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如果不在這個合約上簽字,我就辭職!

1918年,新生的蘇維埃政權為了儘快退出帝國主義戰爭,選擇同德國簽訂《佈列斯特合約》。這種以割讓國土為代價的方式,一直以來飽受爭議。不過從現實角度和長遠影響看,列寧這麼做是正確的,為鞏固蘇維埃政權爭取了寶貴時間,而後來蘇聯也收復了一部分割讓的國土。

沙俄在一戰中的慘敗

沙俄為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強徵了1500萬壯丁,佔到全國勞動力的一半以上,算是賭上了國運。但戰爭打了三年,俄軍死傷過半,不僅沒有奪取一寸土地,還失去了立陶宛、波蘭的大片領土,國內經濟瀕於崩潰。

1917年3月,二月革命爆發,在前線督戰的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宣佈退位,統治俄國300多年的羅曼諾夫王朝宣告結束,政權被資產階級控制的臨時政府掌握。

列寧:如果不在這個合約上簽字,我就辭職!

臨時政府為轉嫁國內矛盾和獲取列強的支持,只能繼續參加一戰,但遭到慘敗。1917年11月,十月革命爆發,列寧領導的蘇維埃推翻了臨時政府,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就此建立。

退出帝國主義戰爭

對於列寧和新生的蘇維埃政權來說,儘快退出帝國主義戰爭,穩定國內秩序是當務之急。在十月革命勝利的第二天,列寧就通知協約國,要求退出戰爭,但遭到了拒絕。於是列寧只好和敵人德國和奧匈帝國談判。

德國和奧匈帝國倒是希望結束和俄國的戰鬥,不過德國提出了讓人無法接受的條件,就是要求蘇俄割讓被德軍佔領的大片領土。

列寧:如果不在這個合約上簽字,我就辭職!

這個條件讓一心求和的列寧難以接受,布哈林更是要求同帝國主義進行堅決的鬥爭。1918年2月,托洛茨基拒絕在合約上簽字,隨後德軍進攻蘇俄,佔領大片領土,直逼首都彼得格勒。

列寧:不籤合約,我就辭職!

眼看形勢危急,布爾什維克不得不緊急召開會議研究合約問題。大會充斥著激烈的辯論和爭吵,布哈林堅決不退讓,要和德國鬥爭到底。沒有辦法的列寧甚至提出,如果不在合約上簽字,他就退出政府和黨中央。因為剛組建的紅軍根本無法應對德軍的進攻,一旦和德軍硬抗,新生的蘇維埃有隨時覆滅的可能。

最終,會議以7票贊成,4票反對,4票棄權通過了列寧的建議。1918年3月,蘇俄同德國簽訂《佈列斯特合約》,蘇俄放棄對波蘭、立陶宛等地的管轄與主權,並賠付德國60億馬克的戰爭賠款。同時還割讓給土耳其一些領土。

列寧:如果不在這個合約上簽字,我就辭職!

從消極影響上來看,割讓的領土是全國工業最好的地區,包括8成以上的煤炭和鐵礦,半數工業基地和5000多萬人口。這對於蘇維埃恢復國內經濟來說有致命打擊。但是從積極影響上來看,這讓蘇俄從帝國主義戰爭中脫身,為鞏固政權贏得了寶貴時間。是經典的以空間換時間的例子。

不過話說回來,這些地方已經被德軍佔領,以當時蘇俄的實力想去奪回來簡直比登天還難,是很不現實的。硬要打,蘇維埃倒是證明了骨氣,但極有可能就此夭折了。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從帝國主義戰爭終脫身的蘇俄走上了穩步發展的道路,特別是進入蘇聯時期。最終在二戰中,蘇聯通過收復和控制,將被割讓的領土拿了回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