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南京檢察機關被省院劉華檢察長“點名”了……

刚刚!南京检察机关被省院刘华检察长“点名”了……

刚刚!南京检察机关被省院刘华检察长“点名”了……

11月21日,在江蘇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上,江蘇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劉華作江蘇省人民檢察院關於開展公益訴訟工作情況的報告。

江蘇省人民檢察院

關於開展公益訴訟工作情況的報告

——2018年11月21日在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上

江蘇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劉 華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根據本次會議安排,我代表省檢察院報告全省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工作情況,請予審議。

中央和省委高度重視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並在十八屆四中全會上專門就此作了說明,今年還主持召開中央深改委會議,作出設立最高檢公益訴訟檢察廳的決策部署。

婁勤儉書記在省檢察院調研期間突出強調要加強公益訴訟工作,當好國家形象的代言人和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全省各級黨委、人大、政府都給予了大力支持,省委出臺了《關於支持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工作的意見》,省人大4次組織專題調研,各級人大聽取專題彙報126次,幫助推動解決突出問題;無錫等8個設區市委、24個縣區黨委政府出臺專門文件予以部署落實。

正是在全省各級黨委、人大和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我省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工作得以有序開展。

2015年7月以來,我們共辦理訴前程序案件6664件、提起公益訴訟329件,分別佔全國案件總數的15.7%和17.3%,位居全國第一;辦理了全國首例提起的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全國首例提起的英烈保護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為全國提供了公益訴訟的江蘇實踐樣本。

刚刚!南京检察机关被省院刘华检察长“点名”了……

三年來,我們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注重將保護公益與全省發展大局合力合拍、同向同行,共推動復墾耕地林地3.5萬餘畝,督促清理固體廢物29萬餘噸,索賠環境資源損害賠償金等費用5.8億餘元,助力加持江蘇碧水藍天保護;督促收回國有土地使用出讓金、被套騙財政資金等18.1億餘元,為保障國有財產安全貢獻檢察力量。

一、聚焦公益核心領域,依法準確提起公益訴訟

我們緊盯生態資源和環境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等領域突出問題,對於經過訴前程序有關機關和組織不履行職責的,依法提起公益訴訟。共提起民事公益訴訟14件、行政公益訴訟66件、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249件。

刚刚!南京检察机关被省院刘华检察长“点名”了……
刚刚!南京检察机关被省院刘华检察长“点名”了……

(一)構築環境資源公益保護檢察屏障

——聚力守好綠水青山。堅決貫徹中央關於汙染防治攻堅戰決策部署,提起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公益訴訟案件173件,佔全部公益訴訟案件的52.6%,涉及非法排汙、傾倒垃圾、非法採礦、亂伐林木等破壞環境資源的主要領域,解決了群眾反映強烈的一批環境問題。徐州市檢察院辦理的鴻順造紙有限公司汙染環境公益訴訟案,是全國首例開庭的民事公益訴訟案件,法院判決支持檢察機關全部訴訟請求,判令被告支付環境損害修復費用105.8萬元,被中央電視臺評選為“2016年推動法治進程十大案件”。灌南縣檢察院依法提起全國海洋生態環境維權第一案,針對被告人非法捕撈910餘萬公斤水產品的犯罪行為,檢察機關在追究其刑事責任的同時,索賠1.3億環境修復費用,給非法捕撈者有力震懾。

——助力長江大保護。認真落實中央關於長江大保護的戰略部署,立足檢察公益訴訟職能,推動長江生態環境和資源立體式保護。共辦理涉長江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案件353件,其中最高檢掛牌督辦7件,推動清除汙泥2000餘噸,補種樹木4000餘棵,督促賠償生態修復費用3.7億餘元。沿江8市檢察機關聯合出臺《關於建立長江生態資源保護檢察協作平臺的框架意見》,明確公益訴訟線索發現移送、調查核實、跨區域案件協作辦理等一系列具體舉措,形成公益保護合力。泰州市高港區檢察院辦理的“長江非法採砂”系列行政公益訴訟案,促使該區水利局依法查處13起非法採砂行為,被“兩高”評為十大檢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二)守護食品藥品安全

——開展“保障千家萬戶舌尖上的安全”專項監督。按照最高檢統一部署,以農貿市場、超市銷售的食用農產品、食品和網絡餐飲為監督重點,對嚴重危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有毒有害食品製售者依法提起公益訴訟,共辦理食品類公益訴訟案件111件。海門市檢察院在辦理臧東年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中,針對被告人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農藥種植蔬菜,訴請銷售額的10倍賠償金獲法院支持。在該案辦理過程中,檢察機關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參加庭審觀摩,開展食藥安全法治宣傳教育。蘇州市吳江區檢察院在辦理郭麗梅等人販賣含有“嗎啡、罌粟鹼”成分“小吃攤”食品犯罪案件中,依法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法院判決被告人支付懲罰性賠償金,並通過該案促進有關部門出臺《消費公益金管理暫行辦法》。

