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地学环境释义

人居地学环境释义

1. 人类聚居生活的环境就是地学环境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整个地球就是全人类共享的生活聚居环境——人居地学环境。地球上适宜人类生存、生活的环境主要是在地球表层,即以地球表层系统的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为基本生存环境。人类诞生以后,在长期与自然环境磨合的过程里,使人类逐渐融入到四大圈层之中,从而演化出人类圈。适宜人类生存的地球表层就是人类圈,人类圈是构成人居地学环境的主体。

人居地学环境释义

人类融入四大圈层中:山城重庆

人居地学环境释义

人类融入四大圈层中:海滨城市青岛

2. 人类对地球的依赖

人类是地球演化的产物。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从被动适应地球环境到逐渐习惯于地球环境,完全是依赖于地球表层的各种地形地貌环境和相应的自然资源,繁衍生息,不断进化。在这期间,人类也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和艰辛的劳动,不断发展壮大并不断成熟。人类生活在地球的表层,这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环境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和人类的基本生活需求“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可以说,离开地球,也就没有人类。

天体的运行,气候的变化,人居环境的开发、建设和地球资源的利用,对人类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这种“开发、建设、利用”,随时随地都在影响着地球与人类的关系。

3. 择地而居——选择适宜人类生活的地学环境

人类的祖先在寻找食物、开采资源和选择安全聚居地等生存条件与环境的过程中,经历了长时期的不断迁徙。在这种长期游牧和迁徙的生活与劳动中,使他们切身感受到劳苦、艰辛和不安全感。他们逐渐认识到需要“择地而居”——开始注意选择适宜人类生活、生存的自然环境定居下来。这主要包括:气候特征(少或没有极端气候)、水源充足、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等适宜生存聚居的条件与环境。他们在这里生活、劳动,并逐渐形成聚居地。

早期人类的生活和聚居完全依赖自然地理环境,包括空气、水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作为聚居地多选择有茂密山林的丘陵地带,选择河流阶地,有天然洞穴的地学环境等。这个适宜于人居的地学环境既要方便获取食物,如采集果实,捕猎野兽,还要便于取水,便于防御,有一定的安全性,要能够满足人类生活的需求,这是人类选择聚居环境所要考虑的。

人居地学环境释义

夏代安邑、帝丘附近方国与聚落分布

人类和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他们和生活环境的关系。动物的生活完全受外界环境的支配,它们用自己的身体来适应自然环境。而人类是在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改造自然环境,建设适宜于人类生活地学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