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成銷售能手

第一书记成销售能手

10月17日,2018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在京揭曉,共有99人和40個單位獲獎。其中,有11名駐村第一書記登臺領獎。

最近3年,全國累計選派駐村第一書記45.9萬人,現有20.6萬人奮戰在扶貧一線。隨著脫貧攻堅步入深水區,扶貧難度更大,對一線扶貧幹部的要求也更高。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登上脫貧攻堅最高領獎臺的貴州錦屏縣敦寨鎮龍池村第一書記楊端明是怎麼幹的。

第一书记成销售能手

圖為楊端明為貧困戶謀劃脫貧路

2015年9月,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總行辦公室幹部楊端明,被選派到貴州省錦屏縣敦寨鎮龍池村擔任第一書記。

“京城裡來的官,到我們這山村苗寨,只怕是不習慣吧。”楊端明剛住到龍池村委會,就連村兩委的班子成員也覺得讓“北京來的領導”長住在村裡“有點懸”。

“我也是農村長大的孩子,組織派我來,是來帶大家脫貧的,不是來享福的。”見面會上,楊端明的一番表態,老黨員們很滿意,紛紛主動獻計獻策,“老楊,給村裡修一個文化活動場所唄。”“老楊,村裡水果賣不出好價錢,請你幫忙想想辦法。”……村民的稱呼由“楊書記”變“老楊”,楊端明覺得自己邁出了駐村幫扶“第一步”。

龍池村水果種植面積4600多畝,主要銷往周邊縣市,價格低,且難賣。楊端明覺得,為龍池水果找到新銷路,是頭等大事。到村3個月,板凳沒坐熱,他就帶著村幹部們,背上水果袋子,當起“貨郎”,四處跑市場,找銷路。

2015年12月13日,一車封裝整齊的水果從龍池村駛往北京。在北京,楊端明盯商場,找客戶,短短几天時間,一車33噸水果全賣光了,為村集體創收5萬多元,一舉摘掉了“空殼村”的帽子。

北京之行,叫響了龍池水果的品牌,村裡先後與北京、上海、廣西等10多個省區市客商達成了長期供貨協議。如今,僅水果一項,每年可為村民創收千萬元。“老楊剛來的時候,村裡賬上只有300塊錢。通過兩年積累,現在村集體賬上已有50多萬了!”村主任龍紹海興奮地告訴記者。

2016年初,楊端明又爭取到國家農發行支持,在龍池村建起了“農特產品專業合作社”,發展社員260餘人,把全村100多戶貧困戶全部吸納到合作社,先後發展精品葡萄、蓮藕、中藥材及養殖產業,一條攜手抱團創業的路子在龍池村基本形成。

楊端明先後為村裡協調一事一議項目資金1000多萬元,修通了龍池村所有的通組公路,建起了文化活動廣場,完成了河道整治工程等。除了村裡的事他要管,他和同事還為錦屏縣申請了重點項目建設貸款,啟動了3萬畝山地觀光農業、三江六岸、隆裡古城等項目建設,引進全球最大羽毛球生產商等企業到錦屏投資,幫助錦屏1.16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到任時,楊端明和村民們約定:“大家不脫貧,我的幫扶就不脫鉤”。為了村裡的事,他拼盡全力。去年春節,他組織村裡的“脫貧攻堅新春懇談會”未能回家,於是,妻子和兒子就從北京趕到村裡來陪他過年;貧困戶龍立潮的女兒長期患病,楊端明把龍家父女帶到北京去治病,來回接送、幫忙找專家、排隊取號,吃住都在他家裡;2017年9月,兩年扶貧到期,他主動申請再幹一年。

他說:“群眾還未脫貧,我得留下來當好‘留守村幹部’,和大家一起繼續幹。”

如今,龍池村的扶貧形勢有了根本性改變,楊端明又奔赴新的戰場,到敦寨鎮羅丹村擔任第一書記。

  • 他說,幹好基層工作沒什麼大訣竅,只要帶著真情,讓群眾得實惠鼓腰包,就是好乾部。

編 輯 | 劉 瓊

中共中央組織部委託創辦

第一书记成销售能手

網站投稿:[email protected]

報紙投稿:[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