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不要變成一個“假採購經理”


警惕!不要變成一個“假採購經理”


要想做好採購系統升級,需要先了解採購系統的構成。

採購系統從低到高可以分為4個層級,業務層級、管理層級、跨部門協同層級、跨企業供應鏈協作層級。見下圖:

警惕!不要變成一個“假採購經理”

圖---採購系統的4個層級

第一層:業務層級

業務層級即採購具體業務的操作層級,可以細分兩個部分:“採”與“購”。 “採”從需求管理開始,品類規劃、規格決定、供應商尋源評估,談判,一直到合同簽訂為止。“採”偏重戰略性,重點在於尋源。

“購”包括根據採購計劃,下單、跟催、入庫結算,並對供應商的供貨進行績效反饋。偏重於操作性,重點在於供應。

企業因發展階段、企業規模、文化習慣、管理水平、採購物資特點不同,大抵形成兩種業務模式:

“採”與“購”一體化的一條龍模式、“採”與“購”職能相分離的兩段或多段模式。

一條龍模式的優點是效率高,少扯皮。

採”與“購”分離模式的優點是專業分工,相互制衡,避免採購腐敗。

無論何種分法,業務上必須清晰下列問題:

1. 本企業“採”與“購”哪部分對公司盈利貢獻大?

我的答案:

2. 本企業採購人員的主要時間和精力放在“採”上還是“購”上?

我的答案: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很多企業都認可“採”對公司盈利的大,但很多企業的採購人員的時間與精力卻放在了“購”上,天天忙著下單、催貨、處理內部流程、應付突發情況。而對公司盈利貢獻度大,應該放在戰略位置的“採”,卻無暇關注。由於戰略性“採”的缺失,導致操作性“購”也變得混亂。

第二層:管理層級

採購是一項業務,採購管理則是一個系統。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有采購,但不一定所有的企業都有采購管理。

採購管理指對採購業務進行策劃、控制、改進。

具體而言:

要制定採購戰略,確定部門目標;

依據戰略與目標,制定業務流程和管理制度;

根據業務流程設置組織架構;

根據組織架構建立採購團隊勝任力模型,進行團隊建設、人才培訓、績效考核;

最後,用信息技術、電子工具將上述過程進行固化,並在實踐中不斷優化改進。

在這個階段,採購經理從具體業務中抽離出來,甚至不做具體業務,專職從事管理性工作,即企業對於採購經理定位,是一位管理者,而不是一位高級採購員。

警惕!不要變成一個“假採購經理”

圖1-6管理層級

第三層:跨部門協同層級

解決了採購內部的管理問題,要讓採購出績效,還須做好企業內部的跨部門之間的協同。只有基於系統協作,各部門形成共識與合力,企業才能減少因部門牆引發的消耗,消除因跨部門協作不良造成的過多的品類、過高的標準、不產生價值的個性化定製、不必要的流程等諸多浪費,從根源上降低採購的總成本。

如果用人來形容採購系統,那麼:

“頭”是企業高層管理者(老闆),要對採購系統理解並最終決定採購戰略與目標。

“軀幹”是採購經理,要承上啟,做好管理工作。

“手”是採購利益相關方——研發、生產、質量、倉管、財務,這些部門不僅對採購有很大影響,往往還有部分採購決策權,好的系統需要利益相關方的共識與配合。

“腿”是採購業務員

,按組織意圖,具體執行採購業務。

如圖,只有頭、軀幹、手、腿各部分上下、水平協調一致,企業才能走得穩,不摔跤,大步向前。

警惕!不要變成一個“假採購經理”

圖 企業內部跨部門協同層級

第四層: 跨企業供應鏈協作

在內部跨部門協同基礎上,企業發現如果離開了供應商的高效協同,企業的採購戰略無法落地,質量、成本、交期無法得到保障。於是企業開始推行與供應商之間的協作,強化以客戶為中心,對供應鏈夥伴的質量、成本、交期進行聯合改善,實現信息共享、管理實踐共享,互相支持,互相幫助,全面提高供應鏈團隊成員的凝聚力與協同能力,使供應鏈成為共贏鏈,進而打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系統。這時企業的採購系統已進入供應鏈管理領域,其管理對象是一個個獨立的企業,管理的目的是通過價值創造,實現供應鏈的多贏、可持續發展。

需要說明的是,因理念與發展階段的差異,不同國家、不同企業之間對採購系統的關注度有所不同。日本企業強調跨企業協作層級;歐美企業往往強調管理層級、推行戰略採購與流程建設;中國國企也主抓管理層級,但傾向於推行集中採購與招標採購、偏重製度建設;民企則偏好實用主義,往往老闆的想法決定採購系統的未來走向。

延伸閱讀:

在企業實踐中,以採購管理升級的關鍵主體(人)與採購管理的關鍵手段(事)兩個維度,把採購管理劃分了4個階段。每個階段的特點不一樣,採取的策略也不同。

在採購1.0階段,往往也是企業初創期,首要的任務是把產品生產出來,企業對採購第一要求是保證供應、追求效率、避免推逶扯皮,加之要控制人員成本,往往把所有采購責權都放在採購員身上。

在這個階段,老闆基於信任用人,而又因缺乏管控手段導致缺乏真正的信任,整體特徵為人治型。

採購2.0與1.0相比,不再僅僅追求滿足供應,而是通過調整供需關係引發供方的充分競爭來實現價格最優。

管理方面摒棄對個人績效的依賴,通過制度建設與流程建設實現採購管理的陽光化、規範化。

在2.0後期,隨著招標的進行,供應商降價的潛力不斷被挖盡,降到一定程度已經無法再降;而單純壓低價格也會造成的質量問題、供應商合作意願下降問題。

企業意識到推行戰略採購,降低成本,只靠採購部一個部門是無法實現的,必須實行跨部門的溝通。

在採購3.0階段,企業推行戰略採購,拆除部門牆,通過消除企業內部的浪費與減少內耗獲得了成本的降低。

當浪費與內耗削減到一定程度,如果還要使採購成本繼續大幅降低,就要跳出公司的一畝三分地,開拓更富饒的金礦——供應鏈管理。

進入採購4.0階段的企業,大都是目標長遠、管理卓越,希望通過價值創造打造供方、企業、客戶可持續發展、多贏的供應鏈生態系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