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強則孩子強,孩子強,則社會強


母親強則孩子強,孩子強,則社會強


2018年11月初,親媽參加了騰訊視頻《超級演說家2018》“女性場”錄製,和現場觀眾以及李銀河、劉曉慶、陳曉楠等各位嘉賓分享了親媽對“母親”這個角色的理解。

母親強則孩子強,孩子強,則社會強

《超級演說家2018》定妝照

女子強,才能為母則剛

有一則古老的偏方,相信在座的很多女孩子都聽過,它包治百病,藥到病除,叫:生個孩子就好了!頭疼腦熱,生個娃,四肢乏力,生個娃。這個偏方的理論依據基本來自於一句俗語:“女子本弱,為母則剛。”


母親強則孩子強,孩子強,則社會強

我的職業是高校教師,應該是公眾認知裡最適合做母親的職業之一——高學歷、假期多、有足夠的資源和精力陪伴孩子成長。2013年,我成了一名母親,但是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卻讓我差點崩潰。事業停滯,身材走樣,產後抑鬱......那時的我,受不了任何一個我覺得異樣的眼神,只要家人不理我去逗孩子超過十分鐘,我都會生出濃烈的悲哀感。幾乎是憑藉生存的本能,我熬過了孩子出生後的最初兩年。

我發現,做了母親,我沒有變得更剛強,我反而更脆弱了。原來偏方是騙人的!母愛不是先天存在的,它不會隨著孩子的降生就水到渠成。

2016年,出於對母親身份的同理心和對母愛的質疑,我加入了一個公益項目,見到了媽媽的千百種形態。

在雲南彝良,我遇到了一個17歲的母親。她告訴我:12歲相親,遇到現在的老公,15歲生孩子,老公為了養家養孩子出去打工,她一個人覺得在家帶孩子很艱難也很寂寞。她決定儘快去上節育環,20歲之前不打算再生了,希望能跟老公去城裡打工團聚。但無論是在家務農還是進城打工,孩子對她而言都是沉重的負擔與累贅。


母親強則孩子強,孩子強,則社會強

親媽在進行公益幫扶項目時的工作照

在我們採訪結束,收拾東西離開的時候,我看到她跟一群年紀相仿的女孩兒蹲在屋頂上玩抓石子,眼睛裡亮晶晶的,跟任何17歲的孩子沒有區別——愛玩兒,對世界充滿了好奇。不同的是,這群年輕姑娘的身上還揹著一個更小的生命,就那樣背在身上,跟揹著一筐農具沒有區別。去年夏天,她的嬸嬸輾轉給我打通了電話,告訴我就在我們的救助款發放的那個星期,她因為和老公吵架喝農藥自殺,留下年僅三歲的孩子。

將生命價值看得極低,是底層母親的共性。

我在拍攝時經常會聽到有的媽媽跟我抱怨“想死”“活不下去”,當時我以為那是她們勞累焦慮時開的玩笑和發洩。而這個母親的死,讓我明白:她們不是在開玩笑,她們是真的絕望。

我發現,“自我價值”、“女權”、“科學育兒”這些我長久以來堅持的觀念在這個群體裡沒有任何的意義。有太多“頭腦跟不上子宮”的母親,僅僅因為一次避孕失敗的性生活或者周圍人的“催生”就懵懵懂懂生下孩子,我們不應該對她們的母愛抱有幻想,畢竟女性不等於母性,生理上的適育只是一個女性做母親的必要不充分條件。

正如貧窮不值得感謝一樣,很多貧困母親也並不偉大。一旦有任何風吹草動危及當下的生活,她們首先會選擇改嫁來尋求新“靠山”,如果足夠幸運,遇到能夠接納“拖油瓶”的新家庭,孩子尚且可以和生母生活在一起;如果新家庭不接納孩子,孩子多半會交給生父或老人

扶養,留給孩子的將是一個風雨飄搖的童年和完全不確定的艱辛人生。很多人理解她們為現實所迫,帶著孩子在社會中寸步難行。那是不是隻要有足夠的資金,情況就會更好呢?


