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智慧|今日辯題:農民工到底算不算城裡人?

大咖智慧|今日辯題:農民工到底算不算城裡人?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憑藉一手空城計,嚇退司馬懿15萬大軍,成就一段曠世傳奇。

如今“空城”再現,以北京、上海、深圳等超級城市為代表,每年春節進入“空城”模式,與熙熙攘攘的日常形成鮮明對照。單以北京為例,2017年春節800多萬人回家,佔常住人口的近四成。最直觀的影響就是平時吃飯的小店都大門緊閉,連外賣也是門可羅雀,吃飯都成了難題。

“空城”現象到底是如何造成的?和城鎮化進程有必然的聯繫嗎?

本期《捨得智慧講堂》邀請發改委經濟專家李鐵,一口氣帶你瞭解中國城鎮化進程的30年。

大咖智慧|今日辯題:農民工到底算不算城裡人?

大咖智慧|今日辯題:農民工到底算不算城裡人?

還記得98年特大洪水災害嗎?

由於受到厄爾尼諾現象影響,98年暴雨傾瀉,長江九江大堤決口。洪水淹城,無數士兵奮鬥在搶險的第一線,確保了居民的安全轉移。

抗洪後的移民重建工作也成為當時的重中之重,“移民建鎮”這個詞隨之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1992年以前,由於戶籍原因,城市與農村始終界限分明。從1992年開始,陸續有學者提出“城鎮化”概念,後來96年爆發國際金融危機,再加上98年水災後的“移民建鎮”,農村城鎮化進程終於出現在十五屆三中全會上。

2000年,小城鎮發展全面指導意見出臺,正式列入中央的政策範疇,城鎮化風雨的30年由此拉開序幕。

大咖智慧|今日辯題:農民工到底算不算城裡人?

如果說農村城鎮化創造了什麼新詞語,那麼第一個想到的就是

“農民工”

近十年來,農民工題材的影視、文學作品始終活躍在人們眼前,“拖欠工資”“待遇差”等新聞也是層出不窮。於是輿論中出現一種聲音:“他們作為改革的發源者,最終卻被拋到後面”。

大城市似乎總是對農民緊閉大門。即使城市已經成為他們的常住地,他們卻始終沒有歸屬感。這是否意味著城鎮化是失敗的?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政策的實施需要逐步進行,同時也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利益。

對於城市人來說,湧入城市的新人口無疑會瓜分城市現有資源;而對於外來人口,入城的生活成本、教育成本、家鄉土地問題等都是他們的考慮因素。

地方政府一旦協調不好各方的利益,就會在政策執行過程中出現問題。城鎮化不能站在理想的角度去想象,需要一步一步協同發展。

從減少公共服務差異著手,將城市公共服務面向城市中的所有人,也許將會是解決這個問題的突破口。

大咖智慧|今日辯題:農民工到底算不算城裡人?

世界上總有人詬病中國城市化率不足60%,不如讓我們先看看其他國家。

英國用了300年時間,讓8000萬人口進入城市,完成80%以上的城市化率;

擁有3億人口的美國用了100年;

後起之秀日本用了50年讓1.2億人口完成城市化。

我們僅用近30年的時間,不到英國城市化進程歷史的十分之一,卻已經讓5億人走進城市。

單從城市化率這個單一數據來看,始終無法全面評判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因為我們在世界各國中具有特殊性,這個特殊性就是我們擁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近14億。

實現城鎮化不能一蹴而就,這個過程包含方方面面,“高房價”“交通擁堵”等問題都需要在這個過程中消化吸收。風物長宜放眼量,一味追求速度可能會造成各種各樣的問題,“安居樂業”才是城市發展的重要目標。

大咖智慧|今日辯題:農民工到底算不算城裡人?

今年網約車頻頻出事,觸動了所有人的神經,網約車業務一度滑入低谷。

和網約車遭遇相似的還有共享經濟的代表——共享單車,人們的關注點聚焦於資源的浪費和對城市管理增加負擔。

即使是為大家帶來方便的外賣業務,也被人詬病外賣小哥的橫衝直撞。

那麼,“為城市居民服務”和“城市管理”到底孰輕孰重?

國外的宜居城市建設中,總會以政府設置的共享單車為良好範例。國內很多城市也在這方面做出了努力,但結果卻始終差強人意,因為這些共享單車需要停放在固定站點內,始終無法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

你知道嗎,政府舉措造成的投資浪費遠遠超過共享單車的資源浪費。那麼為了“城市管理”而犧牲“為城市居民服務”值得嗎?

對於城市來講,人永遠是最重要的。真正的城市是最方便的城市,智慧城市更需要智慧發展。

回到網約車、共享單車和外賣服務的問題上,歸根結底這是市場與政府的關係問題,如何處理好這個關係,是城市能否更好地為居民提供便利的重要議題。

大咖智慧|今日辯題:農民工到底算不算城裡人?

大咖智慧|今日辯題:農民工到底算不算城裡人?

“包容”才是城市發展的真正智慧。海納百川地把新興產業吸納進來,把外來人口吸納進來,為他們提供公共服務,真正讓他們產生歸屬感,有舍有得,才能帶來城市的真正繁榮。

關於中國的城鎮化,李鐵還聊了些什麼?

登錄鳳凰網平臺,搜索《捨得智慧講堂》

【李鐵:戶口農轉非,土地去哪了?】

【李鐵:房價進退,市場與調控誰說了算?】

與李鐵共同領悟中國智慧

捨得,不僅是當代社會精英

成就自我的處世哲學

更是一種胸懷天下的中國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