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裡面,嚴黨明知道江山遲早是裕王的卻還跟裕王一黨勢同水火,難道就不知道給自己留條後路嗎?

溫兒兒


在《大明王朝》電視劇中,嚴嵩曾經說過一句話:

大明朝只有一個人可以呼風喚雨,那就是皇上!大明朝也只有一個人可以替皇上遮風擋雨,而這個人就是我。而這句話,其實就是嚴嵩與嘉靖之間君臣關係的總結。註定了他不可能倒向裕王。


因為站在嘉靖的立場來說,大明朝的皇帝只有一個,就是他自己,大明朝的絕對權力必須要掌握在他的手中!裕王雖然是儲君,但是諸君也是君主的臣子。在嘉靖的眼裡,嚴嵩和裕王其實都是自己的臣子。

只有讓兒子和臣子鬥,他才能安心。若是讓自己的心腹大臣和自己的兒子搞在一起,他的皇位還能不能坐的穩?

只不過,裕王畢竟還是儲君,嘉靖也必須為他鋪平道路,默認他搞自己的小圈子,並且還要讓他身邊的那些人逐漸進入內閣參與決策。如若不然,裕王在登基之後是坐不穩皇位的。

所以裕王的心腹,張居正可以親近裕王,高拱也可以接近裕王,包括內閣次輔徐階也可以接近裕王。因為他們都是嘉靖留給裕王的輔佐班子,並且他們相比於嚴嵩來說,也不是嘉靖的心腹,不屬於嘉靖的權力核心圈之內。嘉靖對他們的定位就是輔佐新君。

有不少人說歷史上的嘉靖不喜歡裕王,他還有另一個兒子景王朱載圳,歷史上的嚴嵩是支持景王的。

歷史上的事,不在本文討論的範圍,因為這個問題問的是電視劇。所以這裡就從電視劇裡面來看。至少在電視劇裡,嘉靖只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孫子。他再不喜歡裕王,也只能把皇位傳給裕王,因為他沒有選擇。同樣的道理,嚴嵩也只有一個諸君可以巴結,而這個諸君就是裕王。

然而嚴嵩卻巴結不了這個儲君。這就是他身為嘉靖心腹臣子的悲哀。一僕不能服侍二主,除非老爺子主動發話才行。

與嚴嵩一樣,處境非常尷尬的人,還有呂芳和陳洪。當嘉靖狠心趕走呂芳,扶陳洪那種小人上位,看到陳洪那副小人得意的畫面後,估計很多觀眾一定是氣的牙癢癢,覺得嘉靖薄情寡義。

但是這恰恰是嘉靖對呂芳仁義的地方,因為嘉靖沒有讓呂芳幹過髒活,而且呂芳平時也非常會為人處世。雖然他也是嘉靖的人,也跟嚴嵩合作過,但是他和裕王沒有結過深仇大恨。他在宮裡面也沒有像陳洪那樣為了往上爬,四處樹敵。無論以裕王為首的清流黨,還是以嚴嵩為首的嚴黨,都對呂芳尊敬有加。

後來,呂芳認準的時機,及時得向裕王身邊靠攏,再加上嘉靖顧及了主僕情誼,呂芳才得以善終。

相比之下,嘉靖就不關心陳洪的死活了。他趕走呂芳用陳洪,讓陳洪替自己繼續幹那些醜事和髒事。待自己駕崩,所有的黑鍋都讓陳洪去背,嘉靖則繼續一世英名。

當然了,陳洪也不傻,他非常想往裕王小圈子裡靠,給自己謀條後路。裕王表面上很重視陳洪,實際上也不拿他當個人。

後來,因為馮保的事情,裕王妃打了陳洪一巴掌。陳洪因為想往裕王身邊靠,也就把這事給隱瞞了,沒報告給嘉靖。裕王聽說這事後,先是一驚,後來也坦然了,因為他也明白一個道理:嘉靖身邊的人,他也只能敬而遠之。陳洪想往自己身邊靠,他若是接納了陳洪,他和陳洪都會死的很慘

