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投资的小镇,名字叫「破产」

我投资的小镇,名字叫「破产」


我投资的小镇,名字叫「破产」

​​​经历了近两年的大起大落,卷着特色小镇的漩涡好像终于获得了暂时的平静,至少表面看起来是如此。而回望这一段时日,也诞生了数以千计的特色小镇项目,当中肯定不乏好的项目,但也有走向末路的,最后尘归尘,土归土。

作为这一领域的参与者,我们接受好的,也不唏嘘已经废掉的小镇项目。而应从失败的案例中醒过来,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对行业有个全面的了解。

据初步了解,目前「破产」的小镇涉及投资金额逾百亿,今天就带大家来盘点下那些已经有着失败经历的小镇们。无论是已经做了,或正准备在小镇上下功夫的房企和其他开发商,也能以此为鉴。

先来看一份详细名单(不完全统计):

我投资的小镇,名字叫「破产」

1. 成都龙潭水乡

我投资的小镇,名字叫「破产」

投资规模:20 亿

运营时间:2013.04.26

失败原因:文化项目与设计定位失败。建筑风格没有体现特色,设计混乱不分主次;营销模式、后期运营和推广与初期开发模式不同。

总结:策划环节存在问题,龙潭水乡位于的区域属于待发展地域,除了建筑之外,文化上的混乱、业态上的空白,同时也低估了成都人的消费需求,龙潭水乡号称清明上河园,但现实却看不到任何与之相关的内容,导致文化灵魂不明确;商业思路老套,没搞清产业核心,没有自己的商业特色和亮点,无法留住人心。

2. 长沙万达电影乐园

我投资的小镇,名字叫「破产」

失败原因:项目欠缺规划理念,体验环境差,公司管理层不懂旅游市场行情,在管理上也缺少一个核心领导团队,运作缺少灵魂,娱乐项目过于单调,缺乏刺激性;衍生产品缺乏品牌知名度和创新的设计,价格又高出消费者的心理价位。

总结:主题乐园要有特点和文化内涵,如果跟其他乐园之间没有差异化,没有创意、创新精神,搞跟风建设,最终结果也是死路一条。主题公园项目是系统集成项目,涉及资金投入、科学技术、文化积淀、创意创新、建设运营、知识产权等等,中国的落后是全面的,不仅局限在技术角度。

3. 和仙坊民俗文化村

我投资的小镇,名字叫「破产」

运营时间:2015.02

失败原因:从项目规划设计来看,「民俗村模式」同质化严重,景区设施简陋、没有结合当地文化及习俗,而只跟商业有关,并无特色。运营方面,该项目是典型的农村开发旅游项目,由当地居民自营,非统一运营,项目缺乏长期的运营资金。

总结:一是仓促决策,急于求成。负责人急于在任期内做出政绩,对开发项目不进行可行性论证,对项目的选题、定位、规模、经营缺乏周密调查,不考虑当地的具体情况与市场需求。二是步人后尘,缺乏个性。单纯模仿,复制克隆,以致主题雷同,题材重复,使游客在大量的膺品景观面前产生审美视觉的疲劳。三是内容单调,粗制滥造。产品结构单一,创意差,设计粗,品位低,施工劣,体现不出文化品位和地方特色。

4. 模客小镇

我投资的小镇,名字叫「破产」

运营时间:2016.01

失败原因:政府的承诺没有兑现,资金断裂被迫停工,由于开发商在小镇创建之前,与模客小镇概念进行了捆绑,造成小镇部分在谈的企业、客商暂缓到小镇投资。另外,模具行业专业化强,投资成本高,企业投资很谨慎。

总结: 在政府扶持下,特色小镇成为经济建设热潮,大批量的特色小镇兴起,各地急于出政绩,模仿复制,导致题材单一,主题不明确,没有创意,对于消费者来说,视觉疲劳,没有吸引力,容易导致小镇的发展走下坡路。

