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評價毛主席的詩詞

中國的詩老早就有了。最早的詩歌要從"斷竹,續竹,飛土,逐肉"這其實是一首民歌。載於《吳越春秋》,是一種上古炎黃曲。《吳越春秋》所記載的這首《彈歌》,相傳是黃帝時代產生的一首民間歌謠,它僅用了四個二言體的短句,就極其簡括地描述了原始狩獵勞動的全部過程。

客觀評價毛主席的詩詞

詩歌經過《詩經》的四言體進入蘇武、李陵五言詩(此處有爭議認為五言詩並不是出自蘇武和李陵的首創)再進入漢魏時間的七言詩,從古體到沈約的四聲八病之說的今體律詩。唐朝開始了詩歌最鼎盛的時代。宋、元、明清一直是一種中國的主流文藝形式,被中國知識分子一直都視為大道。一直到新文化運動,中國的文人越來越開始拋棄中國的傳統文化,開始寫新體詩歌、現代詩歌的人越來越多,那種長短不一的形式的自由開始受到青年知識分子,受到敢於接受西方文學的知識分子所接受。

客觀評價毛主席的詩詞

而從唐朝開始逐漸成型,敦煌曲子詞中我們看到很多宋詞的雛形。在宋代詞成為一個十分流行的文學形式,雅俗共賞之下包含著一個又一個精彩的文人靈魂。宋詞從南宋之後開始進入衰微期,一直的衰微由於蒙古所建立的元朝對中原文化的踐踏。而直到明末,以陳子龍為核心的雲間詞派崛起,詞藝才開始接續兩宋,並形成清詞中興的局面而我們將明末清初詞和清詞常被後代籠統稱為"清詞"。

清詞整體成就雖然不及宋詞,但是也出現許許多的著名的寫詞的高手人。因此清詞在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進入清朝之後,填詞的風氣一直蔓延,出現廣陵詞派、西泠詞派等詞派。到康熙年間,出現王士禛、陳維崧、朱彝尊、顧貞觀、納蘭性德等重要詞人,清詞進入鼎盛時期。此後的一百多年,清詞進入衰退期,除了厲鶚等人之外,沒有出現重要詞人。

到了晚清,隨著張惠言、賙濟、項鴻祚、蔣春霖、譚獻等著名詞人的出現,清詞再次進入繁盛期。清末又出現了

王鵬運、朱祖謀、鄭文焯、況周頤、文廷式所統稱的清詞四大家之外、王國維等著名詞人,朱祖謀又被稱為"清詞殿軍"。

客觀評價毛主席的詩詞

明末詞和清詞整體成就雖然不及宋詞甚多,但是也湧現出陳子龍、陳維崧、朱彝尊、納蘭性德、項鴻祚、蔣春霖、譚獻、王鵬運、朱祖謀、鄭文焯、況周頤、文廷式、王國維等著名詞人以及陳子龍、張惠言、賙濟、陳廷焯、謝章鋌、王國維、況周頤等著名詞論和詞評家。在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1840年開始,英國的一聲炮響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中國的屈辱歷史就此展開。中國開始加緊向西方學習的腳步。1915年新文化運動爆發了,新文化運動由胡適、陳獨秀、魯迅、錢玄同、李大釗等一些受過西方教育(當時稱為新式教育)的人發起的一次"反傳統、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學革命運動。從這裡開始,中國的古典文學受到了空前的衝擊。人們開始對自己堅持了幾千年的文化傳統開始懷疑,他們開始徹底放棄中國文化,也放棄了中國這一傳統文化形式。

客觀評價毛主席的詩詞

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都不寫古典詩歌了,他們認為這些帶著腐朽生命的文藝作品已經不再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人們不僅拋棄而且開始謾罵。但是,有一位先生確實例外,他身為革命家,新時代的締造者卻對這個古老而富有表現力的藝術形式尤為青睞。他在1921年到1965年間一直在寫古體詩詞,他雖然不是真正意義上文學家,但是誰都不能否認這40年,他將詩詞推向了巔峰。

