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的侍從太玄童子——張良的傳奇人生


太上老君的侍從太玄童子——張良的傳奇人生

“漢家四百年天下,盡在張良一借間”借用劉伯溫一首詩詞為鍥子,可知張良對漢室王朝的建立與興衰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從另一方面講,張良的軍事才能,特別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連環計不僅導演大秦帝國的衰亡還見證了大漢王朝的建立與興衰。後有記載“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剃”之說,可以說,張良之計家喻戶曉。

太上老君的侍從太玄童子——張良的傳奇人生


張良計典故:秦朝時,韓國有個貴族名叫姬良,其祖先是戰國時韓國人,五代在韓為相。他在博浪沙刺殺秦始皇失敗後,為了逃避通緝,便改了姓「張」。

張良祖籍城父(今安徽毫縣東南),生卒約公元前250—前186年。秦始皇十七年(公元前230 年),秦滅韓國,設計誘騙生擒韓國國王及大臣,一併誅殺。相門世家當然不可避免,兄弟被殺,張良年少,不曾為官逃此一劫。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了鞏固統治地位,施行暴政,誰不滿朝廷,不是砍頭便是活埋,百姓非常怨恨,但都怒而不敢言,為報亡國之仇家恨,張良不惜重金,棄家出外,周遊世界遍訪名師,結交忠信有志之士伺機起事。

太上老君的侍從太玄童子——張良的傳奇人生


一、博浪沙刺秦未遂

張良先在淮陽(今河南淮陽縣一帶)學禮,是位禮生。然而得知禮和平年代的治國之道是殺不了秦始皇的,於是遍訪能人異士。一日在洛陽城內偶遇滄海公,得知此人乃是一個大力士,手握一個重達一百二十斤的大鐵錘,且對秦王暴政恨之入骨。由於目標一致,隨後一起謀劃行刺之計。

公元前218 年,秦始皇二十九年,春。當張良得知秦始皇要出行的時候,就開始尋找埋伏的地點。最終張良選擇了博浪沙(今河南原陽縣一帶)。博浪沙的地理位置優越,路面沙丘起伏所以秦始皇的車隊的速度就會降低,而且北面是黃河,南面是官渡河,蘆葦叢生,便於逃跑。秦始皇的馬車是用六匹馬拉的“天子六駕”,大臣“四駕”就很容易區別。但是秦始皇為了保證自己的安全,早早的做了準備,準備了兩輛副車,每輛都是由六匹馬拉的,共有三輛“六駕”混淆刺客。

秦始皇的車架臨近博浪沙,可是當馬隊出現的時候,在判斷上就出現了失誤,因為不知道砸哪輛馬車,就指著其中的一輛讓滄海公砸去,非常準的就擊中了那輛馬車。馬車被砸的粉碎,車上的人也死了,可惜砸中的是安排的副車中的一輛,秦始皇沒有受到損傷。

太上老君的侍從太玄童子——張良的傳奇人生


滄海公事先已讓張良先行離去,以後再做長期謀劃,由於自己寡不敵眾被俘。趙高令士卒施以重刑,滄海公張口大罵:“昏君無道,殺了諸侯,滅了六國,六國的後人哪一個不要他的命?歷代的忠良都要向他報仇!只是他命不該絕,我沒有打中他。我死不足惜,只可惜辜負了公子。”

李斯聽了,趕緊追向:“是哪個公子?”滄海公心中一驚,深怕自己言多嘴漏,便猛地轉身躍起,碰死在石柱上。滄海公雖然擊柱而死,但他的一席話還是留下了蛛絲馬跡。

太上老君的侍從太玄童子——張良的傳奇人生


二、「一橋三敬履」、「孺子可教」張良奇書

在博浪沙狙擊秦始皇,誤中副車,未成。張良在博浪沙刺殺秦始皇失敗後亡匿東海郡下邳縣(今江蘇邳州市一帶)遇少年玩伴項伯,項伯是楚國大將項燕的二公子。少年聰穎,資質良佳,《詩》、《書》、《禮》、《易》,都曾涉獵,並能知其意,獨有見解,很得項燕喜愛。一次項燕出使韓國,將他帶在身邊,曾在相府同張良相會,兩個人很合得來。張良便在項府寄住下來。