5. 杨店卓尔小镇

我投资的小镇,名字叫「破产」

投资规模:50 亿

运营时间:2014.03

失败原因:卓尔小镇建设,无产业支撑,对投资方和乡镇将造成一定损失。卓尔调整了项目整体规划,工作重心转向以建设农业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为主。卓尔集团在进入杨店镇以前一直没有涉及农业生态文化旅游这个产业,因此,在打造该项目的过程中,总规和详规一直在不断变动,没有一套成熟的方案,导致项目进展不快。

总结:一个产业的基础就是资金的支撑,特色小镇大批量崛起,各地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大规模开发特色小镇,很多公司为了蹭热度,盲目投资小镇,对项目没有做合理的规划和研究,导致开发失败。

6. 白鹿原民俗文化村

我投资的小镇,名字叫「破产」

投资规模:3.5亿

运营时间:2016.01

失败原因:各景区竞争客源,急于瓜分着「白鹿原」这个文化资源,民俗村里的人造景区,一味模仿大同小异,配套不齐全,投资回本重任,商铺招商困难,导致主营业务是小吃。

总结:民俗村没有认真调研定位就快速上马,结果造成业态单一、招商难以为继、持续吸引力不足,文化内容千篇一律,文化特征表现不出来就很难激发需求,需要更加精准化,主要还是定位和市场问题,定位不准、运营方法、盈利模式不准确。

7. 常德德国小镇

我投资的小镇,名字叫「破产」

投资规模:12 亿

运营时间:2016.

失败原因:交通压力大,小镇设施配套不完善,建筑风格和文化主题单一,经营管理混乱,商品、饮食以及文化底蕴缺少大众化,没有吸引力。

总结:项目定位存在问题,小镇主打异域风情,却没有很好的利用欧洲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引进德国的市场同时也要配合中国国消费者的需求,后期运营管理模式混乱,导致外来小商小贩大量涌入,破坏产业链接。

8. 常州杨桥古镇

我投资的小镇,名字叫「破产」

投资规模:数亿

运营时间:2008.5 开始逐步修建和完善

失败原因:古镇开发的战略定位有错,缺少商贸人流以及与老街文化有关的产业集支撑,没有强大的宣传广告的支撑引流和营销团队的打包引流。

总结:政府扶持的古镇,保存了大部分古镇的原始风貌,但由于原住民的迁出一定程度上还是损坏了古镇的文化与习俗,其次,太原始的古镇虽然古色古香,但是没有一定的商业产业和推广,缺少了人气。

9. 咸阳东黄小镇

我投资的小镇,名字叫「破产」

投资规模:5 亿

运营时间:2015.05

失败原因:民俗小镇过于千篇一律,统一的风格,甚至统一特色,造成审美疲劳了,选择了省时省力的「照抄」模式,完全丧失了自己的特点,定位不明确。

总结:特色小镇要充分挖掘本地特色文化元素和打造文化符号,找准定位,别人的东西可以适当模仿,但终究不是自己的,东施效颦不可取。因地制宜,尊重本地建筑风貌,依山傍水,保持原真性,保留原有居民,谨慎移植,实现以「文化+产业+旅游+生活」四位一体协调发展。

10. 宜昌市龙泉铺古镇

我投资的小镇,名字叫「破产」

投资规模:10 亿

运营时间:2016.05

失败原因:经营管理不善,公司内部人事争端,招商政策没有力度,导致商铺入驻率低,体量利润受挤压。

总结:公司旗下的子公司经营管理不善,导致商铺开门,没有及时的运营推广,无法吸引游客,古镇的主要产业是白酒,产业链单一,项目打造定位存在问题,古镇打造要结合当地文化习俗,而不是单一的商业产业。

看完以上案例,我们会发现,失败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门,因为项目本身的差异性以及运营商的定位也不同。但通往成功的路径却是有共通性的。

1. 项目选址

从选址的角度,绝大多数意向标的位于交通条件便利的一线城市,与省会城市周边及二线城市新区,且需具有浓厚文化底蕴,或拥有山河湖海等自然景观的地区。根据戴德梁行的研究表示,可以从 6 个维度进行确定选址区域:

我投资的小镇,名字叫「破产」

2. 产业导入

确定主导产业:对小镇进行产业导入时,可参考国家战略产业规划和地方产业发展规划,并充分考虑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以及开发企业自身资源条件,从而进行小镇产业的筛选及主导产业的确定。

