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簡易德悟人生」《人生五章》你在哪一章?

「凡簡易德悟人生」《人生五章》你在哪一章?

《人生五章》這首非常有哲理的詩,很多智者把它貼在牆上用來鞭策自己去成長。

起初看到人生五章,豁然覺醒,有了很深的體會。今天不管你遇見什麼挫折和迷茫,請好好體會這首詩。

第一章:我走上街,人行道上有一個深洞,我掉了進去。我迷失了……我絕望了。這不是我的錯,費了好大的勁,才爬出來。

第二章:我走上同一條街,人行道上有一個深洞,我假裝沒看到,還是掉了進去。我不能相信,我居然會掉在同樣的地方。但這不是我的錯。還是花了很長的時間才爬出來。

第三章:我走上同一條街,人行道上有一個深洞,我看到它在那兒,但還是掉了進去……這是一種習氣。我的眼睛張開著,我知道我在那兒。這是我的錯。我立刻爬了出來。

第四章:我走上同一條街,人行道上有一個深洞,我繞道而而行。

第五章:我走上另一條街。

「凡簡易德悟人生」《人生五章》你在哪一章?

我們把五章分別分為迷失,否認,覺察,接納,超越:

第一章,迷失

走在街上時,你掉在深洞裡,你絕望迷失,

你覺得自己沒有錯,還費了你很大的勁才爬出來,你覺得應該怪洞,跟你沒有任何關係。

就比如我們平時遇見已經發生的事情,我們覺得自己沒有責任,開始抱怨委屈覺得自己根本沒有絲毫的錯,就應該怪那個深洞。

要不是那個深洞,我怎麼會掉進去呢?

深洞好比:要不是那些人那些事我怎麼會這樣?

我們都知道生命短暫,知道要快樂當下。

卻從來沒有去修正自己的心境,總是尋找自身意外的原因。

第二章,否認

走在同一條街,你知道那裡有洞,卻假裝沒有看到那個深洞,結果你還是掉進去了。

你不敢相信竟然掉在同樣的地方,開始否認這絕不是我的錯,抱怨甚至比第一次還委屈,還多了怨恨,居然花了我那麼長時間才爬出來,你憤憤不平。

生活中我們會遇見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不是每個人都喜歡你,你也不是每個人都喜歡。

會有工作中的問題,會有同事朋友間的問題,以及事業的不如意。

明知道世界上沒有一模一樣的人和思想,我們自己的手和腳都是不同大小,甚至有很多人臉都是一大一小,而我們思想裡偏偏強求別人跟我們一樣。

當事情發生了,我們從來沒有從自身找出原因,視而不見自己的不足,都覺得一定不是自己的問題。

你生意失敗了,你埋怨生意難做,是否想過自身能力是否不足?

你的員工沒有積極性,你指責他們拿著工資不好好做事,是否想過自己管理和用人是否有誤?

你被客戶投訴了,你覺得他們不講理還擺架子,你埋怨客戶不理解你,接著可能有語言上的衝突,你整天心情不好,是否想過為什麼被投訴?

你找好友幫忙被拒絕了,打著友情的旗號指責,你覺得他們理所當然該幫你,你越想越氣,接著就是刪除拉黑絕交,是否想過你的要求是否讓好友為難?

第三章,覺察

一般只要是心地善良,重感情的人,有些悟性都很容易走到這一章。

開始認識到自身不足,自省,也明白沒有一百分的人和事。不再抱怨推卸責任,開始正視自己的問題和接納他人的不完美,懂得了每個人的思維和認知不同。

同樣的事物,你看到的是美好的一面,而有的人看到的可能是醜陋的。

但卻很難再走到後面兩章,為什麼呢?