一天,狂風暴雨,流落異鄉,落魄失魂的張良,來到一家小店,要了二兩黃酒,借酒澆愁。酒過三巡,外面雨也慢慢停了下來,烏雲裡露出陽光,照的萬象更新。張良觸景生情,不禁吟到“烏雲遮滿天,光明難得見。來時狂風起,晴天覆重現。”此時旁邊坐著一位鶴髮童顏、身披的老者一直注視著這位流落異鄉的可造之材,心生憐愛。

這日,張良又來到橫貫南北的汜水橋上。放眼望去,四周空曠沉寂只有遠處的田疇間,零零散散的農人在躬耕勞作。收回目光,張良發現橋的南頭,有一位老人搭著腿側坐在橋邊的石欄上。他沒有在意,自管向前走去。

來到老人身邊,只見那老者鶴髮蒼髯,臉色紅潤,頭顱昂然,平視遠方,目光深邃,身著一件土黃色大褂,渾身透著一派仙風道骨來。那老人明知有人走來,也不回眸,照舊一隻腳上下晃盪,趿拉著一隻破布鞋拍著腳心,像在打著板眼。張良見狀,也不問話,徑直向前走去。就在這時,老者有意無意之間,腳跟一縮,那隻鞋就掉到橋下去了。他並不回頭,朗聲說到:“小夥子,下去把我的鞋撿上來。”

張良聞聲,環顧四周,並無別人,想那老者必定是在和自己說話,心裡就有些不快。素昧平生,並不相識,自己鞋兒掉在橋下,卻讓別人去撿,連句客氣的話也沒有,實在令人氣惱。本想發作,奚落那老人一頓。可再看那老人,年紀似已不小,替他撿鞋上來,也不為過,遂走到橋下,將鞋撿了上來,伸手遞了過去。誰知那老人仍不答話,依舊坐在橋上,也不伸手來接,只是把腳一伸,說:“給我穿上。”

張良一愣,心中又覺好笑,又感可氣。但他又想:送佛送到西天,好事幹脆做到底吧。也不再說什麼,索性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拿著鞋給老人穿上。那老者也不答謝,站起身來,捋一把鬍鬚,微微一笑,大搖大擺地徑自走了。

張良覺得納悶,便跟著老人走下橋來,尾隨而去。約摸走了半里多地,那老者就像知道張良跟著他似的,驀地停下腳步,轉過身來,對張良說:“孺子可教也!”

張良聞聲,有些忍俊不禁。天下之大,躬身求教於人的不在少數,而好為人師,又大言不慚,似乎不太合乎常理。但轉念之間,便又想到:老者相貌奇偉,超凡脫俗,談吐不凡,說不定正是世外高人,身懷絕技,胸有良謀,腹藏經綸,自己切莫錯失良機。想到此,便趕緊屈膝跪下,向老者拜了三拜,用極誠懇的態度答道:“老仙人若肯收晚輩為徒,晚輩三生有幸。學生給老師施禮了。”

那老者也不多言,說聲“五天以後,你早些到橋上來見我”,便飄然離去。

有此奇遇,張良再也無心遊覽。早早吃了晚飯,也不點燈,便上床就寢。躺在床上,卻一時不得入睡。白天所遇,歷歷在目。多年來的經歷,復又湧上心頭。自己為報國仇家恨,隻身飄零到此,有家難歸,親人離索,空懷壯志,難以得酬,正苦於無計可施。若那老人使我能學有所成,就是一時半刻殺不了秦始皇,待將來天下有變,也總會有機會乘勢而起,有一番作為,不枉大丈夫一世為人。想到此,消沉日久的心中竟有些衝動,彷彿過去失落的豪情又激盪起來。

張良在焦的的心境與紛繁的思緒中熬過了四天。第五日天色微明,張良早早起床,草草擦一把臉便出了南城門,急匆匆趕到汜水河邊。誰知剛剛踏上橋面,就見那老者站立在橋頭,一臉生氣的樣子。見張良走來,嗔怪地責問:“小小年紀,跟老人家約會,就該早早到來,怎麼還讓我等你許久?”

