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回覆深交所:商標仍屬集團所有

12月22日,TCL集團發佈公告回覆深交所問詢函,回應外界對此次資產重組方案的質疑。

據此次問詢函,深交所關注點主要集中在估值以及商標使用等問題。對此,TCL集團在公告中回覆稱,“TCL實業估值為負是因為剝離了部分有效資產。‘TCL’成為共有商標,其所屬權仍歸於上市公司。”

商標仍屬集團所有

近來,TCL重組剝離家電業務一事引起市場的持續關注。對此,深交所也於12月17日向公司發去問詢函,對出售資產必要性、標的評估定價到標的公司與上市公司之間商標使用等方面提出了31個問題,要求公司說明。

其中,TCL商標使用以及轉讓資產估值是否偏低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對於公司品牌去留的問題,TCL集團在對深交所問詢函的回覆中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後,TCL商標仍然歸TCL集團所有,TCL集團仍然可以使用該等商標。而因為TCL商標主要在本次出售的終端業務產品中使用;本次交易完成後,TCL控股有義務積極維護及提升TCL商標的形象且附有對TCL商標投入維護、推廣等相關費用的義務,所以本次交易的對價不包括該等商標使用安排事項。

根據此次商標使用安排方案,TCL集團將不會額外對該等與標的資產使用的相關TCL商標維護、推廣及管理等事項投入費用。而在TCL控股使用TCL商標期間,TCL控股對TCL商標的廣告投放、整合傳播、體驗營銷、維護、推廣及管理的投入費用水平均一直持續不低於TCL集團在本次交易完成前對該等事項的投入費用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有聲音質疑重組後的TCL將轉型為科技集團,而原品牌的影響力主要在家電行業,保留原品牌的意義不大。

對此,TCL董事長李東生表示,“為了解決此事,我們專門設定了一個新的概念,就是共有商標。TCL控股可以繼續使用‘TCL’字號,集團將保留商標擁有權,同時,商標權益也留在TCL集團。同時,保留‘TCL’對於公司未來業務會有幫助。我們不會只限制在面板行業,未來公司也會在相關產業鏈上考慮兼收併購,在華星之外發展出新材料平臺;在高端設備領域也會尋求機會。”

至於估值是否偏低的問題,TCL集團在回覆公告中表示,TCL實業與格創東智全部股東權益的評估值為負數。其中,TCL實業的淨資產評估值為-7.98億元,與-11.7億元的賬面價值相比,評估增值3.7億元。這是由於此次納入TCL實業評估範圍的資產和負債是上市公司根據重組後公司業務經營的實際情況進行了部分有效資產剝離(包括花樣年控股等聯營公司權益,吉利汽車、騰訊、阿里巴巴等策略性投資的股票及擁有香港證券交易、資產管理等資格的鐘港資本等)後剩餘的資產負債;資產交易完成後,交易對方在承接TCL實業資產的同時承接了其相關負債,並對其中部分負債有擔保義務。由於負債金額大於資產公允價值,所以評估值為負值。

而格創東智的賬面值、評估值均是-2.18萬元。公司對此解釋為由於原股東在基準日對格創東智並未出資,格創東智的負債規模大於資產規模。

董事長追加增持顯信心

此前,在TCL總部召開的重大資產重組媒體交流會上,董事長李東生就TCL重組的問題表示,“我們是有信心把兩方面都做好,才做出決定的。”

而基於對公司核心主業發展的信心以及對公司長期投資價值的認可,2018年12月17日,TCL發佈公告稱,李東生擬自公告披露之日起五個交易日內,以自有資金增持公司股份,目標金額為1500萬元。此後,又於12月20日公告稱,李東生擬再次以自有資金,追加增持2500萬元。

截至目前,李東生已完成第一次增持計劃,增持公司股票660萬股,共計1608.2萬元。增持完成後,李東生持有公司股份6.46億股,佔總股本比例為4.76%。

公開資料顯示,此次TCL重組擬剝離的產業主要是智能終端及相關配套業務,包括TCL實業、惠州家電和格創東智等。上述資產所處行業存在競爭激烈、銷售收入高,但盈利能力弱的特點。TCL集團電視機業務最近1年及1期歸屬於股東的淨利率分別僅為2.23%和2.66%;此外,TCL在通訊方面的業務仍為虧損,最近1年及1期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20.41億元和-2.85億元,面臨較大經營風險。

重組後,TCL集團將以華星光電的半導體顯示業務為核心。一直以來,華星光電的銷量均穩居世界前列,目前,華星光電僅憑僅憑兩條滿產滿銷8.5代線,就在大尺寸LCD面板領域佔據銷量優勢,今後隨著華星光電產能增加,公司的營業收入將相應較快增長。

此外,隨著部分負債剝離,TCL的主要財務指標得到了改善。數據顯示,公司資產負債率將由66.22%降至61.52%;銷售淨利率將由3.17%增至10.50%。而公司在2017年度每股收益(0.3614元/股)更將增厚0.1436元/股。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