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世讓一步為高,待人寬一分是福

1

你聽過這個故事嗎?

巴西和阿根廷的交界處,有一道聞名世界的伊瓜蘇瀑布。

長期以來,兩國為了爭得它的歸屬權爭論不休。

經過多次拉鋸式的談判,

巴西最終做了讓步:願意將最壯觀的那一段瀑布劃歸阿根廷所有。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世界各地的遊客紛紛選擇去巴西旅遊。

為什麼呢?

是人們都被巴西謙讓的精神感動了嗎?

不是的,

事實上,從巴西境內看瀑布,雖然遠了點,但才是最佳的觀景位置。

此後,巴西的旅遊收入遠高於阿根廷,而阿根廷每年還得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維護和管理。

從那次談判看來,得勢的阿根廷,沒撈到半點好處,讓步的巴西,吃虧的巴西,反而有了意外收穫。

可見,讓步一時,必有後福。

正如宋代詩人呂本中說:“不與人爭者,常多得利,退一步者,常進百步。”

箇中智慧,著實有趣。

處世讓一步為高,待人寬一分是福

2

以硬碰硬,往往兩敗俱傷

世人皆知相讓的道理,可一旦事情攤到自己身上,卻又常常陷入了相持不下的怪局中,無法自拔。

互不相讓,一般是什麼結果呢?

戰國時期,趙國準備向燕國出戰,蘇代作為使者去遊說趙惠文王:

“今天我路過易水時,看到一隻河蚌從水裡出來,正曬著太陽,一隻鷸快速飛來啄它的肉,河蚌為了自保,馬上閉攏,夾住了鷸的嘴。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會幹死你。'蚌說:'今天你的嘴取不出來,明天你的嘴取不出來,就會餓死你。' 他們誰也不讓誰,結果一個漁夫把它們倆一起帶走了。”

現實生活中,因雙方互不相讓而兩敗俱傷的事,屢見不鮮。

“有一種車禍叫馬路上的爭奪戰,狹路相逢互不相讓,兩敗俱傷為哪般?”

“路口相逢互不相讓,賭氣違停故意造堵,兩司機雙雙受罰!”

“結婚四年,夫妻遇到家庭矛盾互不相讓,常因雞毛蒜皮瑣事廝打,最終鬧上法庭。”

……

看到這些社會新聞,讓人不禁想到《武林外傳》裡佟掌櫃說的:

“不蒸饅頭爭口氣,但是這個氣是奮發圖強的志氣,不是小肚雞腸的怨氣。為了芝麻大點的事就把自己折騰得死去活來,這樣值嗎?”

讓一步,退出鬥氣之局,減少不必要之爭,讓自己頭腦更清醒,便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楚漢之戰中,不肯後退的西楚霸王項羽,最終自刎於烏江。唐代詩人杜牧在《題烏江亭》中寫到:"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 捲土重來未可知。"倘若當初項羽懂得退一步,積蓄力量,以待時機,說不定還能捲土重來。

有時候退一步,並不是無能地逃避,而是“留得青山在”。

《集賢賓·退隱》套曲中也有言:“退一步乾坤大。”

就算退一步後,輸了,又如何?

輸得起,比贏更重要。

輸得起,更有格局,更進退有度,更超然曠達。

處世讓一步為高,待人寬一分是福

3

退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這是布袋和尚的一首禪理詩,說的是插秧看起來步步後退,實則退到最後,秧也插好了。

人與人交往,難免有矛盾衝突,退一步,也許便能創造性地解決棘手問題。

一個做律師的丈夫,由於職業關係,平時有很多社交活動,經常希望漂亮的老婆陪他一起出席。

但妻子是一位創業者,工作繁忙,平時也有自己的社交活動,時間有衝突。

這時作為妻子該怎麼辦?

如果雙方不懂得讓步的智慧,很有可能就會出現以下情景。

“你每一次都說忙忙忙,就不能推掉一些工作陪我參加一次嗎?”“為什麼不是你顧及我的工作而推掉那些社交活動?”


爭吵也往往從這時開始。

這是羅振宇在《知識就是力量》中向觀眾講到的他的一位女性朋友遇到的問題.

而解決這個困局的方法就是一方先退一步說“好的”,繼而再說出自己的要求。

這位女性朋友是這樣說的:“好的,我會去參加你的朋友聚會,不過我最後去,而且我會開車去接你。”

這句話意味著,丈夫在整個聚會的過程,可以一直跟朋友說“我老婆一會來接我,給我當司機”,

還可以放心地喝酒,更可以跟朋友隨意地吹牛,而不用顧及到妻子在旁邊。

退一步,皆大歡喜。

妻子歡喜的是既滿足了丈夫的要求,又保證了自己的工作時間。

丈夫歡喜的是終於把漂亮的妻子帶出來了,很有面子。

處世讓一步為高,待人寬一分是福

懂得讓步,不僅有助於婚姻的幸福,而且有助於和一切人打交道。

一個人真正的成熟,是能屈能伸。

因為替自己考慮是容易的,難的是為他人著想,難上加難的是為大局考慮。

鮑叔牙自知才能不如管仲,便不跟他爭宰相之位,甚至還極力推薦他,最終齊國在管仲的輔佐下盛世太平。鮑叔牙的讓步,有希望人盡其才、胸懷家國的胸襟。

韓信面對市井小混混的“胯下之辱”,退一步忍了.不是代表他無能,而是心懷遠大抱負,不想因這一時的“小不忍”而亂了“大謀”。

張之洞和李鴻章是死對頭,李鴻章的哥哥李瀚章也便成了張之洞的政敵。李瀚章接任張之洞的兩廣總督之位時,非但沒有爭鋒相對地留下爛攤子,甚至將省庫的200萬兩銀子交接給他,為李瀚章的上任鋪平道路。至此,李瀚章不再敵視張之洞,甚至還幫他在朝中躲過一次彈劾。

暫時的退讓既不是卑屈,也絕非喪失原則和出賣自尊,

而是用更長遠的目光和過人的大局觀,為自己積福報。

處世讓一步為高,待人寬一分是福

4

處世讓一步為高,待人寬一分是福

《菜根譚》說:“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讓一步,是為了讓事情不因爭論不休而停滯不前,是為了推動事情的進一步解決。

讓一步,是給人方便,也是給已方便,是福澤。

讓,並不代表弱,也不意味著步步隱忍。

如何做到有智慧的“讓”呢?

不妨學學曾國藩,“小事糊塗,大事清楚”。

在涉及原則和底線問題的大事上,自然要有所堅守。

而對於生活中的眾多雞毛蒜皮的瑣事,讓步一下,糊塗一點,又有何不可?

俗話說得好,“與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為人處世,就像處於一個圓中,讓一步,看似是退,其實也是進的另一種姿態。

懂得在小事上讓步的人,往往自帶溫良、大氣、寬厚的氣場,讓人有如沐春風之感。

這樣的人,人緣自然不會差到哪去,運氣和福氣也便常繞其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