並且,他已經有馮保做內廷心腹了,留著陳洪有何用?陳洪為了搞死馮保,已經得罪了裕王和萬曆。他名聲那麼差,裕王登基後遲早要收拾他的。

這一點,陳洪看不透,嚴嵩卻看的很透。

裕王已經有張居正、高拱作為自己的外朝心腹了,他們哪個不比嚴嵩有能力?裕王要嚴嵩有何用?不管他嚴嵩怎麼朝裕王靠,裕王也不會容他。



並且,他不是呂芳。他對於嘉靖來說,他的存在價值就是如陳洪一樣——替嘉靖在朝中平衡以裕王為首的清流黨勢力。

嚴嵩即使想投靠,嘉靖能允許嗎?一個王朝最有權勢的大臣和將來要繼位的太子居然團結在一起,嘉靖晚上又怎麼能夠睡得著?嚴黨和裕王身邊的清流爭鬥了多年,雙方之間積怨太深了(比如周雲逸之死)。就算裕王能夠容忍嚴黨,裕王手底下的徐階、高拱、張居正也不可能容忍嚴黨繼續存在。

他們和嚴黨鬥爭了那麼多年,目的就是取代嚴黨,得到嚴黨的權勢。

所以,嚴嵩要想死的不那麼難看,他就只能盡職盡責的做好他首輔的工作,不能讓朝廷的俗務煩到嘉靖,並且滿足嘉靖無休止的慾望。只有這樣,他才能活的更久一點。

說不定哪天嘉靖高興了,讓他從首輔的位子上能夠體面得退下來,最後讓他回到老家安度晚年。只是很可惜,他的兒子嚴世蕃做事情做得太過分了,太欠打了。嘉靖也曾經多次敲打與他,只是他還是執迷不悟。

最後嚴世蕃害了他自己,也害了嚴嵩。



嚴嵩、呂芳、陳洪,這是嘉靖最信任的三個心腹。但嘉靖這三個心腹的感情,確實完全不一樣的。

嘉靖對陳洪,根本沒有任何感情,完全就是拿他當狗使喚,替自己背鍋。陳洪也想給自己找一條退路,但是沒有退路可走了。他的命運只有一個選擇,就是進儘量死的不那麼難看。

因為嘉靖需要有人在他死後給他背鍋,不可能給所有的心腹都留退路



與陳洪截然相反的是呂芳,嘉靖雖然把他趕到了南京。但是南京遠離政治中樞,遠離政治鬥爭。嘉靖送給了呂芳一個作為先帝心腹最希望得到的大禮——善終。

夾在呂芳和陳洪中間的是嚴嵩。與陳洪那種背鍋俠想比,嚴嵩的下場好很多,但是與呂芳想比,他的下場又淒涼了很多。

嘉靖後來算是發了善心,在自己沒死前,就讓嚴嵩倒了臺,起碼還給她留條命。若活到裕王登基後再倒,嚴嵩會死的更慘。

所以說,不是嚴嵩不想巴結裕王,而是他沒有資格巴結裕王。他的命運,其實嘉靖已經替他規劃好了。若是好好幹,嘉靖興許能放他回老家安度晚年;若是幹砸了,嘉靖就把他留到裕王登基,再讓裕王收拾他。最終嘉靖選擇了中間的一條路,放他回老家了,但卻是灰溜溜的滾回去的。


Mer86


呂芳對馮保可以說有天覆地載的恩情。呂芳去南京之前,甚至還用嘉靖給他的仙符保住了馮保。沒有呂芳的保護,馮保可以說早就死了不知道多少次。為此,馮保感激涕零,同時並且表示

“真要有那一天,兒子第一個接您回來。”

呂芳看著自己的傻乾兒子,有點欣慰的笑到:

一朝天子一朝臣。”“真到了那一天,我也回不來了。”