——開出藥品安全的公益保護“良方”。藥品關乎群眾健康和生命安全。該領域違法犯罪行為危害面廣、涉及人多、社會關注度高。我們突出強調用好檢察公益手段,共提起藥品類公益訴訟19件。為更好的維護藥品安全,注重提出全方位的訴訟請求,除公開賠禮道歉外,還訴請啟動藥品召回程序,及時消除藥品後續流通造成的次生損害。在無錫市惠山區檢察院辦理的牛紅豔等銷售假藥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中,被告人違法生產“正氣元”等5種假藥,在全國15個省份銷售2.5萬餘盒,涉案金額達210餘萬元,檢察機關及時提起公益訴訟,訴請相關公司及責任人在藥品流通範圍內賠禮道歉並立即召回所售假藥。

(三)“亮劍” 保護國有財產

——嚴防國有資產流失。守好國有財產的司法防線,共辦理國有財產保護類公益訴訟案件21件,涉及違規發放“新網工程”、農機購置、病害豬無害化處理、中小企業技術改造扶持等國家專項資金補貼。興化市檢察院訴市供銷合作總社不依法履職案,獲得法院支持,成功追繳被套騙的“新網工程”200萬元補貼資金。鹽城市開發區檢察院訴鹽城市民防局和亭湖區人防辦行政公益訴訟案中,行政機關相互“推責”,導致人防易地費21.1萬餘元未追繳到位,影響防空地下工程的易地修建,檢察機關全面取證後提起公益訴訟,保障人防安全。

——保障國有土地安全辦理國有土地使用權轉讓類案件4件,涉及未依法繳納土地出讓金、違規頒發土地使用權證等領域。無錫市院與市國土局上線運行全國首個國土資源執法與檢察機關信息共享系統,為公益訴訟提供線索來源。無錫市錫山區檢察院訴市國土資源局案中,督促國土局繼續依法履職收繳應收土地出讓金1800餘萬元。蘇州市吳江區檢察院依法提起全省首例行政公益訴訟案,訴請國土部門督促3名違法行為人恢復土地原狀,獲得法院支持。

(四)率先在全國引領英烈名譽權檢察公益保護

加強對英雄烈士名譽等人格利益保護,對促進樹立尊崇英雄的社會風尚具有重要意義。今年4月頒佈的《英雄烈士保護法》,將英烈保護納入檢察機關公益訴訟範圍。我省檢察機關迅速行動,對曾雲在微信群侮辱謝勇烈士名譽的違法行為,依法提起公益訴訟。該案是英烈保護法實施以來全國首例提起的公益訴訟案件。檢察機關訴請判令曾雲在市級公開媒體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最終法院支持了檢察機關的全部訴訟請求,為英烈名譽保護提供了鮮活的“實踐樣本”。本案從提起訴訟、法庭庭審到法院判決全程邀請人大代表、人民監督員、消防官兵等社會各界代表監督,先後被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等近2000餘個新聞媒體報道,得到最高檢領導批示肯定,社會各界紛紛點贊,引導了社會價值觀念的正向傳播。

二、嚴格落實訴前程序,督促行政機關和社會組織主動履職

我們在工作中牢牢把握“訴訟不是目的、維護公益才是目的”的價值目標,將工作的重點放在訴前督促整改環節上,辦理的訴前程序案件佔公益訴訟總量的95%,使公共利益在訴前程序中即得到有力維護。全省檢察機關共向行政機關發出督促履職檢察建議6577件,各地政府職能部門積極整改、主動履職,訴前整改率從2016年的69%上升到目前的93.4%;向有關社會組織發出提起公益訴訟檢察建議87件,支持提起訴訟28件

刚刚!南京检察机关被省院刘华检察长“点名”了……
刚刚!南京检察机关被省院刘华检察长“点名”了……

——協調推動整改民生問題。緊盯公益這個核心,督促行政執法部門依法解決人民群眾反映的痛點堵點問題。射陽縣檢察院針對當地近百家家畜養殖場十多年來持續排汙、嚴重影響群眾生活環境的突出問題,依法向3個行政執法部門發出督促履職建議書,推動縣政府專題會辦,開展專項治理,清理汙臭河溝125條,整治受汙耕地600多畝。揚中市檢察院依職權介入調查1起危化品洩漏致316戶農田重大環境汙染事故案,督促環保部門依法快速處理洩漏的260餘噸氯磺酸,當地環保部門迅即依法處置事件,保護受損農戶切身利益。

