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评价毛主席的诗词

中国的诗老早就有了。最早的诗歌要从"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这其实是一首民歌。载于《吴越春秋》,是一种上古炎黄曲。《吴越春秋》所记载的这首《弹歌》,相传是黄帝时代产生的一首民间歌谣,它仅用了四个二言体的短句,就极其简括地描述了原始狩猎劳动的全部过程。

客观评价毛主席的诗词

诗歌经过《诗经》的四言体进入苏武、李陵五言诗(此处有争议认为五言诗并不是出自苏武和李陵的首创)再进入汉魏时间的七言诗,从古体到沈约的四声八病之说的今体律诗。唐朝开始了诗歌最鼎盛的时代。宋、元、明清一直是一种中国的主流文艺形式,被中国知识分子一直都视为大道。一直到新文化运动,中国的文人越来越开始抛弃中国的传统文化,开始写新体诗歌、现代诗歌的人越来越多,那种长短不一的形式的自由开始受到青年知识分子,受到敢于接受西方文学的知识分子所接受。

客观评价毛主席的诗词

而从唐朝开始逐渐成型,敦煌曲子词中我们看到很多宋词的雏形。在宋代词成为一个十分流行的文学形式,雅俗共赏之下包含着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文人灵魂。宋词从南宋之后开始进入衰微期,一直的衰微由于蒙古所建立的元朝对中原文化的践踏。而直到明末,以陈子龙为核心的云间词派崛起,词艺才开始接续两宋,并形成清词中兴的局面而我们将明末清初词和清词常被后代笼统称为"清词"。

清词整体成就虽然不及宋词,但是也出现许许多的著名的写词的高手人。因此清词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进入清朝之后,填词的风气一直蔓延,出现广陵词派、西泠词派等词派。到康熙年间,出现王士禛、陈维崧、朱彝尊、顾贞观、纳兰性德等重要词人,清词进入鼎盛时期。此后的一百多年,清词进入衰退期,除了厉鹗等人之外,没有出现重要词人。

到了晚清,随着张惠言、周济、项鸿祚、蒋春霖、谭献等著名词人的出现,清词再次进入繁盛期。清末又出现了

王鹏运、朱祖谋、郑文焯、况周颐、文廷式所统称的清词四大家之外、王国维等著名词人,朱祖谋又被称为"清词殿军"。

客观评价毛主席的诗词

明末词和清词整体成就虽然不及宋词甚多,但是也涌现出陈子龙、陈维崧、朱彝尊、纳兰性德、项鸿祚、蒋春霖、谭献、王鹏运、朱祖谋、郑文焯、况周颐、文廷式、王国维等著名词人以及陈子龙、张惠言、周济、陈廷焯、谢章铤、王国维、况周颐等著名词论和词评家。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1840年开始,英国的一声炮响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的屈辱历史就此展开。中国开始加紧向西方学习的脚步。1915年新文化运动爆发了,新文化运动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从这里开始,中国的古典文学受到了空前的冲击。人们开始对自己坚持了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开始怀疑,他们开始彻底放弃中国文化,也放弃了中国这一传统文化形式。

客观评价毛主席的诗词

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不写古典诗歌了,他们认为这些带着腐朽生命的文艺作品已经不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人们不仅抛弃而且开始谩骂。但是,有一位先生确实例外,他身为革命家,新时代的缔造者却对这个古老而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尤为青睐。他在1921年到1965年间一直在写古体诗词,他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文学家,但是谁都不能否认这40年,他将诗词推向了巅峰。

毛主席

客观评价毛主席的诗词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客观评价毛主席的诗词

昨天是毛主席诞辰125周年,我怀着无比崇敬与忐忑的心写下这篇文章,我生怕为大家介绍毛主席的诗词因为水平不够而伤了大家的心。笔者战战兢兢地开始了本文主体部分的写作,有说的不到位的地方请各位指教,写这篇文章真的带着无限的压力:

有人说:"毛泽东诗词是20世纪最优秀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对构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产生了巨大影响,其蔚为壮观的中国气派令无数人为之陶醉。"所以作为后人,我们需要体味毛主席诗词中的大情怀、大格调,从而感受伟人的非凡气度:

一、如杜甫一般的"诗史结合"

毛主席在不同时期写作的诗词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人生轨迹,也反映了当时历史、革命、民主的进程。空前波澜壮阔的史诗没有杜甫一样的沉郁痛苦而更多的是一种实录精神之下的激昂慷慨的斗志。它是现代中国沧桑巨变的宏伟史诗,是中国革命与复兴的忠实记录。

客观评价毛主席的诗词

1925年《沁园春·长沙》"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的未来在哪里,中国究竟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是困扰着早年毛主席的巨大难题。他思考、也在探索,他也有过个人的迷茫,但是依旧坚定着革命到底的信心。他怀着巨大的抱负,以壮士断腕的气魄开始了自己不屈奋斗的一生。

1927年《菩萨蛮·黄鹤楼》,"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毛泽东面对大革命失败,他没有沮丧,也不能够沮丧。他知道中国共产党一定会夺取最终的革命胜利果实,依旧奋勇前行,积极探索。

1935年《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949年《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天翻地覆慨而慷";

1950年《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一唱雄鸡天下白",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了,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了。中国共产党像雄鸡一样为祖国大地带来光明;