張良見狀,情知是自己的過錯,趕忙跪在橋上,向老者磕頭認錯,那老者並不寬容見諒,只是沉聲說道:“去吧,再過五天,早點來。”說著就走了。

又過了五天,張良一聽雞叫,即翻身下床,來不及洗臉漱口,就一溜煙地跑到城南。城門一開,第一撥出城。還沒走上橋,就懊惱地直打自己的後腦勺⋯⋯那老者更不高興,狠狠瞪了張良一眼,厲聲說:“過五天再來。”說著又揚長而去。張良悶悶不樂地站在那裡憋氣:我是第一撥出城的,怎麼又晚了?看來要想提前赴約,只有前一天晚上出得城來,宿在城外。

轉眼又到了第四天。張良索性半下午就出了城門,在汜水河畔轉悠,不覺夜深人靜,月亮上來,只見清輝如流,銀光皎潔,引人遇思。他顧不得露深水重、夜涼侵骨,依著橋邊欄杆,蜷縮著等候。

五更時分,張良見那老者腳步輕快,踏著月色,飄然而來,趕忙迎了上去。老者一見張良,臉上顯出慈祥的笑容,說:“這樣才對。”他從懷中取出一部書來,遞給張良,說:“這本書,你要悉心研讀,仔細披覽,將來必有大用。”

張良雙手小心接過書來,恭恭敬敬地道了謝,接著問道:“敢問老師尊姓大名?那老者微微一笑,回答說:“我沒有名字,也免得將來更姓改名。”張良聽出老者話中,含有譏諷奚落之意,頓覺羞愧。但那老者並不理會,自顧說道:“你要出山,總得再過十年。十年之後,天下動盪,你要留心選擇聖明有為之人,可以輔佐他成就一番大業,建樹一生功名。將來你有機會到濟北谷城山下,就能見到黃石,那就是我。”張良還想問個明白,老者並不理睬,轉過身,頭也不回,一直去了。等到天亮,張良拿出書來,仔細一看,原來是一部《太公兵法》(另有記載為《六韜》)。這太公,就是周文王的軍師姜太公。贈書的老者,因為他說過黃石就是他,後人便稱他為“黃石公”,黃石是鬼谷子的弟子。

太上老君的侍從太玄童子——張良的傳奇人生


三、屢施連環計助劉邦奪得天下

張良在下邳縣一呆就是十年,在這銷聲匿跡的十年裡,張良與家裡從未有過聯繫,執心下來研讀兵書,治國之道。因為,老者在贈書時便言十年後能排上用場。(可見鬼谷子的徒弟們確實不僅演繹了七國爭雄的戰局還掌握了秦王朝的滅亡。關於鬼谷子其人大家可了搜尋“戰國成為他的試驗品:華夏第一奇人鬼谷子和他神秘朋友圈 ”)

張良小試牛刀:智解項伯殺人之罪為鴻門宴凱旋埋下伏筆

一天,十幾個官差正手持利刃,圍著兩個外方人要捉拿。兩人握劍在手,一左一右,形成犄角之勢,劍鋒對著官差,相持不下,相與纏鬥。這時,張良和項伯已經出了酒店,來到旁邊。張良正在看個究竟,項伯卻突然拔出佩劍,向一名官差身後刺去。那官差正全神貫注,應付前敵,哪想身後受襲,隨即一聲慘叫,應聲倒地。

一下子,所有的人都吃了一驚。官差們愣怔之間,那兩人早已跳出圈外,逃遠了。項伯也收起寶劍,轉身混入人群之中。等眾官差回過神來,衝出人群搜尋時,項伯已逃得無影無蹤。

項伯趁亂離了市中,沒有回家,徑直向城外去了。他熟悉地理,抄了一條小道,候在往吳中去的路上。不一時,剛才那兩人快步跑了過來。項伯急忙迎上。三個人見了面,那兩人中年長的一位拉住項伯的手說:“兄弟,你為我和侄兒,傷了人命,也須快躲。”

“現在項兄走脫,當下無大慮。但也不能撒手不管,因為畢竟死了人命。我看先要辦兩件事:一是要打通官府,就說是人多擁擠衝撞,官差被誤傷致死;二是疏通死去的官差家人,不要拼命上告。無非多花財帛就是了。”