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有些前朝的大臣是沒有退路的。大明朝的官場最重要的便是立場,也就是你是誰的人,站在誰那一邊。嚴嵩和呂芳一樣,都是嘉靖用了幾十年的人,也都是非常聰明的人。呂芳知道給自己留退路,嚴嵩當然也知道這個道理。只不過嚴嵩沒有後路可以留罷了。

為什麼呂芳有後路可留?最為重要的原因便是嘉靖沒有讓他幹髒活,而且他平時也非常會為人處世。雖然呂芳也是嘉靖的人,也跟嚴嵩合作過,但是他和裕王沒有深仇大恨。他在宮裡面也沒有像陳洪那樣四處樹敵。無論以裕王為首的清流、司禮監、還是嚴黨,都對呂芳尊敬有加的。後來,呂芳認準的時機,及時的向裕王靠攏,加上嘉靖的顧及主僕情誼,呂芳得以善終。

嚴嵩則不一樣。嚴黨一個重要的作用便是平衡以裕王為首的清流。嚴嵩即使想投靠,嘉靖能允許嗎?一個王朝最有權勢的大臣和將來要繼位的太子團結在一起,老皇帝晚上又怎麼能夠睡得著?嚴黨和裕王身邊的清流爭鬥了多年,雙方之間積怨太深了。比如周雲逸之死、比如沈煉。裕王即使能夠容忍嚴黨,裕王手底下的徐階高拱張居正又怎麼能夠允許嚴黨繼續存在?他們和嚴黨鬥了那麼多年,目的便是取代嚴黨,得到嚴黨的權勢。

嚴嵩也不是沒有試過給自己留後路。當初他就試探過徐階,以自己讓出內閣首輔的位子拉攏徐階。嚴嵩希望徐階當上首輔以後,能夠和自己合作,讓自己能夠安享晚年。只是徐階是必定要倒嚴。後來,嚴嵩還跟胡宗憲確認過這件事情。只不過胡宗憲會做媳婦兩頭瞞,沒有告訴嚴嵩實情。

《大明王朝1566》中嚴嵩和裕王的爭鬥都是嘉靖的安排。如果嚴世蕃像嚴嵩一樣,嚴嵩父子最好的結局便是從位子上面退下來,然後一起歸隱還鄉,這樣父子二人還能安度晚年。只可惜嚴世蕃做事情做得太過分了,嘉靖曾經多次敲打與他,只是他還是執迷不悟。所以,最後嚴世蕃被殺,而嚴嵩還能夠倖存。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順手點個贊哦~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朱載垕本來是嘉靖皇帝的皇帝的三子,本來沒有什麼機會做皇帝。

嘉靖十八年(1539年),嘉靖冊封自己的次子朱載壡為太子,三子朱載垕為裕王,四子朱載圳為景王。

但是朱載壡當年十年太子之後,死了。按理來說,太子之位應該落到裕王頭上才對,但是嘉靖因為先太子之死,一直沒有再次冊封太子。

裕王雖得不到嘉靖的寵愛,但於情於理,裕王繼承大統是毫無疑問的,這一點明眼人都看得出來。

嚴嵩於嘉靖二十一年入閣,此時已經是63歲的高齡。嚴嵩自然不是傻子,相反,嚴嵩精明的很,善於揣度嘉靖的心意,因而能專寵二十餘年。



同樣,嘉靖也不是糊塗蛋,而是頗具政治手腕,大禮議之爭充分展現了嘉靖的手段。嘉靖雖然常年不上朝,但是卻牢牢的掌控著皇權!


裕王,未來的大明帝國統治者,清流黨的領袖人物。裕王一黨也是臥虎藏龍,包括徐階、高拱、張居正這樣的超級牛人。

按說,以嚴嵩之精明,在明知裕王是皇統的情況,要給自己找個靠山,向裕王靠攏才對。

但是,這是萬萬不可能的!

嘉靖才是當朝皇帝,即便自己的江山未來是兒子,但只要他嘉靖沒死,就算是兒子,也不能威脅自己的皇位!

