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现代数学中国的早期天才为什么都选择了放弃

面对现代数学中国的早期天才为什么都选择了放弃

前六篇文章反响都远远超过伟岗的预期,特别是朋友同学赞赏的力度是伟岗在发公众号文章之前不敢想象的!在这里,伟岗再次感谢各位的打赏,这个非常重要!

面对现代数学中国的早期天才为什么都选择了放弃

今天伟岗把题目换了,故事还是昨天的延续。我们先来谈谈柳智宇跟恽之玮的区别。

谈之前,伟岗还是讲点题外话,以打消一些朋友的疑虑。朋友们最大的疑惑肯定是,伟岗你洋洋洒洒上万字,写柳智宇和舒尔茨的经历,有什么意义呢?柳出家和舒尔茨成为数学家跟我们有什么关系?人的命运偶然因素太多,任何两个人都有可能走完全不同的道路,孰优孰劣也很难判断。强求柳智宇奋斗当数学家,是不是有点过分?

面对现代数学中国的早期天才为什么都选择了放弃

伟岗的观点是这样的(不保证正确,大家可以争论思考,然后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路径),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而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数学。而只有社会发展了,每个人的幸福才有保证。对比古人和我们,我们至少寿命比古人长,这是科学发展的直接成果。同时面对很多疾病,我们也比古人有办法得多,这一点几乎所有人都不会否定,这自然是科学的力量。每个人都是现代科学的受益者,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为科学发展呕心沥血的先行者,他们才是我们乃至我们后代的最大希望。

面对现代数学中国的早期天才为什么都选择了放弃

有朋友肯定会不以为然,最多的就是认为,佛法也需要人才啊,日行一善难道比科学发展不是更重要?这一点,伟岗也同意。良性社会的建立比自然科学更重要,尤其在我们生活的现在,贫富分化日趋严重,关键是人类还找不到良方阻止,或者至少减慢这个趋势。如何建立一个更加良好的社会,使得财富分配更加合理,人人都有机会,这个问题越来越没有答案。人们最早想对付贫富分化的捷径,是想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乌托邦,事实证明这个路径是错误的。佛法能不能给人类带来更好的社会,伟岗由于才疏学浅,也无法判断。不过科学尤其是数学需要人才,这一点伟岗是肯定的。而柳智宇是奥数金牌得主啊,不是佛法方面的天才(至少从柳智宇的经历中看不到他有这方面的优势),所以伟岗为他感到惋惜。同时引申到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竟然找不到对数学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数学家,这一点更加叫伟岗长叹。几千年的文明,上万亿人次的奋斗,竟然出不了一个大英雄,背后的原因肯定很复杂。不过人类这场战役(指最终为了出大数学家的努力过程),从目前看是大大失败了,柳的经历从一个很小的微观上,也许能说明一些问题(特别是对比舒尔茨)。

面对现代数学中国的早期天才为什么都选择了放弃

问题还是回到朋友们心中的不解,柳智宇已经是过去式(目前看要他重新回到数学研究上来是不可能的了),舒尔茨也成了数学大咖,从某种意义讲,多讨论也没多大效果,那为什么伟岗这里要说这么多?这些也许跟研究历史和现实关系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面对现代数学中国的早期天才为什么都选择了放弃

对待历史,人们的矛盾心理是最大的。一方面,总想假设如果历史怎么怎么样就好了,另一方面又总是提示自己,历史都过去了,跟我有什么关系?又不能改变任何现状。这样的矛盾心理,造成这样一句话变得非常有哲理(伟岗不记得是谁说的了),历史最大的悲剧是历史悲剧不断地重演。后续的柳智宇事件(原谅伟岗用这个有点过火的词)也许会按照同样方式发展。我们明明看到了柳智宇走了弯路,甚至说得更严重一点,大家都知道中国数学发展还没有进入良性轨道,但是过了几百年,情况照旧。也许另一个奥数金牌得主不是当和尚而是成为牧师或者其它,总之放弃数学,而中国数学大师就像古代的美女,永远犹抱琵琶半遮面,就是不现身,急死关心爱护中国数学发展的同仁们。

面对现代数学中国的早期天才为什么都选择了放弃

所以说,我们讨论柳智宇和舒尔茨还是很有意义的。虽然我们也找不到问题的根本解决方法,但是至少我们可以提示后续的柳智宇们,消除一些后续数学天才坠落的偶然因素,这样中国出现震惊世界的数学家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每个人的添砖加瓦,也许能盖一座宏伟大厦,而冷漠地对待一切的不合理,甚至把不合理说成合理,这样的话,我们不是完全失去了希望?

