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薪1500萬,對申花球員是好是壞?

限薪1500萬,對申花球員是好是壞?

對中超國內球員限薪的傳聞已經流傳很久了,眾多圈內人也通過各種渠道透露過這絕對不是足協的天馬行空,隨著時間的慢慢推移,事情也變得越來越明朗。近日,稅前1500萬的限薪數字被媒體曝光出來,而且一切按照正規要求由球員自行繳稅,也就是說球員最多到手可以是900多萬。雖然這個數字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已經是天文數字,而且都超過我們吳總年薪的2倍多了,但對於現在的職業球員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變化。

如果這樣的條例真的坐實,會對我們申花的球員有哪些影響呢?雖然說,這個影響對全部的國內球員來說都差不多,但是我們就從申花球員來切入,舉點我們耳熟能量的範例,當然,我們首先做一個難度很大的假設,假設俱樂部不會通過其他途徑給球員“補充薪水”,比如和球員旗下公司合作匯款等。

限薪令一但出臺,對於球員來說,短時間內的損失肯定是不可估量的,一年少了幾百萬甚至千萬的死工資,論誰都會覺得不太自在。但是我們把時間線拉長,從球員一輩子來說,絕對了利大於弊。為什麼呢?

限薪1500萬,對申花球員是好是壞?

看看我們的球員,有舒舒服服坐穿板凳帶(幾百萬)薪健身的開朗小哥、有囂張跋扈動不動就恕球迷的寶島圈養娃、有微博被小三曝光球迷為它擦屁股的絕世好爸爸、有不服管教帶頭“造反”的祖國花朵、更有酒肉穿腸過職業生涯放後頭的嘻哈天王,當然不光申花隊有這種現象,放眼全中超,比比皆是這樣的例子。交通肇事的國腳、離婚的國門,等等等等。其中,高昂的工資就是其中的一個很大的不安定因素。

因為整體體系的不完善,從體制內到職業化的這樣的一個生硬的過度,讓很多從小沒有接受過什麼正規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球員,其實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並不“完整”,都知道我們申花球迷以三校生自居,而大多數球員的水平,比起三校生所學習的知識要少的多。

像王偉這種愛讀書的文藝青年的不多,大多數球員,沒什麼文化知識作為背景的前提條件下,一夜暴富,從此過上幸福的人生巔峰生活,這樣難免在各種問題的處理,心態上,以及對自己的要求上等等,都會有一定的影響。

限薪1500萬,對申花球員是好是壞?

我是個堅持買福利彩票的人,中一次大獎一注不過500萬800萬,對我們來說,一輩子中一次500萬,除了不買房子,光是消費消費,真的昇天了可以。而球員們呢?一年拿著幾倍一等獎的收入,就算我偷懶偷懶,就算我放肆放肆,明年做做替補,俱樂部挺個幾場球而已,到時候球迷需要的時候,進個球,依然把你當爸爸一樣,千百萬拿拿,幾年賺夠一輩子的錢,其他還管什麼現在,管什麼未來?

但球員不同的是,他們是公眾人物,是榜樣,他們不但是家人眼中的兒子、丈夫、爸爸,更是億萬人眼裡的球員,更是小球員的“榜樣”,如果烏煙瘴氣的氛圍充斥整個中國足壇,小球員的家長、小球員都是為了一夜暴富、豪宅豪車、巨乳空姐而假裝自己的球員“夢想”,那中國足球的未來,是不可想象的。

如果限薪令到來,讓球員的工資縮減,他的整個職業生涯,並不足以賺夠他一輩子需要的錢,那他會不會更加努力?更加對自己嚴格要求、專研專業知識,退役以後還能靠他們養家餬口?那他們會不會更加沉得下心,多看書多看報,多學習多進步,提升個人的價值觀世界觀,用一句高逼格的詞就是,提升格局,讓自己更有氣質,更有運籌帷幄的本領,這樣的成年人,還擔心退役之後的生活嗎?迴歸到場上,他們會不會更加努力?為爭奪一個寶貴的主力名額拼盡全力,而不是坐在板凳上開開心心一年一次一等獎,順便坐等分點贏球獎?

種種跡象表明,對於申花球員來說,限薪絕對是利大於弊。其實這對我們球隊的意義尤為特別,因為我們是一隻國企氛圍極其濃厚的俱樂部,球員和領導的關係,球員對於“工作”的態度,都極其的國企化。如果給你幾百萬的工資讓你國企待著,你願意嗎?反正我願意啊 。對於球員來說,怎麼讓自己有保持好狀態的理由,球隊的成績又怎麼會有未來呢?

限薪1500萬,對申花球員是好是壞?

你支持對球員限薪嗎? (單選)
0
0%
支持
0
0%
不支持
0
0%
無所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