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穩妥的平庸”有違信託責任擔當

距離年終只有一個月了,又到了基金年度排名的衝刺時期。

作為全市場信息最透明的資管產品,公募基金公信度最高,良好的業績表現,可以帶來巨大的商業利益。對於基金經理來說,奪得公募基金年度冠軍,或者進入年度業績前十名,不僅可以帶來至高榮耀,而且可以帶來巨大商業利益。不管是王亞偉、王茹遠還是任澤松,都曾經依靠業績冠軍,帶動旗下產品規模大增。

對於基金公司來說,奪得年度基金冠軍,可以藉機打造品牌,給公司帶來強大的市場口碑和營銷賣點,帶動公司旗下基金銷售。圓信永豐優家生活基金奪得2016年度業績冠軍之後,讓此前名不見經傳的圓信永豐基金聲名鵲起,受到很多投資者追捧,公司規模幾何級增長。

巨大商業利益之下,為了提升業績,基金經理和基金公司可謂費盡心力。但從基金行業現狀來看,隨著新發基金數量的爆炸性增長,奪得基金年度冠軍變得越發困難,只有風格激進並且踩對節拍的基金才有望問鼎,這也助長了部分基金過度追求短期業績的傾向。

據瞭解,當前大多數基金公司的考核制度,儘管已經逐步淡化短期指標考核,用一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等長週期加權考核,取代單一的一年期指標考核。但在現行考核體系中,一年期考核佔比往往最大,也最為基金經理看重。據瞭解,部分基金經理因為一年期業績不佳而被迫下崗。

對於不少基金經理來說,業績考核不僅僅是事關排名的問題,也是保住飯碗的問題,在排名壓力之下,不少基金經理開始追求“穩妥的平庸”:不求排名居前,但不能落後。從操作策略上看,在當前市場風格漂移不定、小市值股閃崩頻發的情況下,不少基金開始抱團持股四大行、中國人壽、中國平安等藍籌股,以此追求業績“不會差到失去飯碗”。

應該說,基金經理買入上述大藍籌並沒有錯,但是不少基金經理買入的邏輯,是受業績相對排名制度的驅使,即使明明知道市場會下跌,空倉又害怕踏空,於是選擇買入大藍籌作為保住飯碗的策略。他們考慮買入投資標的時,保住飯碗成為投資的起點,這嚴重違背了“受人之託”的信託責任。

從投資規律看,不管是投資還是公司發展,從長期眼光進行佈局,收益通常都會更大,如果專注於短期業績,長期空間也會越來越小,基金公司需要在制度層面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改進。對於追求平庸的基金經理來說,不僅有違信託責任,而且失去了主動投資的意義,終會被投資者所唾棄。

事實上,對於任何行業來說,再完美的制度,也解決不了所有問題。對於行業競爭加劇的公募基金行業來說,基金經理對信託責任的擔當顯得更加重要。

本文源自上海證券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