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地輕騎兵:鐵甲無雙,德國履帶式摩托車

在二戰時期的德國軍隊中,活躍著一支支奇特的履帶式摩托車隊。這種介於半履帶式車和摩托車之間的“怪車”,曾經紅火一時。它就是被命名為sdkfz.2型的履帶式摩托車。

戰地輕騎兵:鐵甲無雙,德國履帶式摩托車

曇花一現的半履帶式摩托車 

其實,早在20世紀30年代初期,德國人就熱衷於半履帶式車輛的研製,先後研製出從1噸到24噸等多種型號的半履帶式車輛,並以HK系列命名。其中,小型的半履帶式車輛從1939年開始研製,研製代號為HK100型,由兵器局第6科負責牽頭,NSU公司負責研製和生產。

由於參考了奧地利的輕型半履帶式車輛,設計和試製工作進展得很快,1940年初就製成了樣車,並於當年生產出70輛試生產型半履帶式摩托車。隨後,正式定名為Sdkfz.2特種車輛,德文名為Kettenkrad,意思是“特種機動車輛”。

戰地輕騎兵:鐵甲無雙,德國履帶式摩托車

由於它的外形原因,人們也叫它Sdkfz.2半馬人。1941年生產了420輛,1942年生產了985輛,1943年生產了2450輛,1944年生產了4490輛。整個二戰期間,共生產了8345輛(一說8871輛),成為德軍在二戰戰場上廣泛使用的“戰場輕騎兵”。

儘管德國人把它歸入半履帶式車輛一類,但它並不是典型的半履帶式車輛。典型的半履帶式車輛前部為兩個車輪,但這種半履帶式摩托車前部僅有一個車輪,起承載作用的主要還是後部的履帶部分,前部的車輪主要起轉向作用。無疑,這種半履帶式摩托車的越野性能和行駛穩定性能要優於一般的摩托車,這也是它能紅火一陣子的原因所在。

戰地輕騎兵:鐵甲無雙,德國履帶式摩托車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德國的Sdkfz.2履帶式摩托車和現在的“三輪蹦蹦”有些相似。整個看來,這種Sdkfz.2半履帶式摩托車有兩大特點。第一。它兼有摩托車的輕便性和履帶式車輛越野能力強的特點,第二,“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動力、傳動、行動、操縱機件“一個都不能少”。它雖然是超小型車輛,但看起來也是蠻複雜的,至少比起一輛單人摩托車要複雜得多。其自重為1235千克,全重為1560千克,乘員為3人,一名駕駛員,兩名乘員坐在後部,呈“倒坐觀音”狀。全長3000毫米,全寬1000毫米,全高1200毫米,十分小巧玲瓏,但比起一般的單人摩托車要大些。

戰地輕騎兵:鐵甲無雙,德國履帶式摩托車

從總體上看,Sdkfz.2半履帶式摩托車前部為駕駛員席、變速箱和操縱部分,後部為發動機及其各系統。發動機的動力通過傳動軸傳遞到前面的變速箱,再傳到兩側的主動輪上,主動輪齒撥動履帶,推動車輛前進。主動輪在前,誘導輪在後。每側有4個交替排列的負重輪,第2、4負重輪在外側,第1、3負重輪在內側。

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內外側負重輪的結構是不一樣的,而誘導輪則和內側負重輪結構一樣。這樣做的目的是便於拆卸外側的負重輪,並使誘導輪和每側負重輪有互換性,同時誘導輪可以著地,和負重輪一樣起支撐作用。採用扭杆彈簧懸掛裝置和單銷式鑄鋼履帶板,履帶板的接地面有橡膠墊塊,履帶板寬度為170毫米,每側有40塊履帶板,履帶著地長為820毫米。履帶的張緊度可以調節。前部為單個輪胎車輪,用於轉向。從整車的負荷分配情況看,後部的履帶部分負擔1465千克,前輪僅負荷95千克,大約僅負擔整車6%的負荷。

Sdkfz.2半履帶式摩托車其動力裝置為奧貝爾公司製造的1.478升直列4缸、液冷汽油機,跟當今的中低檔家用轎車的氣缸排量差不多,但它的最大功率僅為36馬力(26.5千瓦)。發動機的耗油量卻大得驚人,公路行駛時百公里油耗達16升,越野行駛時更高達22升!今天的1.5升的家用小轎車百公里油耗也就是7~8個油,差了一倍多!除了半個多世紀來的機械工藝水平上的差距外,履帶式車輛耗油率高,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汽油箱設置在履帶兩側的上方,燃油量為2×21升,摩托車的最大速度達到了70千米/小時,對於半履帶式摩托車來說,這是相當高的速度了。最大行程為250千米。牽引能力為450千克。

戰地輕騎兵:鐵甲無雙,德國履帶式摩托車

Sdkfz.2半履帶式摩托車變速箱為機械式,有主副變速箱各一個,主變速箱有3個前進擋和1個倒檔,副變速箱有高低兩檔,這樣,可實現6個前進檔和2個倒檔。操縱裝置包括:旋轉握把式手油門,離合器踏板、變速桿、制動踏板、手剎車、前輪制動拉桿等。有趣的是,它的轉向操縱裝置很特別。駕駛員手把向左或向右轉動一個角度,摩托車便開始轉向,這和一般的摩托車和自行車沒什麼兩樣。但是,當轉向角度超過15度時,內側履帶的制動器便開始起作用,使內側履帶參與轉向,這是這種履帶式摩托車的“絕活”。儘管如此,它還是不能像純履帶式車輛那樣實現原地轉向,它的轉向半徑達到4米左右,還是比較大的。