毛主席

客觀評價毛主席的詩詞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後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毛澤東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是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是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是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他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對共產黨的理論貢獻被稱為毛澤東思想。被人們尊稱為"毛主席"。毛澤東被視為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誌也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

客觀評價毛主席的詩詞

昨天是毛主席誕辰125週年,我懷著無比崇敬與忐忑的心寫下這篇文章,我生怕為大家介紹毛主席的詩詞因為水平不夠而傷了大家的心。筆者戰戰兢兢地開始了本文主體部分的寫作,有說的不到位的地方請各位指教,寫這篇文章真的帶著無限的壓力:

有人說:"毛澤東詩詞是20世紀最優秀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對構建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產生了巨大影響,其蔚為壯觀的中國氣派令無數人為之陶醉。"所以作為後人,我們需要體味毛主席詩詞中的大情懷、大格調,從而感受偉人的非凡氣度:

一、如杜甫一般的"詩史結合"

毛主席在不同時期寫作的詩詞不僅反映了他個人的人生軌跡,也反映了當時歷史、革命、民主的進程。空前波瀾壯闊的史詩沒有杜甫一樣的沉鬱痛苦而更多的是一種實錄精神之下的激昂慷慨的鬥志。它是現代中國滄桑鉅變的宏偉史詩,是中國革命與復興的忠實記錄。

客觀評價毛主席的詩詞

1925年《沁園春·長沙》"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中國的出路在哪裡,中國的未來在哪裡,中國究竟該由哪個階級來領導是困擾著早年毛主席的巨大難題。他思考、也在探索,他也有過個人的迷茫,但是依舊堅定著革命到底的信心。他懷著巨大的抱負,以壯士斷腕的氣魄開始了自己不屈奮鬥的一生。

1927年《菩薩蠻·黃鶴樓》,"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毛澤東面對大革命失敗,他沒有沮喪,也不能夠沮喪。他知道中國共產黨一定會奪取最終的革命勝利果實,依舊奮勇前行,積極探索。

1935年《七律·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1949年《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天翻地覆慨而慷";

1950年《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 "一唱雄雞天下白",中國人民當家做主了,中國人民從此站了起來了。中國共產黨像雄雞一樣為祖國大地帶來光明;

1956年《水調歌頭·游泳》的"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

1961年《卜算子·詠梅》的"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1962年《七律·冬雲》的"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

1963年《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的"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1965年《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毛澤東從未停息追求和奮鬥; "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故地重遊毛主席驚喜地發現原本的破敗不堪的現實如今已經改頭換面。毛主席欣喜地這下這句改頭換面的井岡山,不加具體描寫只用"新"與"舊"來概括表現巨大的變化。時間線索明確,有史又有詩歌,一個個凝練的字符潛藏的是毛主席光輝燦爛奮鬥的一生。

客觀評價毛主席的詩詞

2、 黃遵憲一般"我手寫我口"、"詩中有物"

黃遵憲的詩歌基於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同時也帶有浪漫主義的瑰麗色彩,為資產階級改良派的詩界革命奠定了重要基礎。他以"舊風格含新意境"為追求目標,努力要使我國古典詩歌的舊傳統、舊風格與新時代、新內容所要求的新意境、新風格能夠和諧地統一起來。運用現實主義方法,反映近代史上的重大事變,特別是反映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客觀評價毛主席的詩詞

而毛澤東詩詞典雅、對仗工整且抑揚頓挫,具有古典詩詞形式美與音律美的典範。毛主席運用舊體詩詞形式反映現實和現實存在。

客觀評價毛主席的詩詞

毛主席對作家梅白所說:"舊體詩詞源遠流長,不僅像我們這樣的老年人喜歡,而且像你們這樣的中年人也喜歡。我冒叫一句,舊體詩詞要發展,要改造,一萬年也打不倒。因為這種東西最能反映中華民族的特性和風尚,可以興觀群怨嘛!哀而不傷,溫柔敦厚嘛!"

