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中日之間的“正軌”在哪裡?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人大重陽”

本文大概

2300字,讀完共需3分鐘

「深度」中日之间的“正轨”在哪里?

作者文揚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本文刊於10月26日觀察者網。

逢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週年之際,安倍晉三率團來華進行三天的訪問。

對於日本首相這次時隔七年的再次訪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方希望安倍首相此訪能夠有助於提升兩國政治互信,深化兩國各領域務實交流合作,推動中日關係在重回正軌基礎上取得新的發展。”

政治互信,務實合作,重回正軌,新的發展,看似平常的套話,包含了一個完整的邏輯鏈:中日關係本來可以很順暢地發展,不斷深化務實合作,但卻時不時偏離正常軌道,根本原因是政治上缺乏互信。

這看起來似乎沒辦法。畢竟是兩個在歷史上發生過全面戰爭的敵對國,而且目前仍然存在島嶼主權和海洋劃界爭端,而且受美國影響雙方仍有捲入東-東冷戰的可能,而且在臺灣問題和朝鮮問題上雙方還在暗中角力,而且國民之間由於歷史問題和現實摩擦相互厭惡,而且企業之間在國際的第三方市場中相互競爭……

相互敵視的理由一大堆,政治互信的基礎輕如灰。

若要這麼看,多年來的衝突和摩擦,“中國威脅論”調門居高不下,日本在華企業還有3萬家,中日兩國貿易額還能保持基本穩定,去年開始又重返3000億美元規模,已然是很不錯了。

其實一直就是這樣。關於中日關係的“政冷經熱”,政不冷經更熱,說過很多次了。結冰之後又是破冰之旅,偏離軌道之後又重回軌道,浪潮過後又云淡風輕,40年裡這種反反覆覆,連評論員們也沒有多少新詞兒可用了。

這一次安倍再訪,又會怎麼樣呢?既然所有影響政治互信的問題還都存在,即使雙方領導人都“敞開心扉,坦率地講出心聲”,借中日友好條約40週年這個契機努力改善關係,真的就能重回正軌了嗎?或者還是在貌似正軌的方向上走上幾步,然後又伴隨著潛在衝突點的升溫一夜之間偏離正軌,重回對抗?

或者說,這一次是因為特朗普單邊主義大棒四處揮舞,客觀上推動了中日之間的相互靠攏,那麼換了一位美國總統之後,中日關係又該怎麼樣呢?或者特朗普在未來幾年又換了一套出牌方式,那麼中日關係也隨之翻來覆去嗎?

想想也是可嘆,排行世界第二和第三的兩大經濟體,同處東亞地緣戰略板塊的兩大主權國家,同屬中華文化圈的兩大歷史文明,卻不能自行主導雙方關係,一直讓出機會給域外勢力,任由霸權國家隨意操弄。

終極問題來了:憑著中華文化傳統中豐富的政治智慧,憑著中日兩大經濟體合起來的龐大總量,憑著亞洲崛起西方衰落的歷史運勢,中日兩國真的不能擺脫困局,將雙方的關係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正軌上嗎?還是註定要再次進入下一個搖搖擺擺敵敵友友的40年?

「深度」中日之间的“正轨”在哪里?

10月2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共同出席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週年招待會並致辭。(來源:中國政府網)

唯一的正軌

說到底,中日關係,不是普通的國與國關係。早在世界進入威斯特伐利亞國際體系之前,中日之間的文化交往就已源遠流長。由於文化上的同根同源,歷史上同屬儒家文明圈,並同處東亞國際體系當中,因此,即使近代以來兩國分別走上了各自的西化道路,轉型成為了現代主權國家,但相互之間仍然保持著超越一般政治關係的特殊歷史文化紐帶。

回顧歷史,這一特殊歷史文化紐帶,本來也許可以約束日本近代之後的軍國主義衝動,將其保持在儒家文明自有的和平主義傳統當中。

19世紀後期,面對洶湧而來的歐美國家主義思潮,中日兩國的知識界同樣受到強大的衝擊和刺激。其時中國的梁啟超,曾以一種超然的態度論述道:

“歐洲國家,以古代的市府及中世的堡聚為其雛型。一切政治論,皆孕育於此種市府式或堡聚式的組織之下。此種組織,以向內團結、向外對抗為根本精神。其極也,遂至以仇嫉外人為獎厲愛國衝動之唯一手段。國家主義之苗,常利用人類交相妒惡之感情以灌概之,而日趨蕃碩。故愈發達而現代社會杌隉不安之象乃愈著。中國人則自有文化以來,始終未嘗認國家為人類最高團體。其政治論常以全人類為其對象,故目的在平天下,而國家不過與家族同為組成‘天下’之一階段。政治之為物,絕不認為專為全人類中某一區域某一部分人之利益而存在。”(《先秦政治思想史》)

但其時的日本,早已走上了軍國主義的不歸路,而且因為先後在黃海海戰中打敗了大清北洋水師、在對馬海戰中殲滅了俄國遠洋艦隊,全國上下正處在自我膨脹的狂熱之中。當然也就隨之喪失了這種高度上的認識反省和文化自覺。

此後的歷史眾所周知。二戰期間的日本,一路狂飆突進,終於衝到了“遂至以仇嫉外人為獎厲愛國衝動之唯一手段”的極端,最後招致自我毀滅。

中國是日本軍國主義道路的直接受害者,為了救亡圖存,中國也只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以戰止戰。但重要的是,中國從未走上極端的國家主義道路,在國家強大之後,中國自覺地繼承了自古以來儒家文明的和平主義傳統。近年來,中國政府提出的“合作共贏”、“新型大國關係”、“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主張,正是這一偉大傳統在新時代的體現。

在中國眼中,今天的日本,並沒有完全從當年那條不歸路上調頭轉回來,還在抱著一種機會主義的態度,在歐美軍國主義道路和中華和平主義道路之間搖擺。多年來,中國國家領導人反覆提醒日本當任首相,要深刻反省歷史,正是對這種搖擺行為的敲打。因為只要反省不深刻,就一定繼續搖擺。

如此看來,如果說中日關係當中存在一條唯一的正軌,那麼就是在這裡了。這條和平主義的正軌,從中華文明的歷史深處中延續出來,穿越風雲激盪的近現代,還將繼續伸向人類社會長遠的未來。

無論日本如何認識和理解,除非它主動向這條唯一的正軌靠攏,否則中日之間就不會建立起真正的政治互信,未來也必定週期性脫軌。

希望此次安倍首相訪華,能夠在這個根本問題的解決上有所作為,為今後的中日關係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在此預祝此次訪華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