深度及广度产业链与产业集群架构:确定主导产业后,结合产业应用及服务、相关延伸产业、产业配套的打造,形成完整的泛产业生态链结构,同时利用特色IP打造、文化运营、高科技运用三大创新模式,提升小镇产业的价值链。

3. 完善开发运营体系

(1) 吸引多元投资主体:建立利益共同体,实现特色小镇开发价值的最大化。

特色小镇前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绝大多数的土地资源又集中在村集体手中,因此小镇建设必须平衡政府、企业、村集体和村民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吸引更多的小镇建设投资,获取小镇开发所需的战略资源。而在小镇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吸引多元投资主体,构建小镇建设的利益共同体,采取共同开发、共同收益,最终实现合作共赢。

(2)保障各投资主体的利益:坚持市场主导,完善政府监管机制,避免小镇建设的量化和房地产化,保护各投资主体的开发利益。

据发现,政府在推动小镇市场化运营的过程中,保障自身利益成为各投资主体最为关注的要点,因此具有利益共享、风险公担、长期伙伴关系、保障投资者利益等特点的 PPP 模式已成为小镇合作开发的首选模式。

(3)完善合作及退出机制:提供多元化融资和盈利方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

政府与企业在合作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平衡土地整理、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及小镇开发运营等层面的商业计划。特色小镇建设虽以政府公信力为依托,但政企之间的合作运营模式能否吸引到更多社会资本的参与,其核心诉求还在于合作及退出机制的保障。通过完善合作及退出机制是保障小镇成功建设的关键,这其中包括融资模式及盈利模式两部分。​

复制优秀小镇直接粘贴,结果只有失败

浙江是特色小镇模式的发源地,这是众所周知的,所以在特色小镇大火的的初期,我们会发现一个现象:大家看浙江做的很成功,于是一窝蜂组团去浙江考察,然后照搬过来应用。殊不知,大凡成功之项目是多种因素造就的,比如江浙经济基础本身就好,在其地域的厚重文化下,政策的糖果一发下来,自然就吃到了项目的甜头。

而那些硬生生搬去的项目,失败也是必然。

所以,兜兜转转,哪怕冒出来的特色小镇数以千计,但浙江仍是好项目当中的龙头。举两个典型的例子。

1. 云栖小镇

我投资的小镇,名字叫「破产」

作为国家发改委「特色小镇」的推介样本,可前身却只是一个烂尾的产业园,那时它还不叫云栖小镇,而是转塘科技经济园,先天不足、后天发展也不好。而在阿里云的一个机房落地之后,转机也随之而来。

如今已成为云计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的产业高地,每年金秋的「云栖大会」更是成为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科技盛会。完全正确诠释了特色小镇的三要素:「生产、生活、生态」的融合。

2. 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

我投资的小镇,名字叫「破产」

坐落于杭州上城南宋皇城遗址核心区,处于上风上水、文化积淀深厚的玉皇山南,钱塘水北。更是有着「中国第一基金小镇」之称。甚至成为了全国争相学习借鉴的标志性特色小镇。曾经的形势也非常糟糕,挤满了废弃的旧厂房、仓库和违法建筑等,谁曾想,经过改造,却真正成为了「招财进宝」的福地。

因此,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复制者便赶着前来考察,然后粘贴回去,殊不知,适合搞基金小镇的城市没有几个。

其实,特色小镇的某些内容是可以复制的,但不能全盘复制。特色小镇的定位,必须因地制宜,结合特定区域的实际情况,不能一味跟风,要结合当地文化、特色、民俗,以顶层策划,业态落地。

纵观成功的特色小镇,都具备这些特质:

是高新特质的新兴产业,或传统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平台;

充满人文气息、增进乡土认同、游客流连的文旅空间;

环境优美、休憩舒适的宜居之地;

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

「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

「产、城、人」有机融合;

缺一不可。

最后,小镇,应该是资源聚集之后的再创造,而不是资源的挥发。只有这样,小镇才真正成为一个鲜活的主体,而不是被炒作的虚弱的「空壳」。​


——END——记得点击关注狸叔房产面面观哦~

我投资的小镇,名字叫「破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