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風範、藝術人生:做一個樂於工作的匠人

大師風範、藝術人生:做一個樂於工作的匠人

川村元氣的新書《樂業》著實是一本讓人驚豔的“敲醒沉睡世人”的書,在人人疲於工作、不得不工作的年代,他卻與12位日本頂尖藝術大師進行了一對一的交流,詢問他們為什麼在七十歲、八十歲還能繼續、積極、主動工作的原因,好比享受生活一般享受自己的工作。這12位大師分別是:

山田洋次:編劇、導演

澤木耕太郎:作家

杉本博司:攝影師,藝術家

倉本聰:腳本家、劇作人、導演

秋元康:編劇、作詞家、作家、導演、藝人

宮崎駿:動畫導演、編劇作家

糸井重裡:散文家

筱山紀信:攝影師

谷川俊太郎:詩人、劇作家、翻譯家

橫尾忠則:插畫藝術家

坂本龍一:歌手、曲作者、音樂製作人、演員、鋼琴師

大師風範、藝術人生:做一個樂於工作的匠人

喬布斯有一句超經典的語錄: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裡。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只有自己的心靈和直覺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實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英國詩人托馬斯·艾略特的著名詩句中提到:出生,性交,死亡,人生不過如此。用川村元氣的話來說,人生無非就是:出生、工作、死亡。工作是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必須要做的事情。有的人為了生存、生活、工作而工作,而如12位大師一般,也有人樂於工作。他們不認為工作是苦痛,而更是一種幸福,自己幸福,也為他人和世界帶來幸福。而這12位大師的工作態度都有3個共性特點:

第一,找到“就是想做xx事”的強烈的使命感

在動漫《灌籃高手》中的某一集,三井壽向安西教練說:教練,我想打籃球。這一句話也是這些大師們的真實寫照,也是對我們的驚醒。大師,也是匠人,他們專注於一個領域,不辭辛勞、嘔心瀝血的打磨一件作品,直到問世後,取得了世人的掌聲和矚目。如宮崎駿的多部作品。但大師們自己卻並不覺得作品多麼的驚豔,他們只是想把它做好,做出自己想要的、滿意的、理想中的樣子。而這份“想”的衝動感、責任感、使命感就是驅動大師們一生成就、快意人生的最根本的動力。

大師風範、藝術人生:做一個樂於工作的匠人

比如,書中的大師倉本聰24-28歲時在廣播站工作,但他想寫一本能拍成電影的小說,但廣播站的工作太忙了,根本就不會有時間。而他的願望卻又如此的強烈,於是,每天睡2兩個小時,整整4年時間。白天上班、加班、晚上熬夜寫小說,4年,終成《假如世上沒有貓》。他自己調侃道,當時直接寫到自己神經衰弱,長期連續地2小時睡眠,也就是年輕時候能頂住。

而宮崎駿大師為什麼會退隱,不再創作新作品,根本原因在於他要求每一幅畫都要自己調整,即使是助理幫忙創作了非常完美的底稿,但最終稿一定是宮崎駿自己動手完成,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師的體力、視力等等都已經跟不上了。正如作者在採訪結束後離開了他的家,沒走多久就聽到後面傳來劈柴的聲音,原來是宮崎駿大師在拿著斧頭劈柴。他寫到:我久久凝望著那個背影,渴望感受那雙手所能感受到的痛楚和幸福。這就是大師的“工作態度”。

第二,堅持主動學習,主動尋求突破

一切的成長都源於一個人的主動。而學習,是最好的體現。山田洋次說,學習就是絲毫不差的照搬和模仿。學習一定是有老師的,不管是真人老師還是書籍知識,最好的學習就是模仿已有的成功的模式。就好比書法中的臨帖一樣,想聯繫書法,先臨摹名家名帖,直到能達到了名家的水平,再尋求突破,從而超越名家,把自己打造成名家。

當學習到一定程度,主動尋求突破,堅持努力則成了繞不開的話題。秋元康大師說:不要害怕失敗和風險,主要具備了返回原點重新來過的能力就好。本質也是跌倒一次並不可怕,100次跌倒有101次的爬起來就好了。這與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中的元素特別像,一遍一遍的打磨玉器,不能出錯,錯一點,整個玉器就沒了,但誰還能不犯錯呢,錯了,捱打一頓,重新來過,成長永遠伴隨著痛苦,但當大器終成之時,幸福與成就感卻早已蓋過了當時的痛苦。

大師風範、藝術人生:做一個樂於工作的匠人

第三,團隊與夥伴的力量是樂於享受工作的重要因素

一個人既需要單打獨鬥的能力,可以在沒有團隊和外部的情況下獨自成長和進步。但在志同道合的夥伴支持下,實現1+1>2,一個人走的快,但一群人走的更遠。澤木耕太郎是一位非常好的作家,但僅僅書寫的好並不能成名,而必須要有設計、編輯、宣傳等等團隊的共同努力才能造就一部暢銷經典的著作。非常喜歡澤木耕太郎將團隊與婚姻的對比。他說一個男人要在35歲前結婚,二人的婚姻其實也是一個團隊,有結合、有爭吵、甚至有分離,團隊也如此,團隊中有合作、有分歧、甚至有解散。經營好的婚姻,或許對經營一個好的團隊同樣有幫助,而經營好的團隊同樣對經營好的婚姻有幫助。工作與生活,其實本來就是同樣的道理。

最後,網上有很多關於職場、工作的文章和書籍,也有如喬布斯一般各類成功人士看似雞湯的鼓勵和話語,但川村元氣的這本《樂業》,卻從日本匠人的角度給出了一個更優質的解答,一個人應該如何對待自己的工作,如何權衡工作與生活?或許,最好的答案就是:將工作看成是自己的生活。工作上的成就就是生活中的幸福,為了工作而努力,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奮鬥。樂於工作、享受工作,在工作中體驗緊張、激情、沮喪、落魄,這才是快意的人生!

我是千城,就是那個要讀完1000本書的男人!歡迎關注我的公號:千城撩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