Sdkfz.2半履帶式摩托車沒有固定的武器,乘員可利用隨身攜帶的武器進行戰鬥。Sdkfz.2半履帶式摩托車首次投入實戰,是1941年德軍進攻庫雷塔島的戰鬥中。此役,德軍利用空降空投方式投放了大量的半履帶式摩托車參與戰鬥,對戰鬥的勝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後,Sdkfz.2主要用於東部戰線,在俄羅斯廣袤的冰雪融化的泥濘地上,這種半履帶式摩托車可以很好地發揮它通行性好的特長。此外,在北非戰場、歐洲西線和地中海戰區等,也有不少用於實戰。在戰爭中,它主要用來牽引輕型火炮和掛裝小拖車,此外,還直接用來運送人員和軍用物資,以及擔任偵察和通信任務等,在德國空軍中,主要用它來牽引飛機滑行。

變型車一瞥

Sdkfz.2履帶式摩托車的變型車不多,這裡介紹幾種主要的變型車。

戰地輕騎兵:鐵甲無雙,德國履帶式摩托車

Sdkfz.2/1和2/2型野戰佈線車全稱為“Sdtkfz.2/1和2/2型野戰電話線敷設車”。有時為了區分,也將2/2型稱為重型電話線敷設車。兩車的共同特點是,在發動機罩的上方,焊上一個支架,裝上捲筒式電話線電纜,但後者的支架尺寸較大,可以裝大型電纜或兩部電纜;車體後部掛裝一個兩輪拖車,同樣裝一套捲筒式電話線電纜。這兩種野戰佈線車生產的數量都較少。

加長型半履帶式摩托車也稱為HK102型試製型半履帶式摩托車或5乘員組半履帶式摩托車,目的是增大摩托車的承載能力,1944年至1945年間研製。其特點是將車體加長了300毫米,增加了一對負重輪,即負重輪軸由4個變為5個;乘員數也由3人變為5人,即一名駕駛員,後部有4名乘員,2人面向前而坐,2人面向後而坐;承載能力由325千克增加到700千克;更換了馬力更大的“福特”V型、8缸汽油機,最大功率達到了60馬力(44.1千瓦)。由於德國陸軍對這種加長型半履帶式摩托車“不感興趣”,結果,這種摩托車只生產了20~30輛。

戰地輕騎兵:鐵甲無雙,德國履帶式摩托車

無線電遙控爆破車也稱為Sdkfz.304型無線電遙控爆破車,德文名為Springer,用於送炸藥包或爆破掃雷。它由加長型半履帶式摩托車改裝,去掉前部的輪式部分,車體的四周還加裝了薄裝甲,正面為10毫米鋼裝甲,側面及後面為5毫米厚的鋼裝甲,整車的改動是比較大的。加裝裝甲的目的是,防止被敵方的輕武器射中而使炸藥誘爆。

遙控爆破車其戰鬥全重為2.4噸,裝有330千克炸藥,威力還是相當大的。車體後部設有駕駛員席,也就是說,它可以由士兵在車外遙控操縱,也可以有人上車操縱。

令人驚奇的是,這種遙控爆破車的最大速度可以達到42千米/小時,最大行程也有200千米。裝備的無線電設備為UKE6型超短波無線電接收機。其實,它和當今中小學生玩的遙控玩具汽車在原理上是一樣的。當然,遙控玩具汽車控制的是電動機,而Sdkfz.304遙控車控制的是汽油機,而且,這種遙控爆破車不是“殉爆式”的,它不是一次性使用的“汽車炸彈”,而是到達指定地點後將炸藥卸下,遙控車撤出,炸藥被遙控引爆後,遙控車再返回本方陣地,可以反覆利用。

從1944年10月到1945年4月,德國共生產了大約50輛Sdkfz.304型無線電遙控爆破車,並有部分用於實戰。

戰後餘波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聯邦德國陸軍並沒有立即廢掉這種半履帶式摩托車,而是想讓它在山嶽丘陵地帶繼續使用一段時間。到了50年代末期,德國軍方甚至想設計改進型的小型履帶式摩托車,並已付諸行動。

戰地輕騎兵:鐵甲無雙,德國履帶式摩托車

1960年至1962年間,NSU公司研製出3輛樣車。樣車的全重為2.5噸,全長3100毫米,全寬1300毫米,全高1350毫米,外形輪廓上,比原來的Sdkfz.2型要稍大些,前面的車輪部分已經去掉,為純履帶式小型車輛。動力裝置為4缸、水平對置活塞式、風冷式汽油機,最大功率40馬力。其性能比起原來的Sdkfz.2型半履帶式摩托車要提高一大截。但是,由於稍後德國軍方和波爾舍公司合作研製成功全重2.7噸的“鼬鼠”空降戰車,可以裝重機槍或反坦克導彈發射器而成為戰鬥車輛,其性能和適應性明顯高出NSU公司的小型履帶式車輛,這樣,NSU公司的產品最終未能定型投產。而二戰期間生產的Sdkfz.2型等“不倫不類”的半履帶式摩托車,最終進入了“戰車博物館”,成為歐洲多家戰車博物館中的珍貴館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