面对现代数学中国的早期天才为什么都选择了放弃

现在回到正题,柳智宇跟恽之玮有什么不同呢?由于柳智宇离开数学研究太早,我们也很难找到他在数学研究方面的天赋到底在哪里。不过通过一些信息,我们还是可以做出一些合理假设。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是蒋方舟文章中提到的柳智宇数学分析只考了75分。而恽之玮不用说,肯定是满分。这个对比为什么有意义呢?我们就要从数学的一个分类说起。

面对现代数学中国的早期天才为什么都选择了放弃

很多数学家都把数学分为,初等数学,高等数学和现代数学。当然三者不是完全的割裂,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过三者各有特点,这是区别它们的最重要的原因。

面对现代数学中国的早期天才为什么都选择了放弃

初等数学就是我们高中所学的数学,主要特点是直观。虽然也有很多难题叫大家如坠五云中,但是总体来讲,每个题目的意思都比较直接。也就是说,变量我们知道是什么,我们解决的问题也跟我们看到的变量有直接的关系。比如说几何求解全等,相似等问题,都是直接在几何图上去找这些关系。初等代数也同理。需要我们解答的问题也跟题目给出的条件变量直接有关。比如说求x的值,我们在求之前会直接看到跟x相关的已知条件。

面对现代数学中国的早期天才为什么都选择了放弃

高等数学一般包括数学分析,线性代数和概率论初步。高等数学的特点就是题目粗粗看跟初等数学一样,求解的问题也是直接跟已知的变量有关,只不过手段比初等数学多,主要是深入引进了微积分这个工具。所以说,一般来讲,初等数学学得好,高等数学没有问题,只不过套路上有所变化。你首先要学习微积分的那些运算规则。数学分析主要就是研究微积分,这方面内容,在高等数学阶段对一个初等数学高手来说,不难。所以伟岗对柳智宇考不好,感到有点不可思议。原因自然也是多方面的,第一可能是柳没重视,心里已经不把数学放在第一位。另一种可能,就是柳在深入地思考,像舒尔茨那样忽略现有课程,想突破数学知识大瓶颈,也就是学会现代数学思维方式。伟岗认为第二种的可能性更大,毕竟柳进入北大时间不久,社会的不良风气对他的影响还没有起作用。加上中学学习的惯性,他本质上肯定还是想学好数学的(至少在当时是这样)。

面对现代数学中国的早期天才为什么都选择了放弃

不过柳智宇就没有舒尔茨那么幸运了。舒尔茨对教授的课听不懂,反倒成了他成长的传奇。柳智宇则成了他热爱数学的大障碍。蒋方舟都能把这个当做例子来讲,可见这件事在柳智宇心理上造成的阴影。也许这时柳开始怀疑自己的数学研究能力。同时想挽回不好成绩造成的恶劣影响,也就是说放弃自己的想象,重新把自己拉回初等数学的学习方式,全力面对数学课程和考试。从结局上,效果应该还不错(因为再也没有他考试成绩不好的信息,同时他被美国名校全额奖学金录取,大学成绩应该是优秀的,虽然可能没有恽之玮那么优秀)。但是可能从这时开始,柳有点厌恶至少看不起数学了。心里可能想,数学不就那么回事,还是中学那些套路,不像舒尔茨,发现了现代数学的博大精深,从而被深深地吸引进去。柳智宇放弃数学的可能性应该从此越来越大了。

面对现代数学中国的早期天才为什么都选择了放弃

这样问题就来了,为什么这时候,没有人来拉柳智宇一把,让他重新回到数学探究的路上来?或者换句话说更有意义,如果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是不是有比对待柳智宇更好的解决方案?毕竟数学可不是柳智宇当时理解那样,全部都是应付考试,它有丰富得多的内涵。我们不能指责恽之玮这些全靠完美对付考试而成为数学家的学生,但是我们更应该鼓励像舒尔茨这样富于天才般想象的人才,让他们投入到数学研究中来。数学的未来更加需要的是想象力,这也是现在数学家之间的基本共识,也是菲尔兹奖开始集中颁给跨界数学研究者的主要原因。

面对现代数学中国的早期天才为什么都选择了放弃

那是什么原因造成柳智宇可能走了恽之玮同样的路,但是最终结局却是放弃数学呢?首先,伟岗认为,是教育体制的问题。其次,还有现代数学的特点问题。不过要说明这些问题,篇幅会有点长,我们留待下一篇吧。再次感谢各位朋友同学的大力支持。伟岗会继续写下去,并争取越写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