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面對未來的思考,請耐心等待,又一箇中小創的時代!

股市:面對未來的思考,請耐心等待,又一箇中小創的時代!

一、A股總體漲跌特徵

在上大學及接觸股市初期,我一直相信書上說的:我們是發展中國家,我們的股市也在發展中,目前尚不成熟,所以股市暴漲暴跌,不能成為反映經濟的晴雨表。現在看來,這個觀點是錯誤的,股市暴漲暴跌,是由我國以銀行信貸為核心的融資體制決定的(以後另行論述),融資體制這個核心不變,股市暴漲暴跌的屬性不變。就目前以及可預見的未來,我國以銀行信貸為核心的融資體制不會變。所以,相信股市走岀慢牛,融資機制未變,難,只會停留在股評人的嘴上,但局部的短期的慢牛是存在的,比如從2012年底開始,到2015年6月結束的中小創及科技股。

二、A股總體買賣規律

1、牛市的時候,買週期股或科技股,具體以彼時的經濟特徵和以資金攻擊方向為主。週期期或科技股,在屬於他們經濟特徵的時代,股票的溢價效應非常明顯。2、熊市的時候,買入主流消費股,注意,是主流消費股。熊市的時間,防禦和保值是市場的主流節奏,有限的資金,第一選擇是防守,權重股和消費費往往是資本避險的港灣。當資金進一步的流岀,存量資金變少,帶有權重特徵的主流消費股的機會,更明顯。3、在窄幅震盪市裡,買主題股。短的主題股以月、以季為單位,長的以年為單位。主題股不同於題材股,題材股偶然性很強、時效短、可預見性低,而主題股可預見性強,資金一般介入深且反覆介入,時效相對長,是政策、經濟週期或市場本身帶來的必然性事件。4、牛市初期,買入權重股,中後期買中小創。所謂牛市,即所有的股票都有上漲的機會,在上漲中,權重往往通過拉抬指數,預熱市場,中後期,權重股的意義在於穩定市場,中小創更易被資金做多。

股市:面對未來的思考,請耐心等待,又一箇中小創的時代!

三、A股漲跌的哲學思維

三國演義開篇語: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A股亦是如此:話說A股大勢,漲久必跌,跌久必漲。在西方的經濟學裡,馬克思用“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來概括,一個道理。

在此思想之下,還有一個經濟階段的大勢思維:在經濟體處於發展中階段,週期股是貫穿始終的主題,科技股為補充,表現於題材股;在經濟體處於發達階段,科技股是貫穿始終的主題,週期股為補充,週期股表現在對估值的不斷修復,因為缺乏成長空間。而消費股,牛市漲得慢,熊市跌得慢,而少數主流股則穿越牛熊。

四、過去三年的回顧

股市:面對未來的思考,請耐心等待,又一箇中小創的時代!

2015年股災前,科技股漲至極致,而後三年,市場為這個超漲埋單,科技股擠壓泡沫。這是科技股整體的第一次超漲並回歸。目前,科技股回到了2014年水平,屬於合理的區域,但尚無明確證據證明科技股到了市場的底部區域。

過去三年的二大機會。一是主流消費股機會,如貴州茅臺、海天味業、伊利股份、安琪酵母、牧原股份等。這些股,在本輪牛市,漲幅小,可以理解為補漲,只是這個補漲在熊市這個不好的環境完成,顯得彌足珍貴,也是主流消費股之特徵。二是主題交易股,主要表現在:供給側改革下的週期股機會,石油復甦下的化工股,牛市漲幅小下的補漲疊加避險下的漂亮50股機會;預期確定並引領未來的5G股機會。貿易戰影響,2018年股市整體下行,弱勢股尋底,前期有表現的股均有回調。在這樣的背景下,新的大勢機會在哪裡呢?

五、展望未來,請耐心等待,又一箇中小創的時代。

這也就是本文的主題。從最近看,反彈由金融領軍的權重為主,中小創只是跟隨,甚至連大盤也跑不過,很弱。這說明了什麼?說明大盤試圖利用權重企穩,然後尋求主題性機會,中小創時機未到,尚需耐心等待尋底機會。雖然如此,就大勢交易,中小創代表了股市交易的未來,理由如下:

股市:面對未來的思考,請耐心等待,又一箇中小創的時代!

1、房產經濟已到極致,也到了盡頭,意味著當前經濟大勢上正處調整期,即當前我國正處於由發展體向發達體過渡期或是起點階段。這個階段,科技為主導,週期為輔。

2、目前,跌得最多的就是中小創。股災後,因供給側改革,週期股有一個整體行情,後期分化,週期在吸收政策紅包後,業績在2017年達到極致水平,以後業績增長下行是大概率事件,且週期裡埋著房產不可預知的大風險。消費費主流股已在熊市裡走了牛市行情,業績已被透支,需要時間消化,未來反覆震盪是大概率。中小創企業,如果經歷了去槓桿和貿易戰,將優勝劣汰,於尋底中實現去泡沫和估值迴歸,中小創企業,大概率在未來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綜合股市歷史漲跌規律,契合經濟發展階段,再考慮行業成長性特點,下一個大勢機會,大概率發生在中小創及科技股身上,只需耐心。

股市:面對未來的思考,請耐心等待,又一箇中小創的時代!

六、A股美股化的可能性

去年漂亮50氣勢如虹,今年權重股總體優於中小創,加上外資持有A股的比重達到機構持股的主力水平,人們有理由相信:A股的未來為美股化,權重為主,走慢牛道路。

A股美股化,我覺得有三個條件:一是社會融資銀行信貸融資為主變為股權融資為主;二是科技股實現從技術到商業模式的全面超越且具備該特點的權重科技股形成;三是人民幣成為國際主要儲備貨幣和結算貨幣。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融資模式之變,在於社會資金以儲蓄為主變為以投資為主,以購房這個單一為主的消費模式變為多元化消費模式。這二年儲蓄率下降,主要受購房和各種低風險、保本型理財影響(可視為儲蓄的變種),儲蓄依然為主流資金存放模式。

股市:面對未來的思考,請耐心等待,又一箇中小創的時代!

多年來,我國科技股的優勢在於市場,在於商業模式,技術只是基礎,高精尖技術遠遠落後於美歐日。一個明顯的例證,我們這多年,在科學方面,只有一個尚是依靠集體力量獲得的諾貝爾獎。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主流科技股,強大在於商業模式與市場,技術高度深度上,談不上任何優勢的。

至於人民幣國際化,目前,無論儲備量還是結算量,人民幣都不及美元的零頭,甚至遠遠不及日元,人民幣成為國際主流儲備和結算幣,有很長的道路要走。

七、總結及展望

1、A股暴漲暴跌的屬性不會變,短期內不會美股化,如果要加個期限,十年內應該是可以預期的。2、下一輪,最好的機會在於中小創中和科技股,是翻倍及十倍股的集中地。週期股的機會在於估值修復,整體趨勢性機會不會有翻倍機會,可能一些稀缺性和適應市場的資源性個股會超越整體機會。3、2018一2019年,無論對我國經濟和股市,都是一個轉折期或起點。以房產和基建驅動的週期經濟,也即發展中特徵,將逐漸遠去。以科技和服務為核心的經濟,趨勢越來越強,我們要做的,是去尋找科技股中的“萬科"。

若非如此,將大概率掉進“發展中陷阱",這,不應該是我們這個勤勞而智慧民族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