大多數人的思維就是:知道自身不足需要修正,但我不能低頭,不能承認失敗和錯誤,所以很難突破下一章。

生活中工作中我們可能面臨各種各樣的摩擦,其實人與人之間哪裡有什麼不解的仇恨,一句歉意,一個微笑,一句暖心話就可以被善待。

第四章,接納

我們總是努力證明自己就是完美的,希望得到每一個人的認可,後來才發現是多麼的荒謬。

這世間本沒有完美的人,我們自己都不是完美的。

楊絳先生在100歲時感言: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當你發現自身有缺點時,用理解換位思考的心態看待他人的不完美,你的境界在慢慢提升。

你已經知道不能再走這一條街,因為那裡有深洞,你選擇繞道,走上另一條街。

如果你進入了這一章,你已經非常棒了!

因為人們的思維邏輯就是很少有人能正視自身的原因,都是把矛頭指向他人。

當你已接受了自己的缺陷,並願意去修正,是對自己的一種善待,它會產生一股強大的吸引力,那就是愛和善良。

《秘密.吸引力法則》一書,作者朗達.拜恩,主要說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吸引力,自我暗示的力量,相信美好才會遇見美好。

你若把世界想的灰暗,你的世界絕不會有陽光;你若把每一個人看的邪惡,你最後就是孤家寡人。

愛,它是有磁場的,今天你付出感恩善良和愛,你將會得到愛和善待。

你若每天牢騷滿腹抱怨憤世,你將永遠活在自我的世界裡,活在充滿怨恨缺愛的世界,這就是吸引力。

當你願意接納真實原本的自己和他人的不完美,說明你是一個懂得感恩,重情義,善良有愛的人。

很多成功人士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自省,他們不斷的從自身找原因,找問題,總結經驗和教訓讓自己得到成長。

第五章,超越

走上另一條街,已經超越了曾經的自己。

一個人從迷失,否認,覺察,接納,超越,已經遇見了另一個更好的自己。

人與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心境和談吐。

所以我們對未來要信,對過去要感恩,對現在要惜。

理解他人,理解世間沒有完美的人,沒有一模一樣的思維。

懂得“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不被世俗慾望而矇蔽了內心,已經懂得了什麼是真正的愛,更理解了他人的不容易,不再用自己的思維去要求衡量他人。

只想做真實的自己,不介意他人的看法和評論,不再想證明給任何人看,只是安靜的做好自己。

擁有了一顆淡然處之的平和心,不辯,不責,不傲,不爭,不緩不急。

此時你會發現,這個世界還有許多角落的美好和善意,原來自己這樣的幸運,原來愛人很好,原來閨蜜哥們不錯,原來陌生人友善,同事熱心,你理解每一個人。

你會感恩身邊的一切,感恩父母的辛苦養育,感恩愛人為你做的小小體貼,

感恩朋友抽空跟你相聚,感恩陌生人的善意,感謝挫折讓你成長,感恩生活中遇見所有的點滴溫暖,這才是一個人真正的成熟。

當你超越了自己,拼棄了以前的自己,你不會計較客戶的刁難,不會抱怨陌生人的不禮貌,不會埋怨他人的不理解。

不會抱怨愛人家人,因為你理解每個人愛的方式各有不同。

曾國潘的處事圓己告訴我們,不要糾纏任何事情的對與錯,爭贏了又能得到什麼呢?

跟朋友爭贏了,失去了友情。跟領導爭贏了,崗位沒有了。跟同事爭贏了,處處受排擠。跟客戶爭贏了,生意沒了。跟愛人爭贏了,愛沒了。

李嘉誠說:“我們應該效仿古人的處世”,先人那些禮節及處事虔誠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

真正的贏家不管對錯總是笑著低頭,甘願主動認輸,也不想因爭贏而失去更多。

適時彎腰,懂得讓步,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境界和修養。

人生五章告訴我們的哲理就是自省,用理解的大愛修正自身的不足和接納他人的不完美。

自省的人是優秀的,他們懂得感恩和換位思考。做到人生五章超越,唯有愛和善良!

你可以用愛得到全世界,你也可以用恨失去全世界。

生活因有愛而溫暖,因寬容而博大,因感恩而美好,因善良而可愛。

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需要我們時刻保持一顆覺醒的心,願我們都能遇見未來更好的自己。

——end

「凡簡易德悟人生」《人生五章》你在哪一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