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水閣詩詞:如夢令·靜處

善水閣詩詞:如夢令·靜處

善水閣詩詞:如夢令·靜處

子夜蟬公鳴賦,

月下蛾仙漫舞,

今秋晚來風,

清涼不入三伏。

靜處,靜處,

君子不違天數。

2016年8月15日子夜

註釋:①三伏是農曆中一段特殊的時期,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統稱。三伏約在西曆的6月到9月之間,是中國在農曆年中天氣最熱的時期。其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溼度大、風速小。“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按我國陰曆(農曆)氣候規律,前人早有規定:“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為頭伏(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二伏),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末伏(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有的年份“中伏”為二十天,則共有四十天。②天數:《周易》把數分為地數、天數,以象徵陰、陽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它是《易傳》把《易經》筮法中數的奇偶變化與天地萬物的陰陽變化相配合而形成的概念。《易·繫辭上》:“天一,地二; 天三,地四; 天五,地六; 天七,地八; 天九,地十。” 以一、三、五、七、九等五個奇數為 “天數” ,象徵陽性,反映事物剛健的性質; 以二、四、六、八、十等五個偶數為 “地數” ,象徵陰性事物,反映事物柔順的性質。《易傳》認為這些數字錯綜複雜的變化,正是一切具體事物變化的原因,人們可以根據數的變化來占卜未來事件的吉凶禍福。所以《易傳》說: “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繫辭上》) 認為 “天數” 之和為二十五,“地數” 之和為三十,天地之數總和是五十五,它的變化就已把天下所有道理包括無遺,由此建立了 “彌綸天地之道” 的唯心體系。又,漢儒董仲舒從神秘的 “天意”出發,把人是 “天” 的縮影、副本叫 “人副天數”,說: “人之形體,化天數而成。” (春秋繁露·為人者天》) “天數”有時又在天道規律意義上使用。如: 《荀子·王制》: “夫兩貴之不能相事,兩賤之不能相使,是天數也。”梁啟雄引《管子·法法》 注: “數,理也” ,即天道變化的規律。

善水閣詩詞:如夢令·靜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