕃是指當時的青海的吐蕃贊布後代所割據的青海附近的勢力、戰鬥力肯定比不上唐朝時期的吐蕃士兵、一畢竟是割據勢力、士兵數量和裝備上肯定變差、二佛教的興盛讓吐蕃士兵變的不敢殺生、而唐朝時期的吐蕃除了末期大部分還是苯教勢力大、而苯教時的吐蕃士兵不怕死、家裡如果有戰死的人、別人特別尊重、很有士兵榮譽感、而逃跑的人屁股上裝個狐狸尾巴、而嘲笑、

都是本人親自寫的、有很多錯別字和句子、但本人想讓更多人知道歷史真相、要不然跟韓國人說的一樣。


--98603


你說反了,反了!

首先,我不知道題主是從哪裡看到的所謂吐蕃把唐朝“按在地上摩擦”的

從歷史記載來看:唐朝建立於公元618年,從公元638年的松州之戰開始,到公元841年吐蕃各部歸降唐朝的年間,唐朝共與吐蕃交戰41次,而其中共37次是唐朝打敗吐蕃,並且至少有30次是大勝吐蕃,而其餘4次中,有兩次是因為安史之亂吐蕃乘亂勝了唐朝


從這些數據上來看,應該是“強大的唐朝把吐蕃按在地上摩擦、摩擦”!


而在公元849年前,由於唐朝多次重傷吐蕃,不久之後,吐蕃王國由於內外交困滅亡了


在公元960年時,北宋建立。而此時的吐蕃早已建立多個零散的部落政權,沒有同唐朝時一樣建立統一的吐蕃王國,所以宋朝時期的吐蕃各部實力較弱


而在大宋開國不久,吐蕃的一個部落首領的後裔唃廝囉在以現青海省湟水流域地區建立了政權,這是當時以吐蕃、羌為主體的一個地方封建政權。唃廝囉多次遣使向宋朝皇帝納貢,並乞官職。唃廝囉部所統治的地區,隸屬於北宋全國二十六路中的秦鳳路。到公元1116年 ,唃廝囉部地區全部改為宋朝的郡縣。


五葉談


在我國古代,唐朝是特別強大的王朝,是真正的東亞霸主。在唐朝頂峰時期,面積達到了1300多萬平凡公里,勢力範圍達到了裡海以及波斯一代。有人問,當時的唐朝到底多麼強大?大家可以通過當時對阿拉伯帝國和南詔的戰爭,就能瞭解唐朝的實力到底多麼強大。

在公元750年,高仙芝率兵討伐石國。石國請來阿拉伯帝國做援助。高仙芝在對方援兵沒有來到之前,先發制人,率領六萬大軍直接突襲阿拉伯軍隊。在怛羅斯項羽,士氣強盛的唐軍主動進攻,將對方的氣勢壓倒。但是內部出現叛徒,使得阿拉伯僥倖逃脫。本來高仙芝想集結部隊再一次攻打阿拉伯帝國,卻被人勸住。後來安史之亂爆發,也就沒有機會去反攻。

在唐朝與阿拉伯帝國大戰的同時,其他人也沒閒著。在西南部展開了另一場戰爭,對付南詔國。當時,唐朝出動了八萬大軍,分兵三路去攻打南詔國。這令南詔特別害怕,自己打不過,只能請求外援,想獲得吐蕃的幫助。於是,三國混戰開始,一時之間場面混亂。可是,唐朝軍隊水土不服,再加上輕敵,導致被南詔和吐蕃聯軍打敗,差一點全軍覆沒。

這一次打擊沒有將唐朝部隊擊垮,調整一下,繼續出兵十萬去攻打南詔。想一下,唐朝軍隊的勇氣多大,當時南詔國不是效果,而是東南亞第一強國,吐蕃是僅次於大唐和阿拉伯的第三個強國。與兩個強國對打,危險係數很高。最後,再其他兩個強國的圍攻下,徹底失敗。

這兩次戰役中,大唐帝國失敗了,而且敗的很慘。不過也充分證明了大唐的實力,可以同時與三大強國開展,被打敗之後可以迅速捲土重來,不是一般國家能夠完成的。當時的大唐,是世界第一強國,即使在安史之亂後國力有所下滑,卻依然有著威名,誰都不敢惹。在唐朝滅亡之前,終於將吐蕃和南詔打垮,這就是大國的毅力。

好在大唐收拾了南詔和吐蕃,不然宋朝更加危險。那時的西方還沒有發展起來,聽到大唐帝國的稱號都瑟瑟發抖。這才是真正的強國,是任何國家都不能欺負的帝國。有了強大實力做支撐,百姓生活的很安穩開心。


