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湖院墅|海淀西山的人文风华

对于北京的认知,除了长城、故宫、天安门,许多人最早的记忆恐怕就是清华、北大,还有那一本本来自“海淀”的教辅读本。在北京的各大区域中,海淀,是最具学院人文气质的。几堵院墙,几座大院,围合出一个“胸藏文墨虚若谷”的高品格海淀。


山湖院墅|海淀西山的人文风华

论起海淀的人文,为它著书立传恐怕要分列出厚厚的几辑,从皇家园囿避喧听政到文人墨客西山归隐,从故宫北院瑰宝献世到学府云集才人辈出,能把这一类钟灵毓秀聚齐的,也就只有海淀。

山湖院墅|海淀西山的人文风华

自辽金后尤明清,北京海淀西山的皇家园林在康雍乾三代帝王的执笔下依次崛起,以三山五园为代表,成为皇家园林的聚集地。

山湖院墅|海淀西山的人文风华

清代中期150年间,圆明三园作为皇家御园,是雍正至咸丰五朝皇帝长年临朝理政的场所,这里不仅是清代皇家园林特区,同时还是清代政治、军事特区。统治者不只在此观览山水,还要处理朝政,三山五园已成为与紫禁城并重的双城,与紫禁城有冬宫和夏宫之别。发展至中后期,除了每年的重大祭祀、节日活动外,皇帝已不再回到紫禁城居住。圆明园成为清朝的实际政治中心,一条从紫禁城延伸至三山五园的精神轴线,也在历史的痕迹中,逐渐显现开来。

山湖院墅|海淀西山的人文风华

时至今日的三山五园,承载着海淀西山最核心的文脉基因。

“三山五园”中的三山——是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在其上,又分别建有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及畅春园和圆明园,这些世所罕见的皇家园林,昭显了西山的非凡。而素有“神京右臂”之称的西山形貌,其腹地就是北京平原。平原之上,暮秋时分,赏得一片“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西山是北京人秋来赏红叶的胜地。大气磅礴的山色,在似海红叶中增添了几许人文的娇媚。

山湖院墅|海淀西山的人文风华

山湖院墅|海淀西山的人文风华

除了历史诗章自然风光,还有爱国情怀。中共中央在双清别墅筹划建国伟业,李大钊烈士纪念馆万人敬仰,自行车上的驼峰航线、平西地下交通线、贝家花园都在革命史上留下动人诗篇。

山湖院墅|海淀西山的人文风华

除此以外,2013年修葺建设的故宫北院,亦择址于西山脚下的上庄南沙河畔,这块接近50万平方米的场地曾经是为故宫烧制砖瓦的皇家砖窑场,深红色的宫墙,金色的琉璃瓦,从明朝永乐年间到清朝乾隆年间,紫禁城历经三百多年的修建、改建和修缮,终于成就了今天展现在世人眼前的色彩。

故宫博物院北院区文物展厅建成后,展出文物数量将数倍于故宫博物院目前展出文物的数量,组成主题鲜明的系列展览,不断为观众呈献精品陈列,计划每年接待观众不少于300万人次,让数以百万计的国家宝藏归返西山,与璀璨的三山五园文化交相辉映。

山湖院墅|海淀西山的人文风华

山湖院墅|海淀西山的人文风华

翻开海淀的地图,一条南北主干路分外醒目。它北起六道口,南到西直门,全长5.59公里,因路两旁拥有众多学院而得名——学院路。

1952 年, 北起清华东路,南到蓟门桥,在当时还是一片荒芜的庄稼地上,“八大学院”校舍相继破土动工。这八个学校校园两两相对,由北向南排开,中间形成纵贯南北的马路,这便是北京最早的学府聚集地——学院路。

山湖院墅|海淀西山的人文风华

学院路人才济济,一代代的学子传承了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胸怀家国,放眼世界,在学术界、政界、商界等各个领域大放异彩。

岁月流转60余年,当初的“八大学院”早已升级成大学,有的名字都彻底改变,有的早已搬离了原址。如今,区域内云集了清华、北大、人大等68所高等院校,以及人大附中等193所重点中小学,同时由于汇聚了国家级研究所等重点工程单位,在海淀区生活、工作的中科院院士占到了全市的60%以上,可谓是全国科技人才、智力资源最密集,人口综合素质最高的地区。

山湖院墅|海淀西山的人文风华

学校的院墙,围合了海淀文墨书香气的万般风情。“北大的校园清华的汉,北外的姑娘民大的饭”——各大名校的院墙内外,涵养与灵动并存,奋勉与朝气共生。

山湖院墅|海淀西山的人文风华

山湖院墅|海淀西山的人文风华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有一种美好,不需要寻找,它就在那里等你来见。

海淀如是,山屿湖亦如是。

山湖院墅|海淀西山的人文风华

在海淀人文盛景之上,山屿湖文雅而生。在那书香致远、墨卷至恒的超脱气质中,你会不由自主走进它所呈现的精神世界里。三山五园,与山水为伴,水木清华,共翰林和鸣。一隅院墅如斯,在山水之间感怀人文远思,两杯茶、三壶酒,抛却浮华功名,美好便这样如期而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