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來自宋徽宗的中秋問候,你想怎麼回?

宋徽宗趙佶是宋朝的第八位皇帝,最後被俘受盡屈辱而死。後人評價“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宋徽宗善書畫,尤愛畫花鳥,而書法方面,他在薛曜、褚遂良的基礎上,新創“瘦金體”。本應為“瘦筋體”。以“金”易“筋”,是對御書的尊重。

稱他的書法為“瘦筋體”,倒也貼切。今天是中秋,應個景。就來欣賞下他的《閏中秋月帖》。《閏中秋月帖>便是宋徽宗中秋賞月即興之作,也是“瘦金”中的佳作。

一條來自宋徽宗的中秋問候,你想怎麼回?

宋徽宗:中秋佳節,普天同樂。朕即興寫幾個字,當是給大家助興了!

一條來自宋徽宗的中秋問候,你想怎麼回?

《閏中秋月帖》紙本,手卷,縱35釐米,橫44.5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為迎接90週年院慶推出的“石渠寶笈特展”中,宋徽宗的這幅書法也成為“排隊”觀賞的重地。

《閏中秋月帖》中所記為一首七言律詩:“桂彩中秋特地圓,況當餘閏魄澄鮮。因懷勝賞初經月,免使詩人嘆隔年。萬象斂光增浩蕩,四溟收夜助嬋娟。鱗雲清廓心田豫,乘興能無賦詠篇。”

一條來自宋徽宗的中秋問候,你想怎麼回?

一條來自宋徽宗的中秋問候,你想怎麼回?

這幅詩帖,就是展現了宋徽宗“瘦金書”神采的精品之一。帖上的每一個字都細瘦、挺拔,筆劃舒展、遒麗。在轉折處,都明顯可見書家刻意將藏鋒、露鋒、運轉提頓的痕跡保留下來,形成橫畫收筆帶鉤,豎畫收筆帶點,撇似匕首,捺如切刀,豎鉤細長而內斂,連筆似飛而乾脆等特點,通幅極具精神。

一種鋒芒畢露、乾脆利落甚至是帝王之氣。中國有句老話,說字如其人,宋徽宗的字就啪啪打臉了。

而看了宋徽宗的草書,你會懷疑,這真的是同一個人寫出來得?為何一個剛勁有力,看起來像是一位嚴謹的先生所寫,另外一個卻像是一位飄逸俊朗的書生所寫?簡直就是一個是“杜甫”,一個是“李白”的既視感。

一條來自宋徽宗的中秋問候,你想怎麼回?

御製“手卷別子”

一條來自宋徽宗的中秋問候,你想怎麼回?

草書千字文,宋徽宗,遼寧省博物館藏

一條來自宋徽宗的中秋問候,你想怎麼回?

雖為長卷,該作卻筆躍氣振,跳動不息,毫無倦筆。而在縱向空間比較小的情況下,趙佶對於長線條的使用也是十分恰當的,如文中“號”“帝”“也”等字末筆的遙遙下垂,不僅調節了空間比例,使之疏朗、跌宕、靈動,充滿高情遠致,同時也起到了導氣、融通的作用,使作品顯得更加氣脈貫通。

一條來自宋徽宗的中秋問候,你想怎麼回?

一條來自宋徽宗的中秋問候,你想怎麼回?

此外,從此作中人們不難發現,趙佶善於運用穿插錯落的章法處理方式,這很可能是從黃庭堅的草書中得到了啟示。黃氏草書錯落有致、風度翩翩,極善運用線條的入侵與穿插,使某些字跨區域而行,侵入其他字的線條空間。趙佶此作中的這種處理方式,可謂深得黃氏精髓。這樣處理,使得章法的呈現不再止於單行、單列,而是予人以“亂石鋪街”之美感,堪稱驚豔。(摘自《圖說五千年書法》張兆峰)

看了宋徽宗的草書,不得不感嘆,宋徽宗的肺活量應該是很高的。

其實,相較於他的瘦金體,我更喜歡他的草書,一氣呵成,有大氣磅礴之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