大俠暴走歷史


謝謝佛教。

唐初,國家日益興盛,李靖突襲突厥後,大唐威震八方,東起東北,西至帕米爾高原,諸胡部落國家無不在天可汗軍威下瑟瑟發抖。

但和大唐幾乎同時間崛起的吐蕃是一個異類。在唐代鼎盛時期,和吐蕃在甘肅、四川、青海、新疆、寧夏等地大戰不斷,統計一下,大規模戰役不下50次。不至於如題主所說按在地上摩擦,但也確實極為艱難,可以說吐蕃是唐代外敵之首。

貞觀8年,吐蕃突襲吐谷渾。吐谷渾向大唐求救,李世民遣名將侯君集、執失力思、牛進達等率五萬大軍援救,擊退吐蕃。

雖然擊退了吐蕃,但大唐君臣也第一次有了對吐蕃軍事實力的直觀印象。所以才有文成公主進藏(這是重點)。而之前松贊干布向大唐求婚是被果斷拒絕的。

李世民與松贊干布死後,兩國爭端再起。吐蕃不顧大唐勸阻,執意出兵滅吐谷渾。唐高宗遣名將薛仁貴率5萬大軍在大非川與吐蕃40萬大軍決戰,唐軍慘敗,幾乎全軍覆沒。大非川之戰後,吐蕃進攻大唐西域都護府,奪龜茲等西域四鎮。

大非川之敗後,唐高宗再派中書令李敬玄統兵十餘萬攻吐蕃,於青海境內再敗。李敬玄麾下名將黑齒常之冒死偷襲吐蕃軍營才給了大軍撤退的機會。

武則天執政時期,為奪回失去的西域,共對吐蕃發動三次戰爭。前兩次皆失敗,第三次由王孝傑統兵五萬,勝吐蕃西域聯軍,恢復安西四鎮。

之後,吐蕃一代名臣祿東贊病逝,大唐(武周)對吐蕃的戰爭天平開始傾斜,從武周後期至安史之亂前,兩國大小交兵數十次,唐軍幾乎每戰必捷。

任何國家都有興衰,藏族民族英雄松贊干布為父報仇興兵,統一西藏,建立奴隸制吐蕃政權,在祿東讚的協助下,建立吐蕃文字,與大唐在西域爭霸,唐代安史之亂後更是名副其實的東亞霸主。

但公元8~9世紀,吐蕃開始衰落,9世紀後期陷入內戰、分裂,從此一蹶不振。

吐蕃為何從巔峰跌下後再也沒有重新崛起?個人覺得唐代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為吐蕃帶去了佛教是最主要原因。藏族的傳統信仰是原始苯教,這種宗教以殘忍著稱,佛教入藏後與苯教結合,形成了既有苯教原始殘忍特徵,又有佛教輕今生重來世特點的藏傳佛教。在藏傳佛教影響下,原本彪悍而輕生死的高原戰士,變成了忍字當先的佛教徒。

這個世界不可能有一個重視來世的民族發展成真正強大的國家(印度,說你呢),這也是藏族在吐蕃帝國消亡後沉淪的真正原因。滿清依葫蘆畫瓢,在蒙古大力推行藏傳佛教,其心可知。😷


老貝


在唐朝的時候,經過鬆贊乾布等統治,吐蕃屬於統一的狀態,內部統一是政權逐漸強大的前提。



而在宋朝的時候,吐蕃早已經四分五裂了,各部落族群互相攻伐,根本無力再開展大規模的對外戰爭。


津城沐雨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解釋,宋朝的時候當年實力雄厚的吐蕃已經不存在了,整個西藏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面,當時吐蕃的後裔唃廝囉建立了政權,多次向大宋稱臣納貢,而且還祈封官職,宋朝皇帝將他封為“檢校太保充保順,河西等軍節度使”,名義上已經是大宋的官員了,而到了宋徽宗時期唃廝囉統治的地區已經全部劃入大宋境內。

吐蕃政權為什麼和宋保持了良好的關係,這主要是因為一個人的存在,曹瑋,他是北宋開國名將曹彬的兒子,正所謂虎父無犬子,曹瑋曾在三都谷之戰中大敗吐蕃,光俘虜就抓了近萬人,一戰,使得宋朝邊境局勢得以長期穩定。


一點點歷史


我覺得是氣候原因。中國封建社會在唐朝達到頂峰,吐蕃也在唐朝時期達到頂峰,勢力可以擴大到西域。

但唐朝衰落不久,吐蕃也衰落了,而且是再也沒有復興。因為唐朝以後氣候變冷了,青藏高原氣候也變冷了,氣候限制了青藏高原的人口數量,並減少了草原的面積,青藏高原各部落需要為爭奪資源打來打去,內耗不斷。

而且因為氣候變冷,北方少數民族為活命必須玩命往南打,進行掠奪,所以遼金蒙古一個消滅一個的往南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