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車貸被曝資金鍊斷裂、遭供應商討債,汽車金融“資金荒”來襲

近日,關於“第一車貸開始大裁員”的消息,在圈內傳得沸沸揚揚。

就連百度搜索上關於“第一車貸”的很多關聯詞,都是關於此事的猜測。

其實,早在12月12日,脈脈上就有人透露了風聲。

第一車貸被曝資金鍊斷裂、遭供應商討債,汽車金融“資金荒”來襲

這位被脈脈加V認證的用戶稱:“第一車貸資金鍊斷裂,大批裁員,第一天人力通知,第二天就走人,而且不給任何補償。連孕婦、休產假、哺乳期的員工都不放過。”

而在回覆中,這位用戶強調:“公司裁員70%。”

“其實是按照比例裁員的,有些部門多一些,有些部門少一些。”第一車貸的一位高層對一本財經透露,員工人數和公司巔峰的時候比,“裁掉了一半左右”。

被裁員工如何善後?這位高層用了8個字:“愛走不走,隨便訴訟。

第一車貸的公關負責人並未否認裁員之事,並稱公司近期出現的人員變動,實為公司根據現有業務進行整合的結果,“是為了更好地適應外部環境變化進行的正常調整”。

真實的裁人原因,到底是什麼?

“我們對外的說法是,C輪融資未到位。”上述第一車貸高層稱。

而第一車貸的經銷商們,已經開始了“維權之路”。

經銷商王平源透露,他們從去年就開始和第一車貸合作,為其提供客戶。

要成為第一車貸的經銷商,還得繳納保證金,王平源就繳納了20萬。

在行業內,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為了讓用戶能當天提車,經銷商經常得幫用戶“墊貸款”。

當然,前提是,第一車貸上顯示放款通過。下款之後,經銷商再將錢補回來。

原來王平源也是這樣操作的。

但從11月底開始,他發現了異常:第一車貸上顯示審核通過的用戶,貸款卻遲遲未到。

而此時,王平源已墊給4個用戶20多萬。

“第一車貸的人突然電話通知我們不放款了,也沒有說原因。”王平源大概猜到,是資金鍊出現了問題。

墊付的20多萬、兩個月的返傭、20萬保證金,王平源稱第一車貸現在欠他50萬。

而提前墊付在經銷商裡非常常見。多位經銷商認為,這是第一車貸的問題,要求其將墊付金和保證金全部退回。

經銷商們集結建群,一度準備到第一車貸的北京總部討債。

“十幾個人報名,後來第一車貸的大區負責人不斷給我們打電話,說來北京也解決不了問題,才安撫下來。”一位經銷商稱,事情才發酵,對方也沒有說一定不還錢,所以大家還在觀望。

而另一個細節,也從側面印證了第一車貸的資金緊張。

近兩年,在汽車金融領域,一個新的商業模式崛起,即“直租”。

一年前,第一車貸也開始嘗試直租模式。

“但他們最近在市場上找人接手他們的直租客戶,給準備分期購車的用戶做貸款。”另一汽車金融公司的高層何歡透露。

當時他就覺得很蹊蹺:如果第一車貸資金充裕,為什麼把分期貸款的用戶往外推,而不是自己放款?

關於“資金鍊斷裂”的說法,第一車貸的公關負責人稱:“我們對接的資金渠道豐富,結構合理,可有效分散風險。”

資金重壓

第一車貸在行業內,也算頭部公司,A+輪融資2.17億,B輪3.6億,B+輪1.4億,每次的融資金額都不低。

有了如此鉅額的融資款,為何第一車貸還會陷入資金困境?

“資金問題,是目前對行業來說都比較麻煩的事情。”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趙一洋稱。

以行業中另外一家頭部公司優信為例。

優信今年上市。其招股書顯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總額為12.19億元人民幣。

第二季度財報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這個數字是8.29億元人民幣。

優信剛發佈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其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總額為6.77億元。

