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學者認為蒙古入侵是對伊朗文明最大的摧殘

在伊朗地區長達數千年的歷史進程中,遭到過很多次的外族入侵,其中有三次被學界認為是對伊朗文明發展產生過重大的影響,那就是馬其頓亞歷山大的入侵;阿拉伯帝國的入侵;蒙古汗國的入侵。

在包括《劍橋伊朗史》在內的大多數各國學者的著作中,一般都認為阿拉伯人滅亡薩珊波斯帝國,對伊朗地區文明走向影響最大,因為從此伊朗文明進入到了伊斯蘭教的籠罩之下,直到今天。但伊朗學界自身卻不這麼認為,他們認為蒙古人的入侵,是導致此後伊朗地區陷入社會全面倒退和文明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對伊朗固有文明的最大摧殘。下面是伊朗學者D.伊思範安的相關論文中的論點:

  1. 蒙古軍隊對當時伊朗地區的大小城市進行了野蠻摧毀,對城鎮民眾大肆殺戮,在阿拉伯帝國及花拉子模沙國家裡,長期存在的農業經濟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伊朗境內各民族此後花了幾個世紀,都沒有能夠完全恢復。
  2. 蒙古入侵以及此後伊兒汗國期間,伊朗地區遊牧特點下的畜牧業,代替了農業,成為主要的生產方式,本已逐漸消亡的部落生活,再度成為伊朗大眾的主要生活形式。這導致了中央政府對各地區的掌控力度下降,各部落間相互角逐、吞併間的血腥鬥爭不斷,無論是此後佔據伊朗地區的穆法扎爾王朝、帖木兒王朝、白羊王朝、薩法維王朝、阿富汗人王朝、納迪爾王朝、贊德王朝、愷加王朝等,都是以各自部落為中心、武力征服為基礎的政權。
  3. 由於世俗社會的黑暗、可怕,導致社會上民眾崇信秘密的、遁世的思想,蘇菲等伊斯蘭教中原本非主流的教派,開始在民眾中流行,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宗教思想混亂;而文學作品中充斥著靈幻和神秘的色彩。
  4. 由於官方文書中先後普及以蒙古語、突厥語、察合臺語、普什圖語等,結果是伊朗民眾的語言中,大量出現了上述語言所遺留下的詞彙,原本的波斯語的語境不復存在。

當然,蒙古人的伊兒汗國政權在伊朗地區建立後,也對後世伊朗有過一些有益的推動,除了大家都知曉的促進貿易外,旭烈兀汗親手覆滅了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哈里發政權,從此將阿拉伯人勢力驅逐出了伊朗地區,從而為其後伊朗出現自己的民族政權提供了條件。要知道在哈里發時代,其一直不遺餘力地阻礙伊朗地區出現本民族的政權。

伊朗學者認為蒙古入侵是對伊朗文明最大的摧殘

伊兒汗國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