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汽車評測文章究竟可以胡說到什麼程度?

家家有車


今天我寫一篇大眾神車,明天我就說大眾辣雞;後天可能就成了眾泰----民族的希望,大後天就是黑眾泰。每輛車都有優缺點,想黑的時候就專門寫他的缺點,想誇他就專門寫他的優點;畢竟現在真的懂車的人很少,你怎麼寫都有人信。

打個簡單的比方吧,就比如我想黑眾泰,我就寫眾泰的質量怎麼怎麼不行,眾泰的小毛病怎麼怎麼多,內飾做工怎麼怎麼粗糙,大燈起霧之類的黑歷史隨便寫;這些事的確是真的,不過這都是老皇曆了,眾泰現在怎麼樣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進我可以寫眾泰是國產車的希望,退我可以寫眾泰是抄襲的典範之類的巴拉巴拉。

在比如說大眾,老牌子質量好經典是吧;好嘞我就摁著速騰的斷軸門不放,再加上大眾的尾氣門,再來點大眾減配之類的東西,一篇痛斥大眾坑國人的文章就粗(出)來了。如果我想讚美大眾,更簡單,內容真的是一抓一大把。

不用胡說,就光寫一方面就行;要麼光寫好的一面,要麼光寫差的一面。


無雙雜貨鋪


曾經有一個汽車品牌總監說過這樣的驚人之語。

第一句:我最看不起汽車媒體,讓他們說什麼他們就說什麼,什麼玩意兒。

第二句:我們不怕投訴,哪個媒體不可以打招呼?我們完全可以讓那些車友想投訴都發不了聲!

可見現在的汽車輿論環境到了什麼程度。縱觀在我們身邊的各種媒體,我們有這樣的感覺,足球是一個人人可罵的領域,汽車是歌舞昇平的聖地。

現在的汽車測評文章,竟然可以胡說到如此程度,以至於讀者(觀眾)都知道曲解得真意,在油滑的辭藻裡瞭解汽車的特性,在空洞的文案裡抽絲剝繭出一丁點真實……

非但車評人在充值槓桿下墮落,無數水軍車託更是助紂為虐,最後弄得讀者(觀眾)都心態失衡,加入罵陣。

軲轆說車是MGCC的自媒體,車友原創是內容的來源,雖然車友的觀點也可能有失偏頗,也有可能愛屋及烏,但是我們相信,更多的車友觀點聚集和碰撞,就能幫助車友們對一款汽車得到最公正的評價。這是我們追求的。


歡迎更多的車友關注軲轆說車,以車會友,The Marque of Friendship,自己花錢買車用車,愛恨才是最真實的表達。


軲轆說車


很多啊,充值夠了,黑的說成白了。



段子也能高端深奧


為了拿錢這些車評人幾乎能黑白顛倒,大多數車評人相當垃圾,常用詞:大燈犀利,腰線犀利,進氣格柵犀利,你全家都犀利!我他媽就沒見過這些車評人口中哪部車不犀利的!空間:一拳兩指,中規中矩,同級別中上水準!內飾:內飾豪華內斂,做工精緻,人機工程很棒,檔杆握著手感很棒!駕駛:這車動力平順,家用的話完全夠用。這車指向很準,操控感很強,給人很強的信心,使你願意駕駛它去攻彎……去尼瑪,寫不下去了。我就想知道特麼的這些車評人眼裡是不是隻要是個車都特麼犀利?是個車都拿去激烈開?另外幹嘛老是說操控操控,你特麼的以為個個拿去開賽道?操控是什麼自己都解釋得一坨屎。這些車有哪裡不好嗎?有!杯架是方的,不夠圓。


Engine73


有的是看充值多少給出不同標準。畢竟有錢能使鬼推磨嘛。有的是純屬侮辱讀者觀眾的智商。。。。


新能源汽車百科


前日小編收到不少私信詢問眾泰SR9和梅賽德斯邁巴赫S450到底該怎麼選,非常糾結,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對比一下這兩款車,相信大家看完之後一定會在心裡自己得出一個答案。

外觀

眾泰SR9採用的是時下最新流行的轎跑SUV款式,保留了SUV寬敞的空間的同時外形吸收了轎跑車型流暢的線條,無人能擋的設計絕對可以成為車主成為把妹高手走向人生巔峰的神助攻。畢竟把妹神車稱號是一個個真實案例堆出來的。能獲得如此成功的設計團隊那功力可都不是蓋的。九十年代的奔馳後就再也難見全城的收割機了吧?

