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回去的屁、哈欠、噴嚏,去哪了?知道答案後再也不敢憋了

都說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碰到一些不平事時,往往不服還得憋著!

當然,一些瑣事憋著就憋著,只要自己調整好心態,這都不算啥,自我消化掉就好啦!

憋回去的屁、哈欠、噴嚏,去哪了?知道答案後再也不敢憋了

但是,如果是要憋一些“生命無法承受之重”的事情呢?比如憋屁、憋哈欠、憋噴嚏?

換句話說,憋回去的屁、哈欠、噴嚏,最後都去哪了?它們能在人體內“自我消化”嗎?

憋回去的屁,最後都去哪了?

說到憋屁,相信大家平時沒少做吧!

雖說放屁是人體正常的生理現象,但如果在公共場合,其響聲和臭味會讓人尷尬不已,於是只能憋著不放,讓它“出口轉內銷”。

可問題來了:憋回去的屁,最後都去哪了?

實際上,那些興沖沖地跑到肛門邊的屁,被無情駁回後,往往會被逆向撤回腸道。此時腸道會因此被迫擴張成“鼓腸狀態”。

有些屁會被腸道吸收進血液。進入血液的屁,會隨血液循環至全身。其中肝臟會過濾一部分,然後到達肺部,

最終隨著呼吸排出體外

憋回去的屁、哈欠、噴嚏,去哪了?知道答案後再也不敢憋了

坦白講,屁的成分中含有有害氣體硫化氫。雖然體內的硫化氫等有害氣體還不到能致命的地步,但依然會損害腸道組織,比如潰瘍性結腸炎就與它有關。

此外,憋屁會使得腸道的正常蠕動被人為抑制,這可能會導致腸道蠕動紊亂,引起各種消化系統疾病。

因此,建議大家:有屁當放直須放,莫等無屁空悲傷。萬不得已時,牢記只可短暫地忍一下,隨後方便時,一定要將它“驅逐出境”!

憋回去的噴嚏,它的歸宿在哪裡?

說到憋住不打噴嚏,這種情況相對較少,畢竟難度太大。不過,還是有不少人認為:在公眾場合或某些特殊場合打噴嚏,有失斯文、不太雅觀。

舉個例子,相親的男女正在用餐時,突然某一方打了個噴嚏,嘴裡的米粒、菜餚、唾沫.......嗯,畫面太慘烈,小編還是打個碼吧!

憋回去的屁、哈欠、噴嚏,去哪了?知道答案後再也不敢憋了

這樣看來,在某些類似的場合下,憋住不打噴嚏貌似挺合理的?可是,在此小編要問2個問題:

1. 當你憋著不打噴嚏時,你憋的到底是啥?

專業上來說,打噴嚏是鼻黏膜受到刺激後引起的正常生理反應。所以,憋著噴嚏不打等於是強行忍住一種生理反應?

No no no!這麼想你就圖樣圖森破了!

要知道,打噴嚏時噴出的水霧速度約為46米每秒,噴射距離為3.5米左右,其壓力相當驚人。所以,你憋著的,是一股 速度與激情 速度與壓力都極為驚人的氣流啊!

那你想想,如果此時來個急剎車......

2. 憋回去的噴嚏,都跑去哪了?

一般來說,這股氣流會去以下幾個地方,並在這些地方“作威作福”,比如:

  • 氣流直接後撤,其強大的後坐力會刺破喉嚨;
  • 氣流穿過喉嚨,再通過氣管直抵肺部,造成肺部不適,甚至是肋骨骨折;
  • 氣流被堵在鼻腔,使得鼻腔壓力過大,可能引起鼻子裡的血管破裂出血或鼻骨骨折;
  • 氣流被強大的壓力逼回鼻竇,鼻腔內的致病微生物也會順勢而入,從而引起鼻竇炎;
  • 氣流穿過咽鼓管進入耳部,可導致中耳炎、聽力受損;
  • 極端情況下,噴嚏產生的氣流,會衝進腦部,導致腦血管破裂,甚至中風。


別以為小編是在危言聳聽,看看近年來發生的新聞,你就知道事情的嚴重性了!

憋回去的屁、哈欠、噴嚏,去哪了?知道答案後再也不敢憋了


憋回去的屁、哈欠、噴嚏,去哪了?知道答案後再也不敢憋了


憋回去的屁、哈欠、噴嚏,去哪了?知道答案後再也不敢憋了


所以,噴嚏該打就得打,別憋著,但同時咱這形象問題也要考慮。所以建議大家:

無論有無傳染病,打噴嚏時最好離人群遠一些,並用紙巾輕輕捂住口鼻,讓噴嚏輕輕鬆鬆地打出來。

如果沒帶紙巾,那就低頭朝地面打,這樣嚏沫可迅速落地,減少在空氣中飛揚傳播。

憋住的哈欠,最終都怎樣了?

說起憋住哈欠,估計很多人深有體會。

其實,打哈欠是一種非隨意的反射動作,一旦啟動就難以終止。

憋回去的屁、哈欠、噴嚏,去哪了?知道答案後再也不敢憋了

不過,總有一些場合需要人們強行忍住。比方說,不憋著哈欠,難道等著臺上的老闆盯著你大張著嘴巴、發出“美妙”的聲音、再傳染給其他同事?

所以,不管能不能忍住,該忍時可能還是得忍。可問題是,強行憋住的哈欠,最後都怎樣了?

首先要明確一點:打哈欠時會吸入大量氧氣,排出過量二氧化碳,使血液中這兩種成分的水平能控制在正常範圍。

如果強行憋住,會導致體內二氧化碳累積過多,使身體器官更疲勞、人的反應力變弱,甚至腦細胞缺氧。

憋回去的屁、哈欠、噴嚏,去哪了?知道答案後再也不敢憋了

特別提醒:平素看起來健康的老人,如果近期內突然頻打哈欠,則可能是中風前兆。

臨床調查發現,約80%的中風病人在發病前5~10天內,都有頻打哈欠的現象。

好啦,小編今天要科普的就這些啦!希望大家記住一點:

強扭的瓜不甜,儘量不要憋屁、憋哈欠、憋噴嚏,否則憋時難受,憋出病來更難受。實在萬不得已,也要牢記短忍可以、久憋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