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英:把部隊交給賀龍交給黨

兩支駁殼槍,一匹大白馬,身著長衫,英姿勃發。這就是馳名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女英雄賀英的代表形象。賀龍元帥對他的這個大姐推崇備至,回首往事時說:“那時隊伍很小,每次失敗,她就幫助我重新成立起隊伍。她並不懂理論,但她的想象力極強。膽大,天分比我們高多了。”

賀英,原名賀民英,乳名香姑,1886年5月17日出生於桑植縣洪家關。她在7兄妹中居長,賀龍是她的長弟。1906年,20歲的賀英與丈夫谷績庭組建起一支反抗反動惡勢力的地方武裝。1916年,他們參與支持賀龍“兩把菜刀鬧革命”的行動。1922年,丈夫被殺害後,賀英一肩挑起重擔,率領地方群眾武裝,抗官府、殺豪紳、打土匪、救窮人,開始更加頑強的鬥爭。1926年夏,為響應賀龍部隊參加國民革命軍的北伐,她聯合地方武裝驅走縣長,進駐縣城,各界人士送“萬民傘”“歡迎賀司令進城”,深受群眾擁護。

1926年12月,賀英來到武漢賀龍部隊。她叮囑賀龍,要警惕蔣介石、汪精衛這些人。大革命失敗後,她毅然決定回老家穩住後方隊伍。1927年10月,敵人對南昌起義總指揮賀龍的老家洪家關進行“圍剿”,揚言“不抓到賀英不收兵”。重重“圍剿”之下,賀英指揮地方武裝堅持鬥爭。1927年12月,賀英率部600餘人參加中共湘西特委組織的年關起義,曾攻佔桑植縣城。

1928年2月,賀龍受中共中央指派回到湘鄂西開展武裝鬥爭,開闢革命根據地。賀英得信後,將自己掌握的近千人的群眾武裝交給賀龍。從此,她加入工農革命軍的行列,並參加桑植起義,為建立湘鄂西革命根據地作出了重要貢獻。

同年10月,工農革命軍在石門受挫,賀龍率部退到桑鶴邊界休整,處境十分艱難。在戰鬥中幾次負傷的賀英,在得知工農革命軍被困深山的消息後,帶領身邊僅有20餘人的游擊隊打土豪,籌糧款,千方百計把繳獲的銀元、布匹、棉花、糧食等物資,用騾馬和人力運送給工農革命軍。賀龍多次說,1928年那次失敗,若沒有我大姐的支援,後果不堪設想!

賀英還向賀龍建議:“老躲在深山裡不是辦法,隊伍‘要伍’,‘不伍’不成隊伍。”賀龍隨即對部隊進行整編,加強政治思想工作,提高部隊的戰鬥力。他們將部隊拉出堰埡,經沙道溝到咸豐縣的黑洞,智取汪家營,奪得不少槍支。接著奇襲建始城,收編鄔陽關部隊,於1929年春解放鶴峰縣城,5月解放桑植縣城。紅軍的根據地也日益鞏固。

1930年春,賀龍率紅軍主力東下洪湖,賀英率游擊隊留在湘鄂邊根據地,配合紅軍主力,堅持游擊戰爭。1932年反“圍剿”後,國民黨軍和地方武裝四面包圍根據地,賀英率部苦苦堅持。

1933年5月5日,因叛徒告密,游擊隊駐地被包圍,戰鬥中,賀英中彈壯烈犧牲,時年47歲。

(執筆:省委黨史研究室 劉瑛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孫敏堅 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