張良先來到官差的家。這家沒有院落,不過一堂二室三間草廬,十分貧寒。堂內,一個婦人左右攬著兩個五、六歲的孩子,正頓足大哭。張良見圍觀的人多,不好開口。過了一會兒,人漸少了,便走了過去,湊到婦人面前,低聲勸道:“項大哥與你家官人平素十分要好,只怪人多擁擠誤傷。我看你不必過度悲傷,也不要向官府強告了。”“難道我那官人就這樣屈死不成?可憐我一個婦道人家、兩個幼子,今後如何過活?”那婦人想到後事,更加傷感。

“話不是這麼說。人已死了,不能復活。不如讓項家多賠財帛,夠你母子三人享用一生。話又說回來,你如果強告官府,項大哥脫不了干係,你也得不到許多賠償,還憑空結了一個仇家,不但於事無補,而且冤冤相報,沒完沒了,大家都沒有好處。”

張良說著,將一包金珠塞在那婦人手裡。那婦人覷了一眼,用手一捏,知是不少,哭聲就漸漸小了。 從官差家出來,張良到集市上找到一幫好友,讓他們互相串聯,在城中散佈,說那官差是因擁擠誤傷致死的,項伯與那兩個外方人並不認識。一時間,滿城都傳了開來,連那些當場所見的人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懷疑是自己看錯了。

辦完這兩件事,張良鬆了口氣。可是想到怎樣打通官府,他卻心中無數,有些犯怵。他在下邳八年,結交了不少朋友,但有博浪沙的前事,心裡終究不安。近年來,雖然官府追捕不似以前那麼緊,可緝拿的詔令並沒有取消。所以,他一直避免和官府打交道,免得節外生枝,有什麼閃失。而今事當於前,不能迴避。張良思來想去,想起一個人來。這人姓季名昌,是本縣的一個富戶,家財萬貫,十分殷實。其女靈姑是縣令的小妾,很受縣令寵愛。這季昌原來也是個窮人,後來發跡,樂善好施,張良也曾幫助過他。如果請他出面,縣令或許可以通融。

季昌聽了,心如明鏡:世間之人,只有為造假枉法行賄,決無為據實辦案送禮。當下也不點破,將金珠推向張良:“有用無用,我走一趟。這些東西,你收起來,除了撫慰死者家屬,其他官差,也要打點,免得眾口鑠金。”

張良聽了,心中大喜。他知道,這位縣令對岳丈及寵妾的話,言聽計從。天大的一件人命事,就這樣叫張良給化解了。

不久,項伯得信,悄悄回到下邳。張良見了,問那兩個外方人是誰。項伯說道:“那位年長者,是我家三弟項梁,另一位,是家兄項祝之子、侄兒項籍。兩人被仇家誣告,關在櫟陽監獄,被朋友曹無咎和監獄官司馬欣救了出來,又尋著仇人,將他殺了,逃到吳中,藏了起來。這次來下邳看我,不想撞在了明眼的官差手裡。”

自從張良救了項伯,兩人感情更深。項伯也是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大丈夫,所以,後來在鴻門宴中、廣武山上,為張良及劉邦解了不少難處。也因為救了項伯,張良在下邳乃至沛、豐一帶名聲響亮,許多俠義之士,慕名而來,與他結交。

秦王嬴政在巡察時得膿瘡不治而死後,胡亥做了皇帝,更是昏庸無道。從民間擄掠美女,禁於宮中,供其宣淫;徵調數萬囚犯、奴隸和民夫,續建阿房宮。朝中趙高專權,指鹿為馬,肆意屠戮大臣。先是毒死蒙恬,殺了蒙毅,爾後捏造證據,將秦始皇的十來個公子、十幾個公主及一些忠臣良將定了死罪,殺個精光,弄得朝宮內外,遍地怨恨,叫苦連天。使得更加民不聊生。陳勝、吳廣起兵,劉邦、項梁和項羽分別起事。張良在下邳聚少年百餘人起兵,在前往留縣投景駒時與劉邦相會,合兵一處,被劉邦拜為廄將。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 年)

劉邦攻入穎川,張良與劉邦相會。張良隨劉邦向南進軍。六月,劉邦攻下南陽,欲繞過宛城攻武關,張良出計,乘敵不備,回師攻克宛城,此乃歷史上著名的疑兵之計。

秦王子嬰殺趙高,派兵守嶢關,張良出謀賄賂秦守將並設疑兵,因知受賄之人不可信,故以賄賂為計,使得秦守江放鬆警惕,從而不費吹灰之力攻克嶢關,此乃歷史上著名的賄賂連環計,堪稱兵家奇策。

