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鬧一場,悄然離去!我不是喬峰,也不是陳家洛,更不是韋小寶……

一代武俠巨人金庸逝世,享年94歲。此前金庸數次傳出“被死亡”,後來都被證實是謠言。這一次消息傳來,粉絲都在祈禱,希望奇蹟再度降臨。然而,遺憾的是,時間的針腳永遠停留在了2018年10月30日。

大闹一场,悄然离去!我不是乔峰,也不是陈家洛,更不是韦小宝……

這一回,一代武俠泰斗金庸,真的離開我們了!

但他為我們留下了一個江湖。

半個多世紀前,金庸開始在《明報》連載武俠小說,從此創造了一個旁人無法企及的新派武俠小說高峰。

有人評論,金庸的去世,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曾表示,這14個字,不僅串起了他幾乎所有的作品,還串起了他整個的青春和人生。

這14個字,其實更是我們的青春。《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雪山飛狐》《書劍恩仇錄》……每一個字代表一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書名首字,金庸1955-1972年的17年間寫下了15部武俠小說(《越女劍》不在這副對聯中)。

據不完全統計,金庸全球有超過3億讀者。身為人人仰慕的武俠泰斗,金庸晚年卻透露,後悔當初選擇寫小說而不是搞學術研究,“寫小說,娛樂的是別人,對自己卻沒有什麼好處。”

出生在海寧大家族

徐志摩、錢學森和瓊瑤都是他的親戚

金庸原名查良鏞,1924年出生在海寧轄下袁花古鎮的一個名叫赫山房的大家族裡。徐志摩是他的表哥,女高音歌唱家蔣英和“兩彈一星”元勳錢學森是他的表姐和表姐夫,姑父是蔣百里,同族兄弟裡有詩人穆旦,瓊瑤是他的表外甥女。

大闹一场,悄然离去!我不是乔峰,也不是陈家洛,更不是韦小宝……

除了我們熟知的武俠小說家身份,他還是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被稱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在傅國湧的《金庸傳》中提到,金庸是一個色彩複雜的人,香港山頂道寬大的書房裡擺滿了外文精裝書,但很少受西方文明的影響,終其一生都是一個傳統的中國人。他於1948年後定居香港,在北京、香港、臺灣之間,在數十年間激揚文字,創造了一個亦真亦幻的中國武俠江湖。

有人說他是郭靖,有人從他身上看到陳家洛,也有人說他是“韋小寶的化身”,他曾對記者說:“我肯定不是喬峰,也不是陳家洛,更不是韋小寶……因為我做事畢竟是嚴謹的,不可能會這樣瀟灑風流……”

家學淵源

普通人家不得見的雕版是他的玩具

“這時潮聲愈響,兩人話聲漸被淹沒,只見遠處一條白線,在月光下緩緩移來。驀然間寒意迫人,白線越移越近,聲若雷震,大潮有如玉城雪嶺,際天而來,聲勢雄偉已極。潮水越近,聲音越響,正似百萬大軍衝鋒,於金鼓齊鳴中一往無前。”

金庸在小說《書劍恩仇錄》中,將世界奇觀“錢塘江大潮”的磅礴氣勢,寫得淋漓盡致。而浙江海寧這座“魚米之鄉”,正是他的故鄉。

大闹一场,悄然离去!我不是乔峰,也不是陈家洛,更不是韦小宝……

1924年,金庸出生在這樣一座江南大宅院中:“這座大宅子有五進,前廳掛著一塊大匾,是康熙皇帝給我祖先查升寫的堂名,‘澹遠堂’3個大字周圍有9條金龍作裝飾。”

大闹一场,悄然离去!我不是乔峰,也不是陈家洛,更不是韦小宝……

祖父查文清,是金庸極為敬重的長輩,查老先生是光緒朝的進士。這個進士功名,其稀缺程度不是當今名校大學畢業生能比的。金庸曾得意地向國際創價學會會長池田大作說:“查文清先生編了一部‘海寧查氏詩鈔’,有數百卷之多,但雕版未完工就去世了(這些雕版放了兩間屋子,後來都成為我們堂兄弟的玩具)”。

普通人家不得見的雕版,竟然被他從小拿來當玩具。海寧查家有“一門十進士,叔侄五翰林”之稱,由此可見金庸的家學淵源。

大闹一场,悄然离去!我不是乔峰,也不是陈家洛,更不是韦小宝……

“陳家洛到得家門,忽然一呆,他祖居本名‘隅園’,這時原匾已除,換上了一個新匾,寫著‘安瀾園’三字,筆致圓柔,認得是乾隆御筆親題。舊居之旁,又蓋著一大片新屋,亭臺樓閣,不計其數。心中一怔,跳進圍牆。一進去便見到一座亭子,亭中有塊大石碑。”金庸在《書劍恩仇錄》中,借主人公陳家洛的眼光,詳細描寫了皇帝對海寧大家族的恩寵。這種皇帝題匾、題詩,在金庸舊居中隨處可見,正是査氏家族曾親身享受過的榮耀。

少年時是門門功課90分以上的學霸

15歲就出版圖書

高中時嘲諷老師遭退學

金庸6歲進入袁花龍山學堂讀書。因家中藏書頗豐的關係,他8歲就接觸到武俠小說,“想不到世上還有這樣好看的書”。《荒江女俠》是他讀的第一本武俠書。大家都知道,金庸寫的第一部小說是《書劍恩仇錄》,但實際上,他15歲就出過書了。那年他讀初三,和兩個同學合編了《獻給投考初中者》一書,1939年由麗水一家出版社公開發行,誰知,竟成了一本風靡大街小巷的暢銷書。

別看他課餘“不務正業”,沒想到金庸當年還是個標準“學霸”。有一張由金庸海寧查氏族人提供的初中獎狀,他居然門門功課都在90分以上。

不過,“學霸”也曾遭遇退學。

雖然成績優異,但查良鏞卻不是那種“乖乖仔”。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天生自由散漫、不守規矩”。

1940年,查良鏞考入浙江聯合高中。當時學校常辦壁報,文筆極佳又愛好寫作的查良鏞成為了壁報的常客。有一天,壁報前面擠滿了人,大家都在爭相看著一篇名為《阿麗絲漫遊記》的文章:“阿麗絲小姐來到校園,忽見一條色彩斑斕的眼鏡蛇東遊西竄,伸毒舌,噴毒汁,還口出狂言,威嚇學生:我叫你永不得超生……”

同學們看了,禁不住哈哈大笑。因為誰都知道眼鏡蛇指的就是他們的訓導主任,訓導主任的名言就是——我叫你永不得超生。這篇大作的作者就是查良鏞。因為看不慣訓導主任的種種行徑,“瞧不得他有事沒事就辱罵學生”,便仗義執言,用筆來討伐他。

一個高一毛頭小夥敢教訓老師?這在學校炸開了鍋,幸好當時的老校長張印通努力把“開除”的處分改成了“退學”,並在張印通的幫助下,轉學到浙江衢州中學,才得以繼續學業。

1992年12月,金庸回到嘉興母校,在恩師張印通銅像前三鞠躬,並寫下詩句:“當年遭寇難,失哺意彷徨。母校如慈母,育我厚撫養。去來五十載,重瞻舊學堂。感懷昔日情,恩德何敢忘。”

大闹一场,悄然离去!我不是乔峰,也不是陈家洛,更不是韦小宝……

記者 潘卓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