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四期在线访谈:探索与转型—安顺市城市“双修”工作访谈

访谈时间:2018年10月29日

访谈嘉宾:安顺市城乡规划局总规划师 冯自卫


2018年第四期在线访谈:探索与转型—安顺市城市“双修”工作访谈


主持人:各位好,欢迎来到安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安顺市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安顺市新闻网承办的在线访谈栏目。本期在线访谈的主题是“探索与转型—安顺市城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到我们访谈间做客的嘉宾是安顺市城乡规划局总规划师冯自卫同志,他将与大家一起交流我市城市‘双修’工作开展情况。冯总,您好,欢迎做客在线访谈,节目开始前,先和网民朋友们打声招呼吧。

2018年第四期在线访谈:探索与转型—安顺市城市“双修”工作访谈


冯自卫: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

2018年第四期在线访谈:探索与转型—安顺市城市“双修”工作访谈


主持人:冯总,我了解到“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这项工作,现在统称叫城市“双修”,能给我们详细解释一下,什么叫城市“双修”?城市“双修”包括哪些内容?

2018年第四期在线访谈:探索与转型—安顺市城市“双修”工作访谈


冯自卫:城市“双修”是一项治理城市病的系统性工程,概括来讲,城市“双修”包括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两大类。其中:生态修复包括山体修复、水体治理、废弃地和受污染用地修复以及完善城市绿地系统四个方面;城市修补主要是弥补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方面的短板,包括填补基础设施欠账、增加城市公共空间、改善市民出行条件、改造老旧小区、保护传承历史文化、塑造城市的时代风貌等六个方面。

主持人:冯总,听您介绍后,我们对城市“双修”的概念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我想问一下,为什么安顺市要开展城市“双修”工作呢?

2018年第四期在线访谈:探索与转型—安顺市城市“双修”工作访谈


2018年第四期在线访谈:探索与转型—安顺市城市“双修”工作访谈


2018年第四期在线访谈:探索与转型—安顺市城市“双修”工作访谈


2018年第四期在线访谈:探索与转型—安顺市城市“双修”工作访谈


冯自卫:城市“双修”是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一种有效手段。城市“双修”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城市发展方式、城市规划建设理念都有了重大转变,所以我们今天访谈的题目叫做“探索与转型”。城市如何“转型”,城市“双修”是主抓手之一。安顺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空气质量下降、交通拥堵等“城市病”也随之而来。以前我们总提“人定胜天”,现在我们主张“以人为本、道法自然”。以前我们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片面强调高密度、高容积率的开发建设,忽视了城市与山水和谐共生的关系,城市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遮挡了自然山体和水体,影响了城市品质和宜居性。以前我们总羡慕平原地区,认为平原地区地势平坦,用地条件好,而我们主城区有166座山体,反而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建设,有段时间我们还提出了“向山要地”。

现在不一样了,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主城区拥有的166座山体,反而成为我们城市发展最重要的特色,我们成了别人羡慕的对象。10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城市规划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因此,安顺市要做城市“双修”,通过“显山、治水、织绿、兴游”等方式,改善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将安顺真正打造为“西部山地生态人居典范和中国休闲旅游名城”,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促进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还广大市民一个天蓝、山绿、水清、地洁的安顺。

主持人:冯总,安顺市是2017年3月申报成功列入全国城市“双修”第二批试点城市,对于如何做好城市“双修”工作,我们是怎样谋划的呢?

2018年第四期在线访谈:探索与转型—安顺市城市“双修”工作访谈


冯自卫:作为城市“双修”全国试点,也是西南地区首个全国城市“双修”试点城市,我们在城市“双修”工作上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第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我们要摸清城市目前存在哪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通过发放2000份本地市民问卷和500份外地游客问卷、详细地现场调研等方式,结合问卷调查和规划团队的分析,得出目前我市存在的主要短板,包括山体、水体与城市关联不够紧密,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不足,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等。

第二是突出规划引领。邀请国内水平较高、指导过三亚市城市“双修”工作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组织编制了《安顺市城市“双修”规划》。针对我市面临的六大突出短板,有针对性的提出城市“双修”策略,通过修复城市山水自然环境、增加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健全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加强城市天际线管控等方式,达到系统施治、整体提升、内外兼修的目标,逐步补齐城市环境和功能的短板,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第三是完善机制保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市级层面,成列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城市“双修”全国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整体推进、部门协调、督导考核等工作;在技术层面,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安顺市规划设计院组成联合团队,为城市“双修”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主持人:冯总,您刚才说《安顺市城市“双修”规划》已编制完成,如何让规划真正落地实施,我们是怎么做的?

冯自卫:规划的实施必须以项目来作为依托。在《安顺市城市“双修”规划》基础上,立足现状突出问题和既有工作基础,我们策划安顺中长期城市“双修”项目400余个(约500亿元),形成城市“双修”总项目库。同时,为迎接住建部的专家评估,我们从400多个项目中,选择示范性强、可总结、可推广、易见效的40个项目(总投资约97.5亿元)作为试点项目,形成城市“双修”试点项目库,由市级层面统筹推进。

2018年第四期在线访谈:探索与转型—安顺市城市“双修”工作访谈

主持人:冯总,刚才您为我们介绍了规划编制、项目策划、机制保障等方面的内容,现在我们很多网友比较关心具体项目的实施,能给我们介绍一下目前实施成效较好的一些城市“双修”项目和主要经验吗?

