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灑水東英名長存,告訴你曾經用在杞縣犧牲的三位烈士命名的縣

抗日戰爭時期,我黨在開封以東的杞縣周圍建立起了睢杞太抗日根據地(亦稱水東地區)。

根據地軍民組織武裝團結抗日,牽制了日本侵略軍的大批兵力,為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作出了突出貢獻。在此期間有一大批革命先烈在殘酷的戰鬥中獻出了他們寶貴的生命。為了緬懷和紀念他們的歷史功績,有關領導機關曾以烈士的名字命名了三個縣。

血灑水東英名長存,告訴你曾經用在杞縣犧牲的三位烈士命名的縣

馬慶華烈士與慶華縣

“這裡為什麼稱水東抗日根據地呢?”杞縣縣委黨史研究室負責人常峰時不解地問。常峰介紹說:“1938年6月初,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軍的魔爪伸進豫東開封、杞縣、睢縣、太康等地。6月9日蔣介石以阻止日軍繼續進攻為由,指令國民黨部隊在黃河花園口炸開黃河大堤。河水滔滔,一瀉千里,淹沒了河南、安徽、江蘇三省44個縣,5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受災人口1250萬,淹死89萬餘人,財產損失不計其數,給豫皖蘇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然而這些並沒有阻擋住日本侵略軍對我中華民族的燒殺、掠奪。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在這片西起新黃河、北至隴海鐵路,東自商丘、南到淮陽,以睢杞太為中心,稱為水東抗日根據地,約12000平方公里,人口240萬。這塊根據地從1938年開闢,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到全國勝利,堅持紅旗不倒並不斷髮展、壯大,狠狠打擊了日本侵略軍的囂張氣焰和國民黨頑固派的蠶食進攻,作戰上千次,斃俘日軍823名,繳獲大炮、槍支不計其數。在戰鬥中,先後任特(地)委書記兼獨立團政委的馬慶華、韓達生、唐克威先後英勇捐軀,5260名指戰員光榮地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永遠活在水東地區人民的心裡!”

馬慶華,原籍河北省邯鄲市,1914年出生,回族。父親是開封鐵路工人,7歲時隨父在開封扶輪學校讀書。抗日開始後,在開封扶輪小學以當工友為掩護,加入中國共產黨,從事黨的秘密工作。1938年6月,杞縣縣城淪陷後,馬慶華響應黨的號召,參加了吳芝圃領導的豫東抗日遊擊三支隊,開展平原游擊戰爭,曾參加殲滅張玉如、胡祥生、馬培善、李五林等偽、頑、會、所的戰鬥。

1939年5月,馬慶華任中共睢杞太特委書記兼睢杞太獨立大隊政委,主持全區黨和部隊的工作,並領導和選派王介夫籌備、組建睢杞太抗敵自衛總團和20多個分團,向主力部隊輸送兵員。1939年8月5日晨,馬慶華得到情報說有支日軍400餘人,攜帶了3挺機槍、3門大炮,正在安莊停留,企圖沿杞太公路北上,到付集安插據點。為粉碎敵人的陰謀,馬慶華當即決定,兵分兩路,埋伏在宋莊北邊及宋莊東頭公路兩側,對敵人進行伏擊。鬼子措手不及,傷亡很多,退到公路東側的高粱地後,瘋狂向我方射擊。為奪取敵人的機槍,馬慶華不幸中彈犧牲,年僅25歲。

1944年8月,冀魯豫邊區行政委員會決定於杞縣、太康邊建立慶華縣抗日民主政府。1946年慶華縣取消。

血灑水東英名長存,告訴你曾經用在杞縣犧牲的三位烈士命名的縣

韓達生烈士與達生縣

韓達生,原名德蔭,號紹棠,河南省杞縣城西北十八里韓樓村人,1905年出生。大革命時期任杞縣地委委員兼共青團地委書記。1927年7月,他和吳芝圃等成功地領導了豫東農民武裝暴動,一舉攻克杞縣、睢縣、陳留縣城,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權,有力地配合了北伐戰爭。

1939年年底,他回到故鄉水東地區,並很快建立起黨的組織中共睢杞太特委水東地委任書記。他把原來互不相屬的抗日武裝,統一整頓改編,組建睢杞太獨立團,取得了輝煌的戰果。1941年年初獨立團主力奔赴豫皖蘇鬥爭前線,韓達生率留下來的一個多連的兵力,堅持水東抗日鬥爭。1941年4月韓達生和黨、政、軍機關在杞縣圉鎮南的梁寨村,籌備召開擴大會議,佈置擴軍和保衛麥收工作。突遭頑軍國民黨八十一師的襲擊,韓達生率部還擊,突圍未成,不幸被俘,慘遭殺害,沉屍黃河水中,時年僅36歲。

1944年8月18日,經冀魯豫邊區人民委員會批准在杞縣、通許、開封縣、陳留4縣接合部,建立達生縣抗日民主政府。1946年達生縣取消。

血灑水東英名長存,告訴你曾經用在杞縣犧牲的三位烈士命名的縣

唐克威烈士與克威縣

唐克威,原名徐德乾,原籍湖北省棗陽縣徐橋村,1913年出生,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加“一二·九”學生愛國運動,被國民黨逮捕入獄,後經黨組織多方營救獲釋。1938年年初,赴延安抗大學習,曾在中共中央組織部及冀魯豫邊區的五地委和八分區(新區)任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他以堅韌不拔的工作作風和善於克服困難、打開局面的革命精神,受到上級的表揚和同志們的稱讚,說他是一位勇於和善於開闢新區的“開荒幹部”。1942年12月被調到水東地區任地委書記兼水東獨立團政委。

1943年1月27日,唐克威和獨立團團長林躍斌在杞縣東南常營與敵人遭遇,被日軍20多輛汽車包圍。突圍中,唐克威在楊莊橋西躍馬過河時,不幸馬失前蹄,掉下馬來,被敵人圍住。他沉著應戰,一面銷燬文件,一面拼力還擊。當剩下最後一粒子彈時,他寧死不屈,飲彈自戕,英勇捐軀。

1944年8月19日經冀魯豫邊區行政委員會批准,成立克威縣抗日民主政府。克威縣包括杞縣、睢縣以北,民權、蘭封以南(隴海鐵路以南),開封以東,寧陵以西的睢縣、杞縣、蘭封、陳留、寧陵、民權6縣的部分地區。1949年春所轄各地建制,取消了克威縣名稱。

血灑水東英名長存,告訴你曾經用在杞縣犧牲的三位烈士命名的縣

“三位烈士犧牲後,水東地區軍民分別在杞縣的竹林老黨寨和傅集立碑建亭,以示紀念。1987年2月,中共杞縣縣委、縣政府決定報請省、市人民政府批准,在杞縣城重建水東烈士陵園,將唐克威、韓達生、馬慶華三位地委書記的忠骨遷入陵園,立碑建亭永作紀念。”馬慶華、韓達生、唐克威是成千上萬革命烈士的代表,他們雖死猶生,浩氣長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