三、如屈原一樣的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

"兩結合"的創作原則

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是毛主席倡導的文藝創作原則。前者強調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進行再現,後者主張既表明對現實的態度又體現對未來的渴求。毛主席詩詞是"兩結合"的光輝典範,既弘揚了中國古典詩歌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優良傳統,又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文藝思想。

毛主席詩詞是理性與感性的產物。用現實主義精神反映時代大潮,反映深刻存在著的現實,他以敏銳的洞察力感受與體察中國人民渴求平等、渴望民主的訴求。28世紀的滄桑鉅變讓毛主席詩詞多了許多歷史的厚重感與深邃感。重溫20世紀中國歷史的波瀾壯闊與滄桑鉅變,追溯毛澤東跌宕起伏的奮鬥足跡和心路歷程。毛主席的詩詞又是極其的慷慨與飽含激情,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毛主席詩詞語言激昂、亦真亦幻、在平淡中會有神來之筆。在黑暗中找尋光明,讓在艱難中人們看見希望。

客觀評價毛主席的詩詞

四、辛棄疾一般吞吐風雲的豪放氣勢

豪放詞的特點大體是創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喜用詩文的手法、句法寫詞,語詞宏博,用事較多,不拘守音律。

毛主席說過:"詞有婉約、豪放兩派,各有興會,應當兼讀。""我的興趣偏於豪放,不廢婉約。"

客觀評價毛主席的詩詞

有人說:"毛主席的豪放筆法,恰如劉勰《文心雕龍》所說'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沁園春雪》僅僅使用了寥寥數語,就把山河壯麗,錦繡江河盡收入詞中。;幾個人物,超越時空而交錯起來,為我們展示了中國古老的帝國文明。然而,他對帝國文明、對這些雖然有著豐功偉績的歷史的君王不屑一顧。因為毛主席要為中華民族而奮鬥,他不為自己,他將個人前途與命運相聯繫。

"毛澤東詩詞中有指點江山的激揚,有秋收暴動的霹靂,有眾志成城的炮聲,有萬里長征的凱歌,有殘陽如血的壯烈,有橫掃千軍的暢快,有天翻地覆的慷慨。毛澤東詩詞所反映的生活內容跌宕雄渾,所展現的精神世界浩瀚豁達,所抒發的主觀情感熱烈奔放,所承載的思想內涵博大精深,令人震撼、給人鼓舞。"

五、白居易一般通俗易懂的語言

唐代白居易的《與元九書》中:"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於言,莫切乎聲,莫深於義。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白居易給詩歌下的定義。他認為詩歌應該以感情為根本,以語言為枝葉,優美動聽的聲韻如花朵,含義深刻的意義像果實,從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對詩歌的藝術特徵作了概括。而白居易則是擅長一種平實的詩風,包含國計民生的關照。

毛主席文藝思想的核心是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主席始終致力於使中國古典詩詞大眾化。

毛主席不喜歡古典詩詞的艱澀難懂,佶屈聱牙。他要用最平白的語言說給人民聽,說給世界聽。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牛郎神女、吳剛嫦娥等人民大眾耳熟能詳的典故就在毛主席手中翻新。有著黃庭堅那樣點鐵成金的功力與智慧。"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我相信大部分都不是不需要通過解釋來理解詩句的,也不會產生歧義。"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當年鏖戰急,彈洞千村壁","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驚回首,離天三尺三"來自湖南民謠"上有骷髏山,下有八面山,離天三尺三","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怎麼得了,哎呀我要飛躍"等,這些如此平常的口語放進詩詞也沒有感到突兀。因為整個氣度將這些簡單的詩句的格調就會異常的拔高。所謂看似平常中的高級格調就是毛主席詩詞的又一特徵。

客觀評價毛主席的詩詞

正所謂"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在古典美中吸取營養毛主席詩詞從中國優秀文化的深厚土壤吸取了諸多的營養詩詞。它們既是詩人審美創造的工具,也是讀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載體,有著廣泛的認同性、易理解性和易交流性,具有不同於別國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毛主席的詩詞則是時代與歷史結合的完美典範,筆者謹以此篇紀念毛主席誕辰一百二十五週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