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领英国的“海狮计划”到底有没有?

谈文论史


反观整个二战期间的欧洲战场,德军所到之处,不是投降,就是求和,让XTL称霸全世界的野心暴涨。但是英国却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就是不投降,成为德西线战场最难啃的骨头。战事首相丘吉尔不负众望,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了一场可歌可泣的保卫战。

一、骄横的XTL,自信的认为丘吉尔会求和或投降。

虽然英远征军中的绝大多数士兵都从敦刻尔克幸运地返回了祖国,但还是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为什么XTL不趁势解决围困中的英法联军呢?这是个谜,我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解释:

一是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担心自己精锐的装甲部队会陷入佛兰德的沼泽地,而遭敌军的重创;二是一贯好大喜功的空军元帅戈林向XTL保证,只需要他的部队就能够消灭敦刻尔克港内拥挤不堪的英法联军;三是XTL希望放走大批英远征军,能更好地促使他们投降,而全歼这些英军可能会激起他们全力抗击德军的决心。

自信爆棚的XTL判断对手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之下,很快就会投降,于是开始谋划进攻苏联,将关注的重心转移到了东线。但是,他发现倔强的丘吉尔根本就没有投降的打算,失望之余,他批准了入侵英伦三岛的“海狮计划”。一场空前绝后的空中较量开始了。

二、制空权是战役继续的保证,但实力悬殊。

在“海狮计划”的准备阶段,德国人一个月之内就沿欧洲北海岸集结了13个师的兵力、4000多艘登陆船只。由于,登陆部队快速渡过英吉利海峡的最大威胁来自空中。因此,制空权成为战役能否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于是,脸皮极厚、立功心切的戈林再次向XTL打包票称,他的手下可以在4个星期内,将英空军彻底打败,并迫使他们投降,而不需要动用陆军。有狂妄症的XTL觉得这个方案挺好,本来之初就没有打算进行地面战争,能逼迫投降是最好的事情。

当然,戈林也有自诩的实力,他的手中拥有2669架飞机,而对手战机总数则不到800架,双方实力非常悬殊。但对手也有自己的秘密武器——雷达,它是当时最先进,最有效的防范来自空中危险的设备。它与战斗机、探照灯、防空气球、高射炮等,再加上完善的地面预警机制,构成了一套十分有效的防空体系。这都让德国人在后来的进攻中吃尽了苦头。

三、全民抗战,度过最艰难的日子,赢得世人尊重。

从1940年7月10日至8月初,英伦三岛的上空随时看到,德轰炸机在其领空盘旋、轰炸。伦敦充分发挥秘密武器的作用,只需派出够用的小批战机,就能与德机周旋。在这一阶段的战斗中,虽然戈林动用2400余架战机实施猛烈空袭,但英军还是击落德机227架,自己损失96架,有效打击了他们的嚣张气焰。

眼看着“添油战术”在一点一点的吞噬着德空军的有生力量,戈林制订了代号为“鹰”的作战计划,希望能够歼灭更多的英机。于是军用机场、补给设施、雷达观测站以及飞机工厂等都成为下一阶段打击的重点。但是德空军也有致命的软肋,那就是每次轰炸机的损失大,都源于战机的护航不利。原来,德军Bf-109在当时是最先进的,但航程短,不能提供远距离的护航;而航程较大Bf-110双发双座战斗机,作战性能又比对手的飞机差了许多。

8月15日,英伦大轰炸最大规模的空战开始了。德军共出动飞机2000多架次,伦敦则出动了所有的22个飞行中队进行拦截,共击落76架敌机,其中大部分是重型轰炸机,自己仅仅损失了34架飞机,最终英国人大获全胜。从那天开始,对伦敦来说出现了转折,那就是德轰炸机因为没有Bf-109的护航,白天再也不敢对伦敦进行轰炸了。他们终于挺过了最艰难的一关。

结语

孙子说过“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生,可以与之死,而不畏危。”意思是说:所谓政治,就是使民众和国家领导人的意愿相一致,便可以叫他们生死与共,一起战斗。就是说君、民同心同德、共度生死的信心和支持,胜利才有把握。俗话说“三人同心,其利断金”,何况是全国上下同心? “团结就是力量”即对英国军民上下一心,反抗德军最好的注解。

欢迎搜索关注“白眼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白杨树下谈历史



古风93814281


当然有。简而论之,“海狮计划”核心(策略)就是通过空中打击逼使英国放弃抵抗与德国谈判。

可惜,希特勒得知了斯大林“做反”企图,未彻底击溃英军便匆忙点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