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塞詞欣賞:我不想走,只想留下陪你!但又不得不走,不要想我

邊塞詞欣賞:我不想走,只想留下陪你!但又不得不走,不要想我

唐朝有很多邊塞詩,因為大唐有血性,開拓而外向,是建功立業的好時代,而宋朝,比較有名的除了范仲淹的《漁家傲 秋思》外,幾乎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邊塞詞,從這點來看,宋朝的國土面積狹小也就不足為怪。范仲淹和韓琦一起帶兵打過西夏,對軍事應該說是行家,對邊塞是有比較深刻體會的,但即便這樣,他的這首邊塞詞也完全沒有唐代邊塞詩的豪邁與壯闊,反倒充滿了悲涼與無奈。

先看范仲淹的《漁家傲 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邊塞詞欣賞:我不想走,只想留下陪你!但又不得不走,不要想我

范仲淹作為軍隊的領導,對戰爭是厭惡的,因而他眼裡的大漠更多是蕭瑟、淒涼,唐人那種對勝利的渴望在范仲淹眼裡是不得不的無奈之舉。沒有勝利,即使想回家都沒有理由,喝酒時心心念唸的還是那個小家,要知道範仲淹可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主,對抵禦侵略居然是這種態度,戰爭來了,你能夠偏安一隅嗎?這種厭戰的情緒自上而下,滋長蔓延,如秋霜浸染,涼透肌骨。宋朝的國土面積越來越小,勢力一日不如一日,不是沒有道理。唐的邊塞詩氣象萬千,一躍千里,勢吞山河,而宋則顯得低沉婉轉,瑟瑟蕭條,不知所向。

邊塞詞欣賞:我不想走,只想留下陪你!但又不得不走,不要想我

幾乎同時代的歐陽修,沒有上過戰場,也寫了一篇關於邊塞的代表作,更顯無奈無助,是一種不得不的決絕。我走了,也不知道去哪裡,應該是回不來了,不要再想我了。來看看他的《踏莎行》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徵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開頭就很萎靡,正是春暖花開,一家子歡聲笑語外出遊玩的好季節,然而我卻不得不催促駿馬快速前行。強烈的對比,恰是心中對出征的不爽和不滿,心裡已經問候了很多次別人的老母親了。雖然離你越來越遠,可我的心還在你身上,對你的思念真如濤濤江水。你是否同樣離愁萬千?我知道你心兒都碎了,淚水和著脂粉,在春風中飛揚。你站在高高的山崗上,望眼欲穿,可還是回去吧,這一望無際的草原之外才看到高山,而我過了這高山還TMD一直向北走,我自己都只覺得自己是一個行人而已,不知道前面要到哪裡去?這麼多天鬼都沒見著一個。這天殺的,跑這麼遠的地方幹嘛,看來我是回不去了。你趕緊回去吧,就當我做貢獻了!

邊塞詞欣賞:我不想走,只想留下陪你!但又不得不走,不要想我

唐人的氣象是擊水三千,行雲萬里,志安社稷。而宋人的氣象,則是“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般無聊的炫富,還有無盡的銷魂與殘酒。

差別太大,不在一個檔次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