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城市的“井蓋管理”是怎樣的學問?

這週末開車路過朝陽公園,在快行道前方10多米,突然發現一個井蓋被挪在一旁,沒有任何特殊標誌,我急打方向盤時險些撞上右側的汽車,那個司機一個勁的按喇叭抗議,慚愧萬分的我一身冷汗,事後我打電話給110,又轉接到“有關部門”,投訴了一番,要求儘快處理,祈福別的汽車別陷進去。

井蓋雖小,但造成的事故卻不少,2018年才過去半個月,鄭州嵩山南路錦繡山河小區就發生幼童墜井,天津濱海新區塘沽春雨路便道上井蓋缺失,讓一輛雪鐵龍小客車掉井裡了……在中國不少的城市,雖然都出臺了各種井蓋的管理辦法,但是因井蓋被盜、破損、施工未復位導致的事故屢見不鮮,那麼為什麼小小的井蓋這麼難管呢?

一個城市的“井蓋管理”是怎樣的學問?

一位在地方政府工作的朋友告訴我,一般在基層,能設置井蓋的有雨水、通信、廣電、熱力、弱電、上下水等十幾類部門,管理單位不一樣,統籌協調、佈局規劃都是問題,好一點的城市按照大數據管理的方式,弄個井蓋定位系統創新管理,但也不敢說一抓就靈。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小小的井蓋,怎麼能反應出城市管理的智慧呢?

去年有條新聞,在日本前橋,市政府宣佈出售10個水井蓋,整個水井蓋都是金屬製作的,直徑長60釐米,有數十公斤重。消息公佈後立即吸引了200多個申請,超額認購超過20倍,市政府最終決定抽籤分配,把井蓋賣給幸運的中籤者,其中一名男子特意向公司請假,租了一輛汽車運載標得的水井蓋,他滿心歡喜地表示,將會把井蓋放在家中走廊,當作藝術品裝飾用。一個井蓋,有什麼好搶的呢?原來,在日本,井蓋可是一件城市的藝術名片。

一個城市的“井蓋管理”是怎樣的學問?

在日本,有95%個城市採用了設計炫酷的井蓋,全日本有超過6000種不同的井蓋設計,甚至建立了好幾家井蓋博物館,比如各地的植物、樹木、官方花卉、動物、鳥,以及名勝美景、歷史故事都會被作為設計題材。大阪的井蓋上描繪的就是櫻花怒放的盛況;富士山腳下的靜岡縣有富士山和櫻花的組合,也有富士山和漂亮姑娘的組合;長野縣的井蓋上就是小橋流水、古樓林立;京都和奈良的井蓋則有寺廟、神社、寓言故事;北海道函館盛產墨魚,井蓋上就是三隻跳舞的墨魚娃娃……這些不同的花紋設計,還可以讓人更容易區分管理部門;比如市和區、町各級別政府管理的下水道,在井蓋上分別採用市花、區花、町花,一旦需要維修,立刻就能識別責任主體,如果是私家用地的下水道,則會在井蓋上標有“私”字;有些地區還把井蓋做成路標,在井蓋中間刻上四四方方的菱形,菱形的4個角分別寫有地名,為路人指示前進的方向。

一個城市的“井蓋管理”是怎樣的學問?

在井蓋的管理上,東京有一個半官方的“井蓋協會”,由32個公司聯合組織保護、研究全日本井蓋。而且日本的井蓋大多由私營企業負責維護,井蓋上都有唯一編號或顯著特徵,個人擁有下水道甚至會在井蓋上標註業主姓氏,這樣一方面可以快速識別出損壞的井蓋,也可以得知井蓋何時壽命到期,及時維修更換。

一個城市的“井蓋管理”是怎樣的學問?

為了增加偷井蓋的難度,日本的行業標準要求井蓋厚度要高於17毫米,重量達到40公斤;為了讓偷井蓋的人賺不了錢,日本《廢棄物處理法》等法律規定,民眾將廢舊金屬交給回收企業處理不但無法獲利,還需繳納處理費,偷井蓋的人要想把贓物賣錢,只能找非法金屬回收商,而這往往是日本警方重點打擊的對象。在70年代,有不少日本民眾向地方政府反映井蓋和路面安裝的不緊密,車輛壓過時,輪胎會和井蓋產生碰撞導致噪音,日本政府隨即出臺標準,把圓柱形的井蓋改為上大下小的圓錐形井蓋,並要求井蓋鑄造必須精確到毫米!這樣一來井蓋蓋的嚴實,杜絕了噪音,也增加了偷井蓋的難度。

一個城市的“井蓋管理”是怎樣的學問?

2010年,日本高知縣突降暴雨,導致井蓋脫落,多位行人跌落下水道,日本國土安全省在實地調查後發現了8類安全問題,又制訂了對策,包括改換解壓式防跌落井蓋、設立攝像頭監測、在下水道內設置梯子以備跌落行人脫險使用、建立下水井蓋信息和破損監測系統等。

一個城市的“井蓋管理”是怎樣的學問?

這些頗具匠心的設計和管理,不但讓路人眼前一亮,也給城市管理多了一道思考的風景線。 一個城市的文明恰恰需要從小處做起,城市的管理者要多想想老百姓的需求,多想想其中蘊含的巧勁。一個井蓋被做成藝術品,可以成為城市的旅遊文化街頭名片,也可以成為企業形象的廣告資源;一個井蓋連噪音都被顧忌,就會改進提升為精密的工業品,增加管理的水平。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生活中,如果對於這些小小的井蓋都能用心治理,新時代的文明建設真的可期啦。(趙悅 萬里智庫高級研究員 央視財經制片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