冯自卫:在生态修复类项目中,目前实施成效较好的是虹山湖公园、娄湖生态公园和贯城河综合治理,这些项目广大市民也比较熟悉。特别是我们在对开发区双簧坡进行山体修复时,采用了团粒喷播复绿代替原有的植生槽法复绿,让修复后的山体更为自然,受到住建部的表扬。

在城市修补类项目中,无论是已实施完成的黄齐生故居修缮、市人民医院迁建等项目,还是正在实施过程中的打通城区“断头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提升、海绵城市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等项目,都对弥补城市“短板”、提升城市品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这里重点讲一下我们正在开展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提升工程。我们正在开工建设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提升工程,其规划建设思路与总书记的讲话不谋而合,也是将城市“双修”理念贯穿其中,采用渐进式、微更新的方式,坚持真实、完整的保护街巷格局、院落和历史建筑,延续城市发展的文脉。另外从目前情况来看,城市“双修”工作已逐步拓展到各个县区,平坝区的杨柳湾湿地公园、普定县的定南古城建设、镇宁县下北街整治等项目的实施,都是各县区对城市“双修”工作研究和探索。

主持人:冯总,看来通过不断的探索与转型,安顺市的城市“双修”工作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了,我想问一下冯总,下阶段我们还会策划实施哪些具有安顺特色的城市“双修”项目呢?

2018年第四期在线访谈:探索与转型—安顺市城市“双修”工作访谈


2018年第四期在线访谈:探索与转型—安顺市城市“双修”工作访谈


冯自卫:下阶段我们会将探索继续深入,接下来我们重点策划了一批非常有安顺特色、有典型示范效果的项目,这里因为时间原因我简要介绍四个项目:

一是“内环线”景观提升项目。安顺城区“内环线”即虹山湖路—西水路—塔山东西路组成的“一环”,长度约6公里。项目通过整合街道公共空间、丰富绿化休憩场所、提升绿色生态功能、改善步行交通环境、完善市政基础设施等方式,建设环绕老城区的特色“绿环”,补足老城环境、交通、生态、设施短板,以较小的投资,显著改善城市环境,极大提升城市品质,提高游客对城市的良好印象,增加广大市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二是全民健身休闲体育运动公园。位于市民综合服务中心南侧,面积约10万平方米,将原规划中的商业开发用地调整为公园用地,重点补充城市休闲健身体育设施和大型开敞空间,为安顺市民提供了一个全民参与的、永久性的、免费的休闲运动场所。

三是民主路综合整治。民主路长度约550米,项目通过降低道路交通功能,提高步行舒适度,加强建筑立面、广告牌匾等设计引导,打造安顺第一商业步行街,塑造安顺城市新名片,休闲与购物的新空间。

四是全民健身城市休闲绿道。项目依托现状公园、山体、水体、廊道,由滨河步道、环湖绿道、山体绿道、铁路绿道、林荫步道等共同构成,兼具休闲健身、风景游览、步行交通、文化展示等功能进行整合联通,打通关键节点,串联驼宝山—虹山湖—贯城河—娄湖—花山,形成总长度约31.5公里的城市休闲绿道网,形成主城区“慢道+绿道”系统。

主持人:冯总,听了以上您的介绍,我已经对这些项目的实施非常憧憬,甚至有点迫不及待了,城市“双修”确实可以让城市更加美丽,让生活更加美好。刚才您说了城市“双修”要坚持以人为本,请问冯总在这方面我们如何让城市“双修”工作更加关注人的发展?

2018年第四期在线访谈:探索与转型—安顺市城市“双修”工作访谈


2018年第四期在线访谈:探索与转型—安顺市城市“双修”工作访谈


冯自卫:确实,城市“双修”工作离不开广大市民的理解与支持。我们在城市“双修”工作中也高度重视公众参与。前期,通过悦读帮等微信平台,针对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开展调研,了解市民和游客真实意愿,找准“双修”工作方向。中期,开展了最美安顺城区图片征集等系列活动,保持大家对“双修”工作的持续关注和热度。后期,通过举办“守望贯城河•小城故事多”等双修主题活动,向百姓展示“双修”工作内容和成效,让市民直观感受到“双修”给城市带来的变化。守望贯城河•小城故事多” 城市“双修”主题活动有将近1万人报名。根据问卷调查,市民对虹山湖公园的满意度为95%,对贯城河的满意度为68%。我们正是通过建立全过程公众参与机制,真正实现城市“双修”为人民的目标。城市“双修”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程,我市的城市“双修”工作仍然在路上,在此,我也希望广大市民、各位网友能够一如既往的支持我市的城市“双修”工作。

主持人:您说的非常好,城市“双修”工作仍然在路上,我相信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的城市“双修”工作更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让我们共同期待城市“双修”让城市更加美好。各位网友,今天的在线访谈到此结束,感谢冯自卫总规划师的精彩介绍。我们下期再见。

冯自卫:主持人,各位网友,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