1956年《水调歌头·游泳》的"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1961年《卜算子·咏梅》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1962年《七律·冬云》的"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1963年《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的"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1965年《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从未停息追求和奋斗; "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故地重游毛主席惊喜地发现原本的破败不堪的现实如今已经改头换面。毛主席欣喜地这下这句改头换面的井冈山,不加具体描写只用"新"与"旧"来概括表现巨大的变化。时间线索明确,有史又有诗歌,一个个凝练的字符潜藏的是毛主席光辉灿烂奋斗的一生。

客观评价毛主席的诗词

2、 黄遵宪一般"我手写我口"、"诗中有物"

黄遵宪的诗歌基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同时也带有浪漫主义的瑰丽色彩,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诗界革命奠定了重要基础。他以"旧风格含新意境"为追求目标,努力要使我国古典诗歌的旧传统、旧风格与新时代、新内容所要求的新意境、新风格能够和谐地统一起来。运用现实主义方法,反映近代史上的重大事变,特别是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客观评价毛主席的诗词

而毛泽东诗词典雅、对仗工整且抑扬顿挫,具有古典诗词形式美与音律美的典范。毛主席运用旧体诗词形式反映现实和现实存在。

客观评价毛主席的诗词

毛主席对作家梅白所说:"旧体诗词源远流长,不仅像我们这样的老年人喜欢,而且像你们这样的中年人也喜欢。我冒叫一句,旧体诗词要发展,要改造,一万年也打不倒。因为这种东西最能反映中华民族的特性和风尚,可以兴观群怨嘛!哀而不伤,温柔敦厚嘛!"

三、如屈原一样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

"两结合"的创作原则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是毛主席倡导的文艺创作原则。前者强调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进行再现,后者主张既表明对现实的态度又体现对未来的渴求。毛主席诗词是"两结合"的光辉典范,既弘扬了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又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

毛主席诗词是理性与感性的产物。用现实主义精神反映时代大潮,反映深刻存在着的现实,他以敏锐的洞察力感受与体察中国人民渴求平等、渴望民主的诉求。28世纪的沧桑巨变让毛主席诗词多了许多历史的厚重感与深邃感。重温20世纪中国历史的波澜壮阔与沧桑巨变,追溯毛泽东跌宕起伏的奋斗足迹和心路历程。毛主席的诗词又是极其的慷慨与饱含激情,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毛主席诗词语言激昂、亦真亦幻、在平淡中会有神来之笔。在黑暗中找寻光明,让在艰难中人们看见希望。

客观评价毛主席的诗词

四、辛弃疾一般吞吐风云的豪放气势

豪放词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

毛主席说过:"词有婉约、豪放两派,各有兴会,应当兼读。""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

客观评价毛主席的诗词

有人说:"毛主席的豪放笔法,恰如刘勰《文心雕龙》所说'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沁园春雪》仅仅使用了寥寥数语,就把山河壮丽,锦绣江河尽收入词中。;几个人物,超越时空而交错起来,为我们展示了中国古老的帝国文明。然而,他对帝国文明、对这些虽然有着丰功伟绩的历史的君王不屑一顾。因为毛主席要为中华民族而奋斗,他不为自己,他将个人前途与命运相联系。

"毛泽东诗词中有指点江山的激扬,有秋收暴动的霹雳,有众志成城的炮声,有万里长征的凯歌,有残阳如血的壮烈,有横扫千军的畅快,有天翻地覆的慷慨。毛泽东诗词所反映的生活内容跌宕雄浑,所展现的精神世界浩瀚豁达,所抒发的主观情感热烈奔放,所承载的思想内涵博大精深,令人震撼、给人鼓舞。"

五、白居易一般通俗易懂的语言

唐代白居易的《与元九书》中:"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于言,莫切乎声,莫深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白居易给诗歌下的定义。他认为诗歌应该以感情为根本,以语言为枝叶,优美动听的声韵如花朵,含义深刻的意义像果实,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对诗歌的艺术特征作了概括。而白居易则是擅长一种平实的诗风,包含国计民生的关照。

毛主席文艺思想的核心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主席始终致力于使中国古典诗词大众化。

毛主席不喜欢古典诗词的艰涩难懂,佶屈聱牙。他要用最平白的语言说给人民听,说给世界听。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牛郎神女、吴刚嫦娥等人民大众耳熟能详的典故就在毛主席手中翻新。有着黄庭坚那样点铁成金的功力与智慧。"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我相信大部分都不是不需要通过解释来理解诗句的,也不会产生歧义。"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当年鏖战急,弹洞千村壁","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来自湖南民谣"上有骷髅山,下有八面山,离天三尺三","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等,这些如此平常的口语放进诗词也没有感到突兀。因为整个气度将这些简单的诗句的格调就会异常的拔高。所谓看似平常中的高级格调就是毛主席诗词的又一特征。

客观评价毛主席的诗词

正所谓"看似平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在古典美中吸取营养毛主席诗词从中国优秀文化的深厚土壤吸取了诸多的营养诗词。它们既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也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理解性和易交流性,具有不同于别国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毛主席的诗词则是时代与历史结合的完美典范,笔者谨以此篇纪念毛主席诞辰一百二十五周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