我給你,你才能拿;我不給你,你不能搶!

嚴嵩一黨和裕王一黨,是嘉靖時代最大的兩股勢力 如果這兩股勢力何在一塊,嘉靖的皇權岌岌可危!所以,嘉靖絕對不允許這樣的情況出現!

嚴嵩豈能不明白其中的利害,他非常明白自己的定位,他就是一個工具,嘉靖用來制衡的裕王的。

嚴嵩和裕王作對,是嘉靖所希望的。如果嚴嵩靠向裕王,嘉靖立馬就會要了嚴嵩的命。

再說,裕王一黨的徐、高、張等人,跟隨裕王日久,就是為了最後分蛋糕,他們豈能讓嚴嵩加入?一朝天子一朝臣!

所以嚴嵩明知裕王會繼承大統,還是要去和裕王作對,這是他唯一的選擇!

只是,嚴嵩的兒子嚴世蕃做事太絕,不給自己留活路!


小鎮月明


沒有什麼真正的賢臣,賢時便用,不賢便黜,有時候,賢與不賢也由不得他們。這就是嚴黨還有裕王不可能在一起問題的關鍵。

那就是他們彼此都不是一路人,大明王朝這部劇,一直以來的衝突核心關鍵點都是嘉靖自身利益與國家利益的矛盾。

雖然家國一體,都是嘉靖的,但是在國事面前作為大家長的嘉靖還是分的很清楚,公私分明的。

而這派別,因為嘉靖的公私分明天然分為二派人

第一派當然是嘉靖的家奴們,他們包括司禮監,東廠,錦衣衛,還有各地方下派的太監,比如楊金水,這些人其實就是皇帝陛下的家奴,他們的最大作用就是忠誠於皇帝陛下,為皇帝陛下做事,因此他們才稱呼自己為奴才。

第二派當然是內閣和各個政府機關的文官集團,宋明以來中國社會都強調“皇家於士子共治天下”也就是所謂的“群臣共治”因此他們是臣下,不是家奴,他們是有權利參與政務的。

這二派,簡單說就是,太監是打工的,他們只對皇帝負責,文官是參股的小股東,他們有權利說話。

這是權利劃分和階級根源,那麼回到嚴嵩問題又如何?

其實嚴嵩無疑是一個另類的文官,簡單所,他被奴化了,他最後的所作所為,都是做的和家奴太監錦衣衛做的事情一樣。

而且天然的身份優勢讓他做這樣的事情反而更順利。

嘉靖吧嚴嵩當做自己的家奴還有刀斧手在使用,而嚴嵩也是盡心盡力,這就是問題的關鍵,那就是嚴嵩已經拋棄自己的派別,從一個股東變成奴才。這樣情況下,作為反對派的內閣當然不滿,內部出叛徒,還是如此重要人物,這還得了,如果這樣事情成為常態,那麼我們都會成奴才啊。

於是他們會找皇帝理論,用光面堂皇的正義和是天理做旗幟,大張旗鼓的對嘉靖說,作為天子當一社稷江山為重,不能“逆天而行”。

這話意思大家懂嗎?都是假的,不過是告訴嘉靖,大明我們也是有股份的。

但是嘉靖是個聽話的皇帝嗎?他一直都不是,為了私慾他必須重用嚴嵩,於是無數有股份的文人開始前仆後繼的死諫之路,歸根結底就是告誡嘉靖。

這個國家有我們一份,你不能瞎掰。

可是皇帝陛下也是要權利又要錢的,他不放便動手,於是對已經成為家奴的嚴嵩說

老嚴啊,你去處理一下。

最後

楊繼盛死諫,被殺,沈煉死諫也被殺。

為了表面上的臉面,他沒有親自動手而是借刀殺人,這刀就是嚴嵩。

嚴閣老那是真仗義,主動幫嘉靖扛黑鍋,而換來的就是嚴黨的高官厚祿還有權威。

這買賣值得嗎?在嘉靖一朝當然值得,但是嘉靖是會死的,可是已經成為家奴的嚴嵩還有他們利益集團卻不同。

已經被認定為叛徒的嚴嵩,如果對裕王還有清流說,我想回來,這大明還有我的股份,你看他們答應不答應?

