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走上本土化才能真正的“走出去”

電影是一種具有世界性語言的藝術,它既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每一個國家的電影文化都體現在現代文明和傳統文化的融合。

電影作為文化產品的典型代表,它的本土化更加引起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國際上取得驕人戰績的影片,在國內卻不被接受,而在國內有著較高票房的影片卻得不到電影評論家和各頒獎禮評委的青睞。

近幾年,好萊塢對國產電影的衝擊還是挺大的,國產電影的技術和好萊塢的技術相比差的不是幾年,而是存在技術“代差”。其實,我們可以發現好萊塢很多大片都會融入中國元素,所以國產電影唯一的取勝之道就是要拍出更本土化的國產電影,本土化也是中國電影的一大優勢,因為中國電影更瞭解本土觀眾的內心情感,充分利用好這優勢,國產電影肯定會做得越來越好。

中國電影走上本土化才能真正的“走出去”

中國作為具有幾千年光輝燦爛的文明之國,中華民族豐富的歷史及文化資源是中國民族電影賴以生存的根基。 中國電影的本土化優勢如下:

優勢一:從政治方面看,隨著中國的不斷髮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也在隨著中國的高速發展中不斷提高,並且現在的中國已不再是過去西方人眼中思想保守、觀念落後、經 濟貧瘠處於愚昧狀態的中國。如今,它正以全新的面貌和姿態走進國際視野。

優勢二:從經濟方面看,中國在面對金融危機時良好的表現也彰顯了中國經濟的巨大潛力。中國的經濟實力在國際上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力。隨著中國國民經濟水平的提高,其他國家也逐漸意識到了中國電影市場的廣闊前景及存在的巨大商業利益。這也是好萊塢不得不加入中國元素的原因。

優勢三:從文化方面看,中國民族的燦爛文化經歷了歷史長河的歲月沉澱,這種悠久的歷史文化內涵是世界其他國家都無法企及的。這些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不僅是中國引以為傲的精神財富,同時也是電影創作的寶貴源泉。

以上的這些優勢都是可以幫助國產電影更好的發展,好萊塢的電影無法改變中國本土電影的文化血脈,以及國產電影在亞洲乃至世界的華人文化區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文化認同性。

中國電影走上本土化才能真正的“走出去”

所以,中國電影要保持其本土化,就必須立足民族特色,以全球化眼光為導向來反映本民族的文化傳統,發揮中國電影的優勢和潛力,推動中國電影更好地走出去。中國電影文化的傳播也要立足於全球化的環境下,同總體趨勢一起向前發展,不可孤立前行,要尊重異國文化,寬容對待。同時也要尊重自身文化,保持自身的文化特性。

只有在堅持民族文化的個性和品位的前提下,中國電影才有可能走向世界,被其他民族所接受,但這種“民族”絕不是孤芳自賞。好萊塢電影面對的是全球市場,基本上能做到“三輪迴收”,中國電影目前票房是唯一的回收途徑,但是,只要我們從容自信、穩住精神、積極進取,不妄自菲薄或急功近利,贏得的就不僅僅是票房上的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