第一車貸被曝資金鍊斷裂、遭供應商討債,汽車金融“資金荒”來襲

也就是說,半年時間,優信消耗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總額為5.42億元。

按照這個速度,如果在7個月內沒有新資金注入,優信會將剩餘的6.77億元消耗殆盡。

“你根本無法想象,汽車金融是一個多麼消耗現金流的行業。”何歡稱。

他以現在汽車金融中佔比最大的“新車分期”和“二手車分期”為例。

平臺方一般負責獲客和風控,背後都是銀行或者其他資金方放貸。

平臺方和銀行合作的方式,“通常是先交4%到5%的保證金”。

而這個錢,只能用平臺方的股權融資資金或盈利資金墊付。

實際上,汽車金融公司能賺的利差,只有2%到3%,也就說,一年之內,在公司的現金流和賬面上,反而會減少1%到2%。

“2%看起來不多,但是如果一年放款額100億的話,就得墊進去2個億。”何歡稱。

如果這個時候,再佈局一些新的業務線,或者繼續擴張,墊進去的錢就會急速增加。

汽車金融就如一盤精密的儀器,什麼時候擴張,什麼時候回籠資金,都需要精打細算,否則就有玩砸的風險。

在資金充沛、風口正盛的時候,自然可以玩得大膽一點。

但今年的環境,卻和往日不同。

之前,汽車金融的資金來源,主要分為兩大部分:成本貴一點的,是P2P和地方金交所;成本比較低的,是互聯網銀行、民營銀行和中小銀行。

今年金融監管普遍收緊,P2P行業問題重重,地方金交所的出口也被封堵,導致這部分資金難以為繼。

而銀行的放貸,也變得越來越保守。

資金端收緊,這讓汽車金融只能緊巴巴,而同時,資本市場也開始冷卻。

“汽車金融上市公司的股價表現並不好,這讓資本市場對汽車金融的前景有所疑慮,熱情降低。”趙一洋稱。

我們來看看汽車金融股的表現。

燦谷集團的發行價是11美元,最低跌到了7.59美元;

號稱汽車金融第一股的易鑫集團,發行價7.7港元,最低跌至1.83港元。

行業內普遍認為,汽車金融就是一臺精密的金融機器,潤滑劑就是資金。

當兩個資金源都收緊之後,汽車金融就將腐朽生鏽,再難轉動。

而第一車貸方面也承認,市場環境並不樂觀:

“由於近期資管新規落地和國內金融政策持續變化,整體金融行業比較低迷,加上年底國內金融機構普遍放款意願偏低,致使行業資金面整體趨緊。”

誰來救局?

第一車貸的困局,如何解開?

“就看有沒有大資本覺得他們的業務還有機會,願意注入大資金。”何歡指出。

一輪新的融資進入,就能盤活整盤棋。

對於整個汽車金融行業來說,資金荒已難以迴避,第一車貸的案例,可能只是一個前奏。

2019年,絕不是容易的一年。

抱團取暖,未雨綢繆,成為行業的座右銘。

何歡也總結了幾點“過冬箴言”。

首先,充足的現金流,就是生命線。

“因此,要動用所有的資源和方式去融資,不論你現在賬上有多少錢,都要留好過冬糧。”何歡稱。

其次,擴大盈利,儘量讓負的現金流,變成正的。

“做業務一定要盈利導向,重視人效和成本。”何歡強調。

他正在設計一些產品服務,在每單中,都會增加額外的盈利項目,來提高每單的提成。

比如,增加保險、續保服務和其他業務服務。

而第三點,也往往是被大家忽視卻最重要的,是“不要盲目擴張,瞎追風口”。

何歡稱,最血淋淋的教訓,就是2017年火起來的直租。

這個模式,就是平臺先將車買下來,再租給用戶使用。

一年之後,用戶可以選擇3種方式來處理這輛車:要麼不租了,要麼直接買斷,要麼分期購買。

業內將其稱之為:“1+3。”

但這個模式最大的問題就是:對現金流要求極高。

平臺方需要自己先花錢將車買回來,這就意味著,所有的盈利點,全部在後端。

甚至要4年,才能把錢收回,賺到利息。

但在2017年,幾乎所有頭部的汽車金融公司,都擠進了這個所謂的“風口”。

很多公司僅僅搞定第一年的資金就上了。

它們想象得很美好:到了“+3”的時候,再通過對接資金方的方式解決後期的問題。

但沒想到,後面卻出現了“期限錯配”和資金荒。

“我們也投入了幾百萬嘗試,但我很快發現,這是一個極快吞噬現金流的模式,就放棄了。”何歡稱,現在看來,這是非常明智的決定。

“現在第一車貸到處找人接手他們的直租客戶,可能當時他們的佈局,也是追風口,並沒有想透後面的路怎麼走。”他表示。

過冬箴言的最後一點,就是要強調硬實力:做好風控,降低逾期,最大限度地盈利。

“越是艱難的時候,越是看大家真本事的時候。”何歡稱,行業已經過了那個誰都可以擠進來揩油的時代,只能拼誰的骨頭更硬。

汽車金融行業發展的這幾年,產生過很多的偽命題、偽風口,也出現過無數坑和陷阱。

但在此期間,卻極少有人將這部精密的金融機器操控好。

正如尤瓦爾·赫拉利在《人類簡史》中所說:“歷史的鐵則就是,事後看來無可避免的事情,在當時看來總是毫不明顯。”

汽車金融公司只有在資金荒中活下來,商業模式才算走通。

也只有經歷過一個完整金融週期,行業才能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