更何況嘉靖早就在為自己的兒子安排身後事,當嘉靖將徐階,高拱,張居正這的清流都安排個裕王做師傅的時候,就是清流和嚴嵩黨羽對立的時候。

而主導這一切的就是嘉靖,嚴嵩成了嘉靖制衡裕王清流的武器,存在目的就是與裕王清流集團為敵,這才是嚴嵩存在的價值,作為家奴幫我做事,作為政治制衡的武器幫我穩定朝局,作為我的人,最後跟我一起去死。

也就是說嘉靖從一開始就沒想過給嚴嵩活路,在嘉靖看來我活一天,你聽話就讓你得瑟一天,僅此而已。

這就是我開篇就說:沒有什麼真正的賢臣,賢時便用,不賢便黜,有時候,賢與不賢也由不得他們。

這句話是嘉靖留給裕王的最後一句話,也是最後的告誡

那麼他要傳遞的意思到底是什麼?

其實不過是告訴裕王:你小子別太幼稚了,我知道你和文官清流關係好,這也是我特意安排的。如我這樣的帝王全天下沒有幾個,這手段你學不來,你還是老老實實讓他們參股得了,等你弄明白“賢與不賢”道理的時候,你就會知道,什麼是“賢時便用,不賢便黜”。

嘉靖心思可謂是用心良苦,那麼裕王聽懂了嗎?我看聽懂了,但是他沒機會用,因為他的命太短了。後來的皇帝沒這個教誨,因此也不懂,最後明亡於參股的文官集團。

後來的滿清不一樣,他們懂這個道理,於是,他們讓文官全部當奴才

也因此,明朝大臣稱呼自己為“臣”,清朝大臣基本稱呼自己為“奴才”。

區別的關鍵點就是,文官集團有沒有參股權。。。。

哦了,事情就這麼簡單。


阿斗不傻


因為嚴黨首領嚴嵩清楚,嘉靖帝搞的是權力平衡,把朝廷的權力分成代表自己的司禮監,嚴黨,和跟裕王結合在一起的清流黨,清流黨也就是倒嚴黨,他們的核心人物是徐階高拱張居正。

這三個權力集團,當然是代表皇權的司禮監居中,最重要,負責調節朝廷的權力平衡。而且嘉靖帝雖然躲在深宮,但是他通過司禮監,不僅牢牢掌握朝廷的核心權力,還通過嚴黨斂財,通過裕王和清流黨治國。

這種平衡,輕易不會打破,如果誰打破,朝廷的權力結構會立刻改變,嘉靖帝極有可能面對喪失居中調停的能力,甚至喪失對整個朝廷大局的掌控。

本來以徐階高拱張居正為首的清流言官已經站在了裕王那邊,比如那個周雲逸,是一個小小的欽天監監正,竟然在裕王和清流黨的背後支持下,觸犯嘉靖帝,可以說朝廷大部分官員已經站在裕王這個未來皇儲的一邊。

為了制衡裕王和清流,嘉靖帝不讓司禮監過於接近裕王,嘉靖帝放任嚴黨恣意妄為,制衡裕王,目的就是要維持朝廷權力的平衡。

而為了制衡嚴黨,既讓嚴黨可以為自己斂財,又不讓嚴黨勢力過於膨脹,嘉靖帝默認裕王和清流黨結成倒嚴黨,默認清流黨靠攏裕王。比如裕王那幫人推薦的譚綸,海瑞,王用汲都得到了重用。