車身側面加入了寬體包圍、鯊魚嘴、擴散器等齊全的套件使得車子的運動風範愈加濃厚,年輕時尚的設計引得保時捷也要牽強附會也要來打官司搶版權,讓我們不得不感嘆廠家的用心。


相比來說,梅賽德斯邁巴赫不禁讓我們眉頭一皺,老氣橫秋的外觀設計,圓形大燈和鍍鉻的進氣格柵讓人感覺彷彿是上個世紀的產物。


整體車身也顯得十分拖沓,全車的黑色隱形膜裝飾條並沒有提升整車的氣質,反而感覺到一股濃濃的山寨風和額外吸收的熱量,尤其是夏天基本上碰一下就把手燙個泡,後排三角窗後上方突兀的邁巴赫三角標更是說什麼都像是強行貼標,不禁想問一句:設計師是怎麼想的。

內飾

眾泰SR9的內飾簡潔運動而不失質感,材質,按鍵個大並且形狀和排列都規整有序,開車時能很方便的實現盲操作,空調圓形旋鈕阻尼適中,回饋清晰,三幅式方向盤粗細正好,握感超棒,換擋撥片手感清脆,運動感滿滿的內飾每一片觸摸得到的地方都在調動著人的熱情,讓你盡情享受駕駛樂趣,整體風格簡約而不失時尚,運動而不失實用,堪稱行業標杆。



梅賽德斯邁巴赫內飾老氣橫秋而且複雜煩亂,按鍵極多且中控屏幕之下、中央扶手上以及方向盤左側的中控臺下方(臥槽誰開車會往這裡看??)到處都是且哪個跟哪個的操作方法都不一樣,大大增加了學習難度,材料採用了很多木質材料,讓人擔心夏天暴曬後容易開裂洩漏有毒物質,並且大部分為純手工製作,也容易產生誤差,最不能理解的是在車載多媒體如此發達的今天依然單獨在中控正中央用傳統機械時鐘來顯示時間,讓人不禁覺得設計師思想固化老舊。



動力和操控

眾泰SR9使用的是發動機界的“一哥”4G63發動機,動力強勁,改裝潛力更是深不見底,變速箱提供了五速手動、6速雙離合和8速手自一體,豐富的動力鏈匹配方案隨你挑選,不管你是喜歡手動檔的檔位清晰人車一體的駕馭感,還是雙離合快如閃電,或是八速手自一體的閒庭信步,採用和蘭博基尼法拉利等超跑一樣的中置引擎設計,加速和操控性能非常棒,城市街道上行車你會發現隔壁車道超過你的都是眾泰SR9的車主,他們也完全有自信給你個輕蔑的眼神。另外底盤設計也很合理,能從容應對城市及任何越野路況,從一二三四線城市到城鄉結合部再到鄉村田野,到處都有眾泰SR9飛馳的身影。 至於操控,不管是在高速公路還是盤山路還是田間小路,英國蓮花汽車調校出的底盤永遠為靈巧的兩廂車身提供堅實的支撐,“運動感”油然而生。



梅賽德斯邁巴赫永遠一根筋地用著那自產的V6發動機,搭配自產的9AT變速箱,不說繁雜的機械結構讓人不禁擔心其可靠耐久性能和採用前驅平臺的四驅設計可以看出設計師的糾結程度。奔馳的V6恐怕早已以其脆弱的機體鬧出的各種拉缸事故聞名天下,變速箱更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反人類作品,混亂的控制系統分分鐘把人晃吐不說,右手操作杆的掛檔方式也是早已為業界詬病多年,對習慣了雙手操作杆的轎車車主簡直是噩夢一般的存在。發動機在車外就能聽到聲音如拖拉機一般,大排量發動機和沉重的車身也意味著更高的油耗,非常不符合如今的環保低碳理念不說,兩米多長的發動機艙和五米五長的超長車身更是360度全景攝像頭也挽救不了的如同巴士一般的笨拙操控,如此蠢笨的車子怕是留給A1駕照的專職司機也不想開吧? 因為巴士也只是後面長一點而沒有這樣要人盯著前面防著後面!





(前一幅圖:司機的噩夢:右手杆的檔位;後兩幅圖:如此車身長度和車頭長度,就問你怕不怕?)