母親強則孩子強,孩子強,則社會強

親媽在進行公益幫扶項目時的採訪現場

二十多年前,我們的項目開始幫扶一些貧困母親,在我們最初的幫扶對象中,有的孩子非常懂事,小小年紀就跟著大人幹農活,主動分擔家庭生活的重擔。幾年前我和團隊回訪這些家庭時,驚奇地發現:有的家庭因為被媒體廣泛報道,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生活越來越好;而有的家庭,當年懂事的小孩子長大後卻變得好逸惡勞。一個已經結婚生子年輕媽媽她告訴我:她討厭幹農活、討厭種菸草、討厭勞累,希望可以快點“找到錢”開個超市,做個體體面面、輕鬆賺錢的老闆娘……

當時我就在想:我們幫助一個家庭,是為了緩解一個母親勞動、養育孩子的窘迫感。然而外界的幫助,卻讓他們看到了在辛勤勞動之外更容易改善生活的方式……扶貧幫困反而幫出了他們的惰性,這是我們始料未及的。看來,經濟水平也不是做合格母親的充分條件。

母親這個角色,一旦進入就不能退出,而母愛從來不是天性,它甚至是反人性的,需要你時時刻刻與人性的弱點對抗。一個個並不成熟完美的成年人,在面對一個沒有獨立生存能力的弱小生命時,分分鐘會有懶惰、凌弱、即時滿足的劣根性暴露出來。孩子需要日復一日的善待。“善待”這件事,做幾次容易。若天天做、時時做,面對一個表達不清,半夜不睡、哭鬧不停的孩子,在自己累到原地爆炸的焦頭爛額中,“善待”則是需要修煉的功力。


母親強則孩子強,孩子強,則社會強

《超級演說家2018》錄製現場

2013年5月,我的女兒出生,那年我37歲,是周圍人眼中“愛孩子愛到喪心病狂”的媽媽,很多人說能從我身上看到母愛的偉大。

我給女兒寫日誌,從出生到現在將近2000天,每天都在寫;我捨不得把孩子給別人帶,因為我信不過別人的耐心和寬容度;跟孩子出門時,我永遠讓孩子在我的右前方,因為這是突發事件發生時最方便抱起她逃生的位置。有一次我發燒到38°,看著還等著吃奶的孩子,我就奔去樓下跑步讓自己趕緊退燒。然而,育兒路上最初一段時間,我幾乎夜夜沮喪失眠,我在一開始提到的那種絕望抑鬱的心情,沒有人能幫我分擔!


母親強則孩子強,孩子強,則社會強

親媽寫的女兒成長日誌

我也當然想抱怨,甚至想咒罵。但我深深知道:年幼的小孩對父母在情感上幾乎是完全敞開的。一個內心沒有幸福感的母親,會將自己的焦慮和恐慌逐漸內化為孩子的認知,母親對生活的抱怨和詛咒都會成為孩子逃脫不掉的宿命。養育孩子的道路上,需要母親足夠冷靜、誠懇地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

最近很流行一種說法——生育是個“奢侈品”。對大多數女性來說,一個能分擔的老公和一個具備良好經濟支持的家庭才有生育孩子的基本底氣。

但今天我要說:生育的底氣應該來源於對自己幸福生活足夠的掌控力。你只有將幸福生活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滿足一個合格母親的充分必要條件。所以做一個有幸福感的母親之前,你必須先成為一個有幸福感的女人。

很多女人將幸福感這件事寄託在婚姻裡,以我對當下中國男性的有限觀察,奉勸大家還是多去增加自己保持幸福的實力。

與其花費時間精力去改造和喚醒一個“裝睡”的男權體制,不如先讓自己滿足了充分必要條件再生孩子、再做母親。


母親強則孩子強,孩子強,則社會強

親媽和女兒

今天我不想去讚揚母愛的偉大,我要讚揚的是每一個偉大的女性!因為她們剛強、獨立,隱忍,剋制所以才成就了母愛的偉大。母親強則孩子強,孩子強,則社會強。


本期親媽學堂就和您聊到這裡,期待與您下次相遇。

“親媽學堂”致力於做好育兒的“最後一米”——將海量的育兒知識轉化為每天的“日常行動”。幫您既懂得育兒道理,又能過好帶孩子的每一天。讓我們一起努力,用更好的自己給孩子更好的現在。

如果覺得有用,請果斷收藏和轉發給你身邊有需求的人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