太上老君的侍從太玄童子——張良的傳奇人生


楚漢元年(公元前206 年)

劉邦先於項羽入關,奪得關中王稱號,項羽自恃有數倍於劉邦的百萬大軍(其實只有四十萬 劉邦有十萬),不甘心,在欲進攻灞上殺劉邦,張良通過項伯周旋,與劉邦設計劉邦之女嫁與項伯之子,從而破解了范增獻計項羽五更進攻的計劃,化險為夷。此為著名的秦晉之好化險為夷好計策。

隨後在著名的鴻門宴中,劉邦以張良的連環計,貶低自己,攻心為上,從心理上一步步讓項羽放下刺殺劉邦的計策,張良送劉邦至褒中,勸劉邦燒絕棧道,以示無還心。再次破解了范增的誅殺之計。

楚漢二年(公元前205 年)

劉邦為義帝發喪,發表文告,攻打項羽,張良力阻未成,劉邦軍敗。

楚漢三年(公元前204 年)

五月,劉邦在榮陽被項羽圍攻,聽信酈食其封六國之後為王的建議,張良借箸相駁,力勸劉邦銷燬已刻好的六國王印,並同陳平、紀信向劉邦獻假投降汁,使劉邦從滎陽西門逃至成皋。

楚漢四年(公元前203 年)

劉邦、項羽分別領軍駐紮廣武山,隔澗對峙。項羽用伏弩射中劉邦前胸,軍心不安,張良出謀,請劉邦坐車巡視軍營,安定軍心。

韓信要挾劉邦封他為齊地“假王”,張良同陳平說服劉邦,因勢實封韓信為齊王。

八月,張良向劉邦獻緩兵計,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鴻溝西歸漢、東歸楚。

太上老君的侍從太玄童子——張良的傳奇人生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 年)

十月,劉邦欲撤兵回關中,張良力勸劉邦立即追擊東撤的項羽。劉邦命韓信、彭越率軍到固陵與項羽會戰,韓、彭按兵不動,由於兵力懸殊不可得勝,張良向劉邦獻策,向韓、彭許加封地,促使韓、彭前來會戰。十二月,漢軍圍項羽於垓下,項羽自殺於烏江邊。劉邦在汜水之陽即皇帝位,都洛陽。

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 年)

正月,劉邦分封諸將功臣,張良被封為留侯。三月,一些未得到分封的將士密謀造反,張良建議劉邦封平日忌恨的雍齒為什邡侯,消除諸將猜懼。

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 年)

張良隨劉邦入關中,居櫟陽,杜門不出,不問朝事。張良送次子闢強入宮侍讀,隱居紫柏山中之紫關嶺。

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 年)

十月,劉邦箭傷發作,急於更換太子劉盈,立趙王如意為太子,張良獻計請商山四皓侍從劉盈,使劉邦不換太子。四月二十五日,劉邦病死;五月二十日,太子劉盈即皇帝位,呂后臨朝稱制。

太上老君的侍從太玄童子——張良的傳奇人生


四、得道成仙留兵書予有緣人

《史記》中有專門的一篇《留侯世家》記錄他的生平。張良收到老人送的太公兵法後,日夜鑽研,反覆揣摩,終於精通兵法,有鬼神莫測之機。後來張良輔助漢高祖劉邦把秦滅了,建立了漢朝,亦報了秦滅韓的仇,便向漢高祖請辭。

張良依照黃石老人書上所寫修煉道術,運氣丹田,使自己身輕如燕,能夠遨翔天際。張良從圯橋得書後十三年,特意前往黃石老人所說的濟北谷城山,果然找到了那塊神奇通靈的黃石。張良虔誠地把黃石帶回家,更建造祠堂供奉它。過了很多年,張良遺形成仙,在仙界當了太玄童子,常在太清中侍奉太上老君。而張良的家人在張良昇仙後,把他的遺體和黃石一起埋葬在龍首原。西漢末年赤眉起義,天下大亂,有人發掘張良的墳墓,剛挖開墓時,只見黃石像活的一般,變化著飛上高空,猶如流星般在雲中消逝。而墓中並沒有張良的骸骨,只有素書一篇及兵略數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