——持續跟蹤整改落實。堅持把解決問題作為辦案目標,持續跟進行政機關整改落實情況,確保整改實效。崑山市檢察院針對數十畝農田被15萬噸廢爐渣侵佔問題,在向行政執法部門發出督促履職建議的同時,承辦檢察官10餘次跟進約談,根據進展情況和約談效果,又相繼發出4份檢察建議,促成有關部門依法清理15萬噸爐渣“黑山”,復綠土地50餘畝。無錫市檢察機關在辦理胡永清等人汙染環境案中,先由江陰市檢察院依法督促當地環保部門及時處置,但其未在法定期限內及時履職,遂由無錫市檢察院向江陰市政府發出訴訟風險提示書,督促其依法履行監管職責,江陰市政府迅即責成環保部門依法處置900餘噸廢物。

——促進行業專項整治。堅持系統思維,結合司法辦案及時分析研判行政執法共性問題,推動開展行業系統治理,實現“辦理一案,帶動一片”的效果。南京市檢察機關在辦理張德軍等非法處置醫療廢物案中,發現多家省級三甲醫院處置醫療廢物不規範,依法向3家區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發出檢察建議,推動其對30餘家醫院開展專項整治,規範醫療廢物收集、運送、處置流程,最大限度消除病菌傳染隱患。南通崇川區檢察院在辦案中發現部分醫療美容機構非法注射肉毒素,依法向衛計委等部門發出檢察建議,推動其開展肉毒素和社辦醫療機構專項整治行動,對11家醫療美容機構進行行政處罰,促進了醫療美容行業規範。

——依法建議社會組織提起公益訴訟。堅持在保護公益中不單打獨鬥,依法建議有關公益組織積極履職,促進形成各方共同參與的公益保護格局。南京市檢察院在辦理安偉再生資源有限公司汙染環境案件中,在全國首創了以新聞媒體發佈公告的方式尋找有關公益組織,該做法被“兩高”司法解釋予以吸收採納。徐州市檢察機關在辦理劉鐵山等12人汙染環境刑事案中,為解決相關農村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的狀況,依法向5家社會組織發出提起民事公益訴訟建議書,成功支持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綠色發展基金會提起6起環境民事公益訴訟,保護了美麗鄉村。

三、健全公益保護運行機制,構建社會廣泛參與的新格局

公益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凝聚社會共識、藉助各方力量。我們既堅持練好“內功”,提升專業化水平,又注重加強溝通協調,推動公益保護從“獨角戲”走向“大合唱”。

——專業化辦案機制逐步完善。

省檢察院出臺《關於推進公益訴訟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16條具體舉措,豐富公益訴訟“辦案工具箱”,解決公益訴訟案件發現難、調查取證難、鑑定評估難等突出問題。建立院外專家輔助辦案機制,聘請法學、醫學、司法鑑定、環保等領域專家106名,適時組織就重大疑難案件開展專家論證,充分藉助“外腦”提升專業化辦案水平。組建38個公益訴訟專業化辦案組,在全省選取7個辦案組進行重點培育,孵化專業辦案人才。注重把控辦案質量,對重要案件實行嚴格審批程序,把好事實認定關、法律適用關和效果評估關,截至目前法院已審結的公益訴訟案件全部支持檢察機關訴訟請求。

——檢法溝通協調更加緊密。省法檢兩院先後7次召開聯席會議,就公益訴訟案件個案管轄、起訴受理、審理流程等具體問題,加強溝通協調,統一司法標準。聯合出臺《關於規範人民檢察院提起公益訴訟案件起訴和受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公益訴訟起訴條件、檢察公告和法院公告銜接、同類行政違法行為所涉案件辦理等。全省各級檢察機關與法院會籤文件42份,有效規範了公益訴訟案件辦理。

——檢察與行政協作“脈絡”打通。積極爭取各級行政機關支持,省檢察院向省政府主要領導專題彙報公益訴訟工作,並先後與省環保、國土、財政、水利等職能主管部門進行會商,宣傳解釋中央部署要求,達成維護公益共識。全省檢察機關共與相關行政機關會籤協作意見142件。省檢察院與省國土廳、省環保廳等單位聯合制發共同推進行政公益訴訟的意見,強化了協作配合。最高檢推廣我省經驗做法,會同國土資源部在江蘇召開現場會,簽署協作意見。