其他

空間上眾泰SR9可以放下一家五口加上兒童手推車等寶媽用品,拉人拉貨一分鐘切換,儲物格更是到處都是,身上的包包等東西永遠隨手可放,非常方便。而梅賽德斯邁巴赫雖然外觀看上去車身很大卻連四個人都坐不了只能坐三人(後排稍微伸一伸腿就夠前排受的了)而且行李箱連放一副球杆都費勁,這空間利用率讓人不敢恭維。售後服務上二者也是天上地下,眾泰店遍佈四周不說,成熟的發動機使其在任何街角都能輕鬆搞定,沒有你從家出門左轉兩個紅綠燈內搞不定的事情,不禁心裡很踏實,而梅賽德斯邁巴赫相信在中國沒幾個人知道4S店的位置,事實上也確實如此,一個省的授權經銷商也是以個位數來計,更別說從買車開始的15萬的裝潢就開始的全程加價的服務收費了。

總結

經過我們詳細的對比評測相信您心中也有了答案,是的,市場是殘酷的,面對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不同廠家的反應也不同,我們很欣喜的看到有眾泰SR9這樣設計時尚、配置豐富、性價比超高,能設身處地滿足消費者需求的車型出現,相反,也希望某些企業從實地出發,在產品力上下功夫,否則只能被市場淘汰。


伊呂波帝王須藤京一


只能說部分汽車媒體寫的評測文章有很濃的充值氣息,這是行業內很常見的事。文章太過犀利,肯定不受各大汽車廠商待見,大多數媒體沒有能力生存下去。所以經常可以看到很多汽車評測類文章對該車型缺點說的都很委婉,過分的甚至把缺點說成優點。當然也有很多公平客觀的汽車自媒體人。


比如摘抄某汽車網站上一篇文章的節選:內飾簡潔大方,用料多使用先進的Plastic material材質,並且把直線與弧線運用的如火純情,不得不讓人再次感嘆設計師的精工精藝。特別是儀表盤設計,可以說獨具一格,我想會引領一箇中置潮流,駕駛員在駕駛過程中時不時的轉頭看時速,不但可以緩解駕駛疲勞,還可以減少視野盲區。方向盤採用當今流行的三幅式,既莊重又不失運動,握感極佳,簡直是人機工程學的典範之作。中控區域,空調旋鈕大,而且阻力適中,堪稱行業標杆。


上面的軟文寫的太過明顯,記得有位汽車媒體人說過試過的車超過500款才能成為車評人,聽著確實覺得有點誇張,但實際就是如此。比如讓你去試一款B級車,只有當你開過它的對手才能準確去評價它。一千臺車在一千人心中真的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車評人價值在於藉助經驗,告訴大家這臺車各個表現放諸同級究竟是個怎樣的水平。

車友會群主,玩越野,玩飄移,利用休息的時間親自碼字,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回答車主的各類問題,認為有用的請點贊並關注,想發私信提問的也可以一對一解答!


車問診


現在各類網絡汽車評測自媒體非常多,所以水平就參差不齊。這個《小強實驗室》原來我也關注過,但後來再也不看它的節目了。《小強實驗室》是個典型的黑日系車,誇德系車的節目宗旨。只要評價日系車就是各種質量不行,偷工減料,投機取巧。但凡評價德系車就是做工紮實,外觀大氣,細節感人等等。這樣明顯的傾向性實在違背一個媒體人的公正客觀原則。


秋名山2017


動力測試往往在測0-100公里加速的時間,有必要嗎?又不是賽車測試……要表現專業水準?糊弄誰呀?

【其實我更關心的是急剎車,0-100公里的剎車距離】安全才是第一嘛。

噪音測試就測一下怠速時的噪音,40公里時速的噪音,100公里時速的噪音就可以了,測什麼三缸發動機的震動!有必要嗎?

【其實我更關心駕駛時的噪音,我又不是開著發動機蓋子開的】

車內的汙染測試告訴一個甲醛這樣的數字就可以了,有必要掀起天花板、地毯來測試嗎?

【其實我就是想知道新車內部在密閉時空氣汙染嚴重嗎?】

空間測試往往是高矮胖瘦不一的車評人,能不能專業一點,放個假模特,測一下長寬高的數值,【告訴我腿部、頭部距離和寬窄舒適度呢?】

……這種問題太多了,車評能不能實際一點,特別是評家用車的時候呀。


創大業25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次做滴滴,因為自己想買車,就和司機聊起了車,他極力推薦我買英朗,說那個車是渦輪增壓的三缸機,而且是雙離合!!

沒錯,非常成功的洗腦,他把這三個東西當成了最新的高科技,忽悠他的人是誰我是沒問了,從此別人的推薦我只是笑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