在這種互相制衡的朝廷格局下,嚴黨和裕王清流黨一旦發生小範圍的衝突,嘉靖就派出司禮監從中調停,裕王清流黨勢力過大時,代表皇權的司禮監就稍微向嚴黨靠攏,嚴黨勢力過大時,司禮監又站在裕王一邊。總之,就是維持一個合理的衝撞,把權力的衝突限制在可控的範圍內。

嘉靖帝這麼維持權力的平衡,前面已經說了,就是既能讓嚴黨給自己斂財,滿足自己的驕奢淫逸,大興土木,又能讓清流黨在可控範圍內,有效的任用人才,好好處理國家大事。

嚴嵩老奸巨猾,又善於揣摩聖意,他清楚嘉靖一直沒有對自己和嚴黨下手,是因為嚴黨是嘉靖帝的斂財工具,能給嘉靖帝幹髒活累活,一旦嚴黨向裕王靠攏,工具就變成了威脅,因為整個朝局會失去平衡,嘉靖帝將很難有效控制,最後不得不祭出司禮監去跟整個文官集團衝突爭鬥。

到時候,裕王作為他的繼承人,皇儲,未來的皇帝,是不能動的,只能拿嚴黨開刀。嚴黨死得更快。

後來嚴黨倒臺以後,司禮監的陳洪鞭打百官,證明了皇帝跟百官直接衝突這一點。

一旦皇帝和百官直接衝突,其激烈程度就會急劇升高。不打幾個人,殺幾個人,是不會罷休的。周雲逸直接跟嘉靖帝衝突,被殺了,海瑞跟嘉靖帝直接衝突,被下詔獄,差點死了。

嚴嵩不會傻到向裕王靠攏,打破朝廷的平衡局面,把嘉靖帝放在火上烤,更不會傻到向裕王靠攏,把嚴黨變成嘉靖帝的威脅。

總之一句話,嘉靖帝要的是平衡,而嚴黨是平衡的一點。嚴嵩帶著嚴黨,維持住自己平衡的支點,為嘉靖好好斂財,就可以保證自己的權力和榮華富貴。

可惜的是,在《大明王朝1566》裡,編劇把嚴黨裡的核心人物嚴世藩羅龍文鄢懋卿等人,寫得太過於莽撞衝動,沉不住氣,要不是嚴世藩等人瞎搞,嘉靖帝是不會動嚴黨的,況且嘉靖帝還要用被目為嚴黨人物的胡宗憲主持東南抗倭大局。


西堤君


裕王還年輕,還在寄希望于徐介,張居正等所謂有學識的文臣希望。但是等他到了60歲他會發現這些耍嘴皮子的比貪汙的更是國家蛀蟲!甚至是直接架空他把他當做傀儡!但是這要幾十年之後的事了,現在的裕王是沒法改變看法的。所以嘉靖出了一個很順他意的未來首輔名單。同時在出這個名單時異常的憤怒!


日常刷下線


在嚴嵩眼裡,裕王跟他爹比起來那是幼兒園的水平,嚴嵩連萬曆都不放眼裡,哪會把裕王當回事。但是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嚴嵩估計做夢也沒想到這個小牛犢一上臺就敢動他,而且就嚴嵩所處的位置講,他也不太可能跟裕王站在統一戰線上,因為裕王壓根看不上他。


k313


裕王爺和嚴嵩是兩個黨派的頭領,他們對於政治都有自己的做派,他們相互對立而不相容。嚴嵩心裡清楚到了他這個地步沒有辦法回頭,退一步只能是萬丈深淵,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擴大自己嚴黨的勢力,勢力強大了皇帝也就形同虛設了。嚴嵩不止一次責怪嚴世翻成為不了他的保護傘,反而一次次的讓嚴嵩來擦屁股。可想而知嚴嵩是多麼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和自己一樣機智,把嚴黨擴大,能夠全身而退後躲在兒子的保護傘裡。


祥子灬花燈


這位的回答才精彩


章154815102


嚴嵩的一個主要作用就是制衡裕王勢力,如果他敢出現向裕王的一點跡象,那估計也就活到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