——人民群眾與公益保護“同行”。隨著公益保護更多地進入公眾視野,人民群眾參與公益訴訟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成為重要參與對象和力量補充。全省檢察機關統一開通12309公益訴訟舉報電話,搭建“公益眼”“隨手拍”等移動實時在線舉報平臺,鼓勵群眾積極舉報,截至目前共有3756件群眾舉報案件線索經仔細甄別後立案,佔立案總數的49.4%。南京、泰州、淮安等地聘請熱心人士、專業人士以及汙染區群眾,擔任公益損害觀察員,拓寬線索發現路徑,打通公益訴訟線索收集“最後一公里”。6個設區市檢察院建立了公益訴訟獎勵舉報機制,

無錫市檢察院發放了全國第一例公益訴訟舉報獎勵金5000元。

——支持公益訴訟的社會氛圍日漸濃厚。加大檢察公益訴訟宣傳力度,依託新聞發佈會、兩微一端新媒體平臺等載體,通過集中宣傳、典型個案釋法說理等方式,宣傳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制度規定、工作成效和典型案例,提升全社會法治觀念和公益保護意識。全省共組織專題新聞發佈會43場,電視、廣播、網絡、報刊、新媒體宣傳512次,其中國家級媒體宣傳169次,傳遞公益保護“江蘇好聲音”。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一是公益調查手段有待強化。新修改的《人民檢察院組織法》賦予了檢察機關調查核實權,但該規定較為原則,調查核實工作仍缺乏具體保障舉措,實踐中還存在著檢察機關現場調查進不了門、行政機關不配合等問題。二是配套機制不夠健全。公益訴訟線索發現難、鑑定評估難、損害修復難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相關制度規範有待進一步完善。三是檢察機關辦理公益訴訟案件的專業化水平仍然不夠高。檢察人員在環境保護、司法鑑定等方面的專業知識瞭解不多,在公益訴訟調查取證、庭審應對等方面的能力亟待提升。

下一步,我們將以本次專題審議為契機,認真貫徹省委和最高檢決策部署,全面落實省人大常委會審議意見,補齊短板,強化舉措,進一步擔當起公共利益代表職責,維護好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一是認真抓好省委決策部署和省人大常委會審議意見的貫徹落實。嚴格執行省委《關於支持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工作的意見》的決策部署,逐項細化實化落實省人大常委會專題審議意見要求,更加自覺地把公益訴訟置於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謀劃和推進,聚焦服務保障汙染防治攻堅戰、長江經濟帶發展等戰略部署,發揮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在促進綠色發展、推動依法行政、服務保障民生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進一步推動形成公益保護共建共治共享大格局。加快與生態環境保護、國土資源管理、市場監管等部門信息共享機制建設。加強長江流域、淮河流域、太湖等跨行政區域的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研究,推動行政機關建立健全水汙染聯防聯控、生態補償等工作機制。積極構建協作機制,加強生態損害賠償政府權利人訴訟與檢察公益訴訟的銜接,建立完善與監察機關就職務犯罪、檢察公益訴訟案件線索雙向移送協作機制。結合司法辦案開展分析研判,發現行政執法中的突出問題,推動完善社會治理制度。

三是不斷提升公益訴訟的專業化辦案水平。進一步加大公益訴訟辦案力度,圍繞生態環境資源保護、國有財產、食藥品安全等領域突出問題,用好訴前程序督促行政機關及時履職,依法審慎提起公益訴訟。強化公益訴訟專業問題研究,重點加強對已起訴個案、訴前程序、行政機關採納檢察建議情況的調研分析,不斷深化對檢察公益訴訟制度的規律性認識。健全辦案保障機制,推動建立生態環境資源損害評估、司法鑑定等系列規範制度,為公益訴訟工作提供基礎保障。進一步打造公益訴訟專業化辦案隊伍,在省級院和設區市院設立公益訴訟專門辦案機構,在基層院設立專門辦案組織。建立健全與法院環資庭、行政庭和環保部門人員互派掛職學習鍛鍊機制,實現智力資源共享,共同提升公益保護水平。不斷完善院外專家輔助辦案機制,藉助外腦辦好公益訴訟案件。

四是更加自覺主動地接受社會監督。緊緊依靠人大的監督和支持開展工作,定期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接受審議和質詢。加強與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的溝通聯繫,虛心聽取意見建議;主動邀請觀摩公益訴訟庭審、案件評議、公開聽證等工作,增強參與感、提升認可度,確保檢察機關依法正確履職。深化檢務公開,加大公益訴訟宣傳力度,講好檢察機關維護公益故事,適時向社會通報公益訴訟工作和重大案件辦理情況,自覺接受群眾監督,提升司法公信力。

各位委員,做好公益訴訟工作既是落實中央戰略部署的重要舉措,又是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我們將按照中央和省委、最高檢的決策部署,落實好省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各項要求,紮實工作,履職盡責,切實保護公共利益,努力為江蘇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提供司法保